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如何培养自己表达能力?

钟婷儿 钟停啦
2017年09月28日 13:15

图片

图 |来自花瓣网 editorial画


今天早上,在班级书架上看到一本书《我和我的影子》,被它的书名吸引了,就顺手拿下来,翻开看了看,原来是本儿童文学小说。看了头几页,就立马被吸引了,开篇就描述了一个爱睡觉的大米同学在课堂上的有趣故事,最妙的是里面的用词用句描述得相当有趣,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这个调皮的大米同学的形象。

由于最近有了想深入研究写作的冲动,看到这本有趣的儿童小说,我忍不住去看了看作者——张之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是个男作家,嗯,是的,一个男作家。

为何我在这里强调作家的性别,是因为不知何时,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语言性别歧视观点——男人的表达能力不强!

可是啊,当我看到这个张之路男作家用幽美的措词,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的故事时,我个那个观点发生了改变。我想到了另一个人——春上村树,这个大家总所周知的日本文学家,也是位男性。再看看现在自媒体,有很多的男性写手,都能写的一手好文章。还有中国很多文学家也有很多男性的身影……..所以表达能力和性别没有关系!


那表达能力和什么有关系呢?

最近好几位同事获得了最佳教师奖,工会主席在教师节前夕,让我办公室内的一位最佳教师获得者准备下上台感言。她突然一下子有点紧张,连忙拒绝,“我最怕上台说话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我最不擅长的就是上台讲话了……”在她讲了很多理由后,终于委婉地推掉了上台发言这个机会。她是位老师啊,平时上课面对众多学生都不怕,为什么怕上台演讲呢?

其实,回想教师的工作,在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准备了教案,有了清晰逻辑的内容后,上课就有话讲了,如果没有备课,上课就没有话讲了。其实,这位老师道出很多人惧怕上台发表讲话的原因之一——不知道讲什么!

好久前,在我没有写作前,在准备一个众人前的说话,我都会犯憷,因为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即使脑袋里有些想法,也说不出来。几个月前的一次工作汇报后,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变化——在准备一份演讲稿时,我居然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内容写出来了。回想自己写演讲稿的方法,首先先罗列观点123,然后搜集观点相关素材,最后撰写成文。整个文章观点思路一清晰,写稿就很迅速了。

所以,表达能力与思维的清晰成对应关系。思路一清晰,表达的内容就有了,就可以初步避免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了。


那如何培养清晰的思维呢?


写作。
这个想法是在自己写作了一年多后的一些感悟。在很久前,脑子里一直有很多想法,可是一旦涉及到想法的表达,那些藏在脑子里的想法就好像乱成了一团麻,好像所有的想法都说了,可是别人Get不到自己思路。

在开始初步练习写作后,也犯了同样的毛病,针对某一个想象,能想到很多观点,可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观点都不深刻。家人曾经给出过点评:不知道你最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比较乱……

后来,随着进一步的学习写作,这个表达的“乱”象得到了改观。在几次上台作工作总结、做培训后,同事纷纷说,你的表达能力很强,逻辑非常清晰!听到这些表扬,在开心的同事,我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变化。

我想到了以前下班后,蹲坐在电脑前的苦逼:为了让一篇文章观点清晰,思路清晰,在动笔写文章前,我都会想反复想这些问题——我要在文章里表达主题是什么,针对这个主题我都有哪些观点,支持我的这些观点的论据有哪些,这些观点哪些放在前面,哪个放在后面……这样写文章时,反反复复的用这些问题来质问自己,最终让乱如麻的思维编织成一张有序的网。

经过这样的写作过程后,逐渐发现自己现在思维慢慢有了逻辑性。所以,如果想让自己思维清晰,最为推荐的就是写作训练。


让表达能力更加精彩。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在谈到自己的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时,提到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种热爱,是一个诉说。是文革结束后,有很多道理想讲清楚,很多话想说一说,又觉得文学曾经打动人们,感动人们,就开始写作。


第二个阶段,就是接触儿童文学的阶段。接触了很多写儿童文学的老师和朋友,儿童文学就做比较多了,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张之路的两个阶段,其实对于我们学习写作、学习表达也非常有启发。

写作第一阶段,就是把想法写清楚,这个阶段不要求语言上的华丽,只追求逻辑上的清晰。等到这阶段过关后,就可进入写作晋级阶段——写作风格的锻炼,比如如何写出幽默的文章?如何写出犀利的文风?如何写出深刻的思维?这些都是逐步发展的。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步的,第一阶段先学会清晰的表达,才到第二阶段——如何表达得风趣幽默?如何表达得观点深刻?

表达能力是一个不停需要锻炼的技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磨练自己,最总让自己成为笑傲演讲台上的那个人。





—END—

图片
一起交流写作心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钟停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