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才枪手》在教孩子考试作弊吗?
黑鼠白蛇
最近正在中国热影的泰国年度票房冠军影片《天才枪手》得到了不少影迷的追捧。影片根据2014年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观众对影片贬褒不一,有些父母担心,《天才枪手》是在教孩子考试作弊。
该片讲述了天才高中生小琳通过为富家公子作弊来牟取暴利,并与另一名记忆力极佳的天才学生班克,策划了一场跨时区的完美作弊大戏。
影片中展示了多种作弊技术:
▲换试卷,这是我们学生时代都看到或听到过的作弊方式。
▲把答案写在橡皮擦上,塞到自己的鞋子里面,在神不知鬼不觉的过程中把鞋子踢给后面的同学。
▲第三种方式就是用手势传递答案。女主角使用四首钢琴曲,每一首都有固定的手指弹奏,分别代表ABCD四种答案,其他人可以根据主人公在桌面上弹奏音符的手势进行判断。
▲在全球同时开考的STIC考试中,男、女主角去时区较早的国家进行考试,把答案牢牢记住,之后再用手机短信传递答案,利用时差作弊!
那么该影片是在误导学生,教学生作弊吗?
NO!估计看了影片的学生,本来想作弊的,也会知难而退。
因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枪手”,要求实在是太高。我想,这就是中文影片名为什么加“天才”两个字做前缀的原因吧。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枪手”的必备素质和能力有哪些:
这是做一名合格“枪手”的前提。无一例外,所有“枪手”都是学霸。
想想,你要把答案给别人抄,自己当然首先要确保高分,同时,还得为作弊预留时间,这就要求你必须做得又快又好。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就是学校成绩前两名的学生。
作弊是一种冒险行为,承担很大的道德风险甚至法律风险。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因此,“枪手”要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而要逃过监考老师的火眼金睛,“枪手”在作弊时又得装得若无其事,尤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更不能慌。
这就要求“枪手”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抗压能力,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作弊时很可能遇到各种意外,这就要求“枪手”要善于随机应变。影片中多处出现这样的场景。
⊙影片中换试卷的那次作弊,就是因为事先不知道试卷分为A、B卷,事前准备的作弊手段全部失效。这时候,小琳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换试卷的方式完成作弊。
⊙把答案写在橡皮擦再塞进鞋子传递的那场作弊中,同学把鞋子踢回来的时候踢歪了,停在了过道上(真是猪一样的队友,哈哈),小琳果断交卷把失误掩饰了过去。
⊙在最后一场跨国作弊大戏中,小琳多处展现了出众的灵活应变能力,包括借饮水的名义把手机藏进饮水机,联想弹钢琴的手势来记答案,从自动售货机买饮料含一大口在嘴上,在监考官追上时装生病呕吐等。
作弊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最少都是2人的合作,有的时候要多人合作。作弊的过程可能涉及很多环节,要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就像影片中最后一场作弊所展示的那样,首先要求2人飞到澳洲参加考试,提早把试卷完成,然后根据分工记住答案,再通过手机把答案发送给泰国的同党,泰国的同党再将答案转化为条形码通过机器打印到铅笔上,发给参与作弊的考生。整个过程需要许多人的合作。
“枪手”是整个作弊链条上最关键的人物,协作能力就要求更高。影片中按计划是班克和小琳协作,各记一部分答案,在中间休息时间发送出去。写作题则由班克以生病呕吐为由,出外发送。
后来,协作伙伴班克意外失手,被监考官抓获。小琳及时补台,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班克未竟的任务,用铅笔刺激喉咙呕吐装病,在极为困难和惊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作弊目标。
诚实守信是对一个现代公民的普通道德要求。
作弊不是一种诚实的行为,但却需要守信的品质。
成绩差的同学凭什么把宝押在你身上?除了你成绩好外,最重要的是你信得过,说话算数。
影片中,小琳就是信守承诺的人。为了履行好承诺,在遇到意外情况时,敢于克服困难,主动承担责任,一个人完成本应由两个人完成的任务。
而她的搭档班克,在发送答案的紧急当口,却就地起价,把酬金由100万提高到200万,胁迫富家公子就范。虽然他达成了愿望,但却毁了信誉。估计以后没谁敢再找他合作了。这也许是影片结尾,小琳拒绝跟他合作赚取更大笔财富的一个隐性原因吧。
上面所述的素质和能力,我想还不是全部。看到这里,家长朋友们应该可以放心啦。因为,你家孩子根本就不具备当“枪手”的条件。我相信,看过影片的所有孩子都会对作弊望而却步。一个孩子如果具备了上边这些素质和能力,干什么不能成功,干嘛去作弊呢?
影片的落脚点也在这,不是要教孩子作弊,而是让孩子看到作弊的难度和后果,看后根本就不敢去作弊。导演纳塔吾在采访中说过,他就是想通过这部电影
“把这样的恐惧和罪恶感放入电影中,相信观众看完绝对‘只敢想不敢做’”。
最后,为影片做个广告: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父母,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请赶紧在电影下线前去看一遍。这影片值得你花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