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上映的《东邪西毒》,15年后,导演重剪,精心雕琢的2009《东邪西毒:最终版》问世。
2017年5月20日,大河“情若连环,恨之流水”观影交流会上,影友们在观看了电影终极版后,讨论激烈。尤其对影中导演使用了多次节气、黄历等内容,影友们脑力激荡。有的重点提出了其中一个节气,“惊蛰”,春雷振,蛰虫出,寓意每个人物内心涟漪渐起;有的说,其实就是一段故事的开始和结束;有的说,导演的爱好,他的其他电影也出现过……
我相信,一部精雕细琢的电影,自然每个画面,每句台词,都有其深层次的用意。
所以,
为什么王家卫如此安排?
为什么频频出现节气,黄历?
重看一遍之后,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
下文仅提供个人见解思考,欢迎抛砖欢迎接力欢迎深入探讨。
电影截图:【惊蛰】
1.惊蛰
“初六日,惊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黄药师。这个人很奇怪,每次总从东边而来,这习惯已经维持了好多年。今年,他给我带了一份手信。”
这是电影中很有意思的一段话,黄药师每年惊蛰都会来找欧阳锋饮酒。很有仪式感的赶脚。作为一年一度的仪式,就像一年一度的生日,周年纪念日,是不是背后的意义同样重大?
1.1谁的内心没有奔腾的千军万马
我们先来看,惊蛰节气的日期,特点是什么?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温度回升,春雷阵阵,春雨淅沥,惊醒了蛰虫四处出走,万物蠢蠢欲动。这样的季节,人心涟漪骤起,似乎隐隐约约的预示着大事发生。
在这样的季节,黄药师的会友饮酒仪式总是按期举行,今年他来了,还带来了一份手信。
好一个手信,看似不着痕迹,甚是巧妙的埋下了击中核心的伏笔----“醉生梦死”。
黄药师:
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做过的任何事。
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这坛酒本来打算送给你的,看起来,我们要分来喝了。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看完整部影片,再看一遍,然后再来看开篇的这段话……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感叹
看似平平常常,不露痕迹,不显声色,
背后已然波涛汹涌。
忘了是哪位诗人说过,“谁的内心没有奔跑的千军万马啊”
所以导演用蛰虫萌动的惊蛰引出了蠢蠢欲动,坐立难安的黄药师的故事。
是吗?
好像是,
好像又不止是……
欧阳峰(独白):
可能这酒真的有效,从那天晚上开始,黄药师开始忘记了很多事情。
欧阳峰:你还记得我们怎样认识的吗?
黄药师:我想不起来了。
欧阳峰:那你还记得是怎样来这的吗?
黄药师:我也不记得了。
欧阳峰:你为什么老看着那鸟笼。
黄药师:因为很眼熟。
欧阳峰(独白):
那天晚上他喝得大醉,第二天大清早就走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拿那坛”醉生梦死”给我,但我看得出他有心事,每次见了我之后,他都去见一个人。
就这样,导演又“悄悄的”带出了惊蛰的另一个雷——“一个人”。
哦不,两个雷。还有一个——“鸟笼”。
惊蛰惊蛰,蛰伏了多少内心奔腾千军万马的春雷啊~~
春雷春雷,雷震出多少欲说还休欲爱还恨的情感呐~~
1.2惊蛰三候与《东邪西毒》假想曲
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先说二候:仓庚鸣,仓庚,黄鹂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
有木有觉得这个描述和电影中梁家辉扮演的黄药师气质极其符合:身着黄衣,风流倜傥公子范?所以,导演是不是故意将黄药师出现的季节,设定在黄鹂鸣叫的惊蛰?
那么黄鹂为何鸣叫?突然想起那句著名的“两只黄鹂鸣翠柳”。
那么黄药师是否鸣叫了?为什么呢?
再说一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黄药师很喜欢桃花。
喝了醉生梦死之后,唯一记得的,便是自己很喜欢桃花。
后来还隐居在了东海桃花岛,日日与桃花相伴。
影片中有个姑娘,惊蛰篇章便已出现。
没有台词,寥寥几眼,深邃,泛着水光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
在后来的故事中,我们才得知这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做——桃花。
不过,黄药师喜欢的桃花,并不是名字叫做桃花的姑娘。
但黄药师与这位桃花姑娘也有着一段春天的故事。
怎么可以这样?这么fa花fa花的黄药师?
是啊,黄药师为什么这么fa花fa花,却又独爱桃花这一种?
最后第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看到这个解释,起初我很疑惑,鹰化为鸠,此候跟电影怎么扯上关系?
是不是暗指喝了醉生梦死之后,什么都忘记了的黄药师?
是不是人忘却了过去所有,就会像口啄尚柔的布谷鸟,不能捕食,痴呆木讷?
感觉这确实蛮像后面眼神空洞,只剩一副躯壳的黄药师……
如果真是这样,鹰化为鸠,暗喻忘记过去所有,痴呆空洞,浑浑噩噩过着下半生的黄药师,那么这个节气最后的走向,其实预示了人物的命运……
想到这里,我心“轰隆”!
看似不着痕迹,不着边际,不明所以,实则句句暗涌,皆有深意,构思极妙。
1.3小结
每个节气其实都有特殊的寓意。
看似说节气,实则说人。
什么人?
正如电影中提到的“慕容燕、慕容嫣,只不过是同一个人的两个身份,在这两个身份后面,躲藏着一个受了伤的人。”
惊蛰开篇,春雷涌动,巧设伏笔,暗喻命运。
下期说立春,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