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思维模型02 | SCQA模型

该账号已冻结
2017年04月07日 13:19

↑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哦~

       如果你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并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将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东西......你必须依靠一些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

                                                       ——查理·芒格


我们在写文章、演讲、营销时,总是想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以便读者或者听众能够耐心地将其看完、听完,并有所收获。


但是,我们常常表达得太过直白,或者缺乏逻辑,一上来就给读者灌输理念,读者、听众通常因为无法立刻代入具体情境而漫不经心,没有耐心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场演讲。


那么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呢?如何让他们耐心地看完你的文章,听你的演讲呢?


麦肯锡顾问巴拉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即SCQA结构。


1. 什么是SCQA?


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提出的SCQA结构,可以用在一本书的序言或者一篇文章的开头或者一场演讲中,关键是要应用这个结构讲好一个故事。SCQA,即


S:Situation(场景)

C:  Complication(冲突)

Q:  Question(问题)

A:  Answer(答案)


Situation:由读者或听众熟悉的场景引入将要表达的主题;

Complication:描述实际情况与我们的预期有冲突;

Question:引出问题,如何解决冲突呢;

Answer:给出读者或者听众想要的解决方案。


读者可能注意到,本文开头就引用了SCQA结构,即符合情境—冲突—问题—答案。


再举一个例子:秋叶推广PPT课程。


  • Situation:在职场中,汇报工作、宣传活动时,我们都需要用到PPT。(将读者/听众代入到熟悉的“情境”中)

  • Complication:  但是,我们常常苦于思索、查资料、套模板,花了数天依然做不出让领导和自己满意的PPT在此情境下发生了什么“冲突”)

  • Question:  那么,如何做出一个让人满意的PPT呢?(引发“疑问”:你有什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Answer:  秋叶PPT大神开发了一系列PPT教程,它让你系统地掌握PPT技能和最做PPT的核心思想,做到举一反三,满足你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提供“答案”,即解决方案)


是不是立刻发现这个结构很实用,好像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是的,常见的应该是销售保险的吧。


仔细研究李叫兽、古典等网络大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文章都在应用这个套路,是的,都是“套路”。


2. 运用SCQA要注意什么?


能否恰当的运用SCQA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或者一场演讲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应用SCQA模型要注意以下3点:


第一、开始引入的情景要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这是读者和听众能够继续看或者继续听下去的前提。


第二、由冲突引出问题,因此,冲突要直击读者或听众的痛点,引出他们想要解决而现阶段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解决方案要能切中要害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当然,如何更好地构造解决方案,又是一门学问。


3. 小结


我们大脑中要存有足够多地思维模型,并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才能更高效地思考和表达。


SCQA结构是金字塔原理的一个子结构,相信当我们熟练使用该结构时,一定能够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或者办一场引人入胜的演讲。


最后,更多关于表达、思考、解决问题、演示的逻辑框架,请参考《金字塔原理》。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该账号已冻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