内容简介 · · · · · ·
反抗传统,创立风格
《蓝色大门》导演易智言&《海角七号》监制黄志明等联袂翻译
本书为长期圈囿于各种狗血俗套、立志于找到全新创作方向的编剧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冒险之旅。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为我们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当今如潮的商业类型片时,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幕,给你的角色来点致命的缺陷,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非常行之有效。只需要稍稍逆转一下你头脑中那些一成不变的万用套路,便可发现在剧本创作的重重迷宫中,随时都能找到全新的视角。希望这本书能解救你陷入瓶颈的创作,并帮助你建立独具个性的编剧理念,想象力也许就在拐角处。
-----------...
反抗传统,创立风格
《蓝色大门》导演易智言&《海角七号》监制黄志明等联袂翻译
本书为长期圈囿于各种狗血俗套、立志于找到全新创作方向的编剧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冒险之旅。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为我们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当今如潮的商业类型片时,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幕,给你的角色来点致命的缺陷,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非常行之有效。只需要稍稍逆转一下你头脑中那些一成不变的万用套路,便可发现在剧本创作的重重迷宫中,随时都能找到全新的视角。希望这本书能解救你陷入瓶颈的创作,并帮助你建立独具个性的编剧理念,想象力也许就在拐角处。
----------------------------------------------------------------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编剧书,尤其是对那些反好莱坞、但不知为何反的“进步分子”;尤其是对那些拥好莱坞、但不知为何拥的“保守人士”。翻译这本书应该是回台湾五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蓝色大门》导演,台湾著名电影人易智言
从编剧着手,这本书言简意赅地将剧本的结构、角色、戏剧情境、对白、类型部分做引介提示,并且鼓励各种创意突破。其虽然偏重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详,提供最基本的编剧思维方向,是管窥编剧创作相当基本的入门书。
—— 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金马奖主席焦雄屏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从事编剧教学数十年,任教于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曾为广播及电视台编过多部戏剧节目与纪录片,并以资深剧本顾问的身份活跃于美国和整个欧亚地区,著有《广播剧写作》 (Broadcast Writing)、《全球化的剧本写作》(Global Scriptwriting)、《导演理念》(The Director’s Idea)、《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The Technique of Film and Video Editing)等。他的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全世界电影教学课程的核心教材,已出版中文、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十四种译本。十八年来,他开办的编剧、后期工作室遍及南美洲、德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杰夫·拉什(Jeff Rush)美国天普大学电影及媒体艺术系教授、艺术硕士导师。除此之外,他也从事编剧工作,撰...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从事编剧教学数十年,任教于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曾为广播及电视台编过多部戏剧节目与纪录片,并以资深剧本顾问的身份活跃于美国和整个欧亚地区,著有《广播剧写作》 (Broadcast Writing)、《全球化的剧本写作》(Global Scriptwriting)、《导演理念》(The Director’s Idea)、《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The Technique of Film and Video Editing)等。他的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全世界电影教学课程的核心教材,已出版中文、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十四种译本。十八年来,他开办的编剧、后期工作室遍及南美洲、德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杰夫·拉什(Jeff Rush)美国天普大学电影及媒体艺术系教授、艺术硕士导师。除此之外,他也从事编剧工作,撰文及著作颇丰。
译者
易智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硕士。回国后至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担任制片策划工作,也担任电视广告导演,曾获得时报广告奖。他执导的《寂寞芳心俱乐部》《蓝色大门》等多部电影,获得观众和影评人的许多赞扬。
黄志明,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资深电影人。曾担任《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爱》等多部著名影片制作人。
