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阅读的5个层次

彭小六 彭小六
2016年10月20日 11:25
图片

1. 基础阅读

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一门外语的?
认字,识字,识别句子和段落,
这个过程仅仅是能够识别字面的意思。


2.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像你去游玩一个游乐园。

  你先拿到一张游乐园的地图
  然后坐着快速游览车将所有的景点都过一遍
  再决定要不要玩,玩哪些景点

所以快速阅读强调阅读的目的性和利用帕累托法则寻找最重要的信息。

你发现了,这种快速的去找“是什么”和“步骤方法”的方式,只适用于实用类书籍。


3. 分析阅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分析阅读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搞清楚作者的结论是怎么来的过程。

比如我们去读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书名就是一个强烈的结论性标题。

  作者的结论是怎么来的?
  在他的书里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证这个结论的?
  为了论证他的这些分支观点,他又举了哪些例子?
  这些例子都恰当吗?偏颇吗?
  所以,他的结论是完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

你看,分析阅读会让我们将作者的思路完全理出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然后再去做评价。

“不要轻易评价一本书,除非你清楚它到底在说什么,以及凭什么这么说”。

分析阅读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读者。


4. 主题阅读

还能想起你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嘛?

找一大堆书,这些书你挑选的标准就是,可能或多或少有你要的资料,你可以拿来“引用一下”。

主题阅读的步骤差不多。

  确认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想要学习的知识领域

 (比如时间管理、拖延症、阅读能力、新媒体写作)

  建立自己的书单

  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全部扫读一遍,剔除跟主题无关的内容,标记可能和主题相关的位置

  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去这些书中寻找答案
  整理合并答案,得出主题结论

你看,主题阅读的方法还是在找答案,但是它不信赖一个人(一本书),而是像一个国王一样,召集群臣,只要你懂一点这个问题,就都来回答我。

至于最后我会采纳谁的观点和答案,由我自己判断。


5. 逆向阅读

最后一种阅读方式,是我听完采铜老师在知识IP训练营的分享之后,体会到的,最近他的微博中他也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喜欢画一个思维导图还原书中的主要观点。还有人会写一个书评,去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对还是错。

可是,作者的体系是他的体系,你无法直接受用。而观点的对错,对,是他对了,错,也是他错了,跟你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一定要评个所以然出来呢?

读书时,你更应着眼的是,这本书对你自己的意义。

具体来讲,就是从“我”的需要出发,像一个探险家/考古学家/盗墓者/松鼠一样从各种书里探测、挖掘三种东西:原则、方法、素材。

原则书里有什么做事的原则是我可以借鉴的。
方法书里提供了什么做事的方法。
素材书里提供了什么故事案例可以用来填充我的框架。

这三样东西有些是在字面上,作者写明的,更多的是深埋在文本之下,需要用你的洞察力去找出来。

你读到的书是一个整体,而你需要把它打散,找出你所需要的碎片,或原则,或方法,或素材,然后在你脑中拼接成型。

采铜老师推崇的这种阅读方式,更像是教我们学习作者去写这本书的方式。

我斗胆取了一个容易记的名字叫“逆向工程”。


小结

以上就是我现在所能理解的阅读的五个层次:

 基础阅读 识别字面
 快速阅读 了解概括
 分析阅读 搞清楚为什么这么说
 主题阅读 这个话题大家怎么说
 逆向阅读 作者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出来的

你现在的阅读到了哪种层次呢?对于不同的层次,你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小六呢?

欢迎在评论区撩我~

END.

— 彭小六 
企业IT部门经理、手绘老师 
个人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专家
阅读进化游戏创始人、简书签约作者
行动派专栏作家、领英linkedln专栏作家
《让未来现在就来》作者

想撩我的朋友加微信:pengxiaoliu20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彭小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