林智祥,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担任《双瞳》等影片副导演。
唐嘉慧,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毕业,自由翻译。
陈慧玲,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电影公司策划。
目录 · · · · ·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规则之外
第二章 结构
第三章 对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的批评
第四章 反传统结构
第五章 跟着类型走
第六章 反类型而行
第七章 重新设定主动和被动角色的差异
第八章 延伸角色认同的限制
第九章 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第十章 潜文本、动作及角色
第十一章 剧本的文字及其指涉
第十二章 角色、历史和政治
第十三章 基调:无法避免的“反讽”
第十四章 戏剧的声音和叙述的声音
第十五章 叙述声音的写作
第十六章 修改
第十七章 个人式写作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试读 · · · · · ·
大家都知道台湾电影界基础薄弱。许多时候,我们根本质疑以当今的手工业式的短视经营法,加上长期以来将电影归属于政宣的党营、省营、军营体制,台湾到底有没有电影“工业界”? 这种混淆不清、嬴弱僵化的体质,说明了台湾电影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忽略市场策略,罔顾人才培育,台湾电影界纵然有创作力旺盛的导演,也时常有“无米之炊”、技术人员不足之憾。 台湾一位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转折点 剧本前段的主要转折点的功能在于开启故事并陈列出主角即将面临的各种选择,而后段的主要转折点则指向主角如何解决危机,从而使故事的焦点收拢。p7 人物替换 你可以尝试用反讽式人物来进行人物性格上的替换,反讽可以使观众和人物之间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因此观众在同情人物的处境之余,更会想知道他为什么会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通常,反讽式人物很适合用来诠释体制下的牺牲品。因此,如果你的剧本侧重意念的表达甚于人本的观照,反讽式人物就可以成为一件利器。 p10 氛围替换 电影可以利用对环境细节的颠覆转变故事原来可能的方向。比如《现代启示录》从前段写实色彩浓重的越战经历转变为后段富有神话色彩的隐喻;《铁面无私》中种种隐喻的手法逐渐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故事文本的戏剧动作,推向潜文本的善恶主题。 或者,编剧更可以运用对细节的描述来推翻此前营造好的氛围,以达到氛围替换的目的,如《蓝丝绒》在一幅安居乐业的小城风光后,忽然呈献给观众庭院草皮上的蚂蚁及昆虫的恶状。紧接着,男主角在草地中找到了一只断耳。至此,原先建立好的小城印象全然破灭,再无半分宁静的感觉。p12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规则之外 -
将每一幕都写成一段说明,只用这一句话传达这一幕所包含的主题意义,注意主题句是如何传递出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的戏剧动力,例如:当一个人认识到他因贪婪而迷失自我并伤害了亲人时,这种认识就<促使>他改变了他的价值观,了解到自觉与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如果你要写的就是以“犯错-认知-救赎”三个步骤为主导、巩固既有道德规范的故事,那么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的题材要反映现今世界的冷漠或无常,也许你该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第三章 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及其批评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Focal Press (200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8.1分 93人读过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4)8.2分 29人读过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学院系列(后浪出版) (魔小肥)
- 影事杂陈 (疯行)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电影学院」 (后浪)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2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北北 2018-11-25 16:59:01
打开了一道门,给我很多关于类型的偏离与混合,母题的延展和替换,结构的反讽方面的启发。古典主义的变奏着实有趣,值得拓展和研究。 忍不住想跟台湾译者说,我们管blocking叫调度,翻译成调度是不是比“走戏指导”顺了一只一点点啊。感觉所有读过的编剧书,如果能提前拿给我校对,结果都会好一些。
0 有用 smalldie 2013-08-27 23:56:36
从一种窠臼走进另一种窠臼。还有,我不能忍受的是作者把结构和意义混淆,或者说,作者认为会安排结构就可以赋予文本意义。本末倒置。
0 有用 充耳 2016-03-14 20:53:54
推陈出新的前提是拥有“陈”。在重看一次和就此丢下之间迟疑,毕竟这本书推崇舍弃一切规则,那当然也包括它本身。大师都是从旧世界杀出来的,“旧”有迹可循有规可依,新路怎么走,全然看自身了。2016年第一本看完的纸书。
0 有用 冯逸 2014-03-16 19:39:55
泛泛而谈
0 有用 奇诺 2015-01-08 20:09:58
权当梳理与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