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神秘的绘画,究竟出自谁手?
当你参观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时,不知是否注意到展墙上偶尔出现的简笔绘画?这些可爱的简笔画,散落在双年展的各个角落,等待与你不经意地邂逅。
初遇时,你或许会认为它们只是某位艺术家随意画下的小记号,或许是小朋友们调皮的恶作剧。但随着深入参观,你会撞见越来越多这样的画作。它们像旁边作品的“画外音”,以及双年展的“注脚”,让你以别样的角度解读作品和展览。而这些简笔画也具有明显的叙事性,像是艺术家留下的“线索”,帮你解读展览的谜团。
▲艺术家殷漪以49台电扇创作的作品《海浪》,作品附近的白墙上有一副简笔画:一位带着白色包头布的锡克教徒用电风扇,抵御来自宠物狗的攻击
这些神秘的绘画,究竟出自谁手?
其实,这些简笔绘画皆来自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艺术家加干迪普·辛格(Gagandeep Singh),他用铅笔、钢笔以及马克笔等常见工具,自由地挥洒了这系列作品《将画(Will Draw)》。标题中的“will”是一种将来时态,表明了艺术家来到现场前,没有预设自己要创作的内容。
布展期间,辛格游走于展厅之中,与艺术家、作品、空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寻找灵感。然后,按照他那刻的情动,就地创作于展墙的留白之处。所以,标题中的“will”,又呈现了一种艺术家的能动性与自我意志,借着画笔直抒情意,表达自我。
▲加干迪普·辛格与另一位参展艺术家郑波,就其参展作品《为伊唱》进行对话
▲辛格细心研究作品《为伊唱》
▲辛格在《为伊唱》的巨型喇叭上留下的简笔绘画
众多线索,等你解谜
▲辛格以“零重力(Zero Gravity)”呼应了参展艺术家比安卡·巴尔迪的作品《零纬度(Zero Latitude)》
在辛格大部分的作品中,主角是一位带着白色包头布的锡克教徒,像是他本人的化身。而他所画的许多作品,表达了他对其它作品的解读与联想。这些私人化的思想片段呈现在美术馆的公共空间之中,就像辛格本人陪着你看展,在你耳边私语他对作品的诙谐想象,剖析他最纯粹的艺术见解。
▲散落于展厅各处的简笔画,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叙事联系
这些隐藏在展览各处的简笔画,也可被看作观展线索。穿插并跃动于展墙上的各种人物与剧情,串联起了整个展览,产生了自成一派的轻松气氛。
作为观者的你,只要发现一处简笔画,就会忍不住寻觅更多的线索。当你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参观路线,就将有机会窥得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惊喜,甚至将谜题引向另一个谜题。
电厂小贴士
在本文,我们只呈现了《将画》里的部分画作。欢迎你来到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现场,亲自寻找更多线索,发掘全新的观展乐趣!
相关阅读
了解上双主题及结构: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三体合一”,为你解读上海双年展主题与两个来源
Raqs媒体小组关于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十一则笔记及二十二问
听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口述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逻辑结构,细细摩挲展览面貌
了解更多上双作品:
托马斯·萨拉切诺《音速宇宙网》:我们如何透过蜘蛛网,凝视遥远而神秘的宇宙?
殷漪《海浪》: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孙原&彭禹 《那么远》:三对真空的陶缸,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场?
郑波 《为伊唱》:以重达7吨的巨型喇叭唱卡拉OK,你想来高歌一曲吗?
牟森+MSG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史诗级跨媒介巨构《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于上海双年展首次亮相
玛卓林·戴克曼 《月亮站》:当我们走进“月亮站”,那个光辉时刻将再度降临……
笹本晃 《微妙的循环》:洗衣机,烘干机,200条床单,这些日常物件如何折射深奥的三体问题?
胡向前 《劳动者之歌I夜》、《劳动者之歌Ⅱ日》
维云娜·菲德 《The Guest 作主 - 客人 Play the Host》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
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The 11th Shanghai Biennale
Why Not Ask Again: Argument, Counter-arguments & Stories
展期: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
复策展平台策展人:迪德姆·雅滋茨、伊凡·伊萨叶夫、刘畑、慕娜·梅卡阿尔、萨比赫·艾哈迈德、斯拉加那·卡伊基尼 和 乌古楚克乌-史慕斯·泽卫
项目负责人:项苙苹
展览协调人:徐辰斐
主题展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3楼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大悦城摩天轮、线上、长阳路糕潮面包坊、宝山路、定海桥以及上海音乐厅广场、震旦博物馆等。
在当下高度互联的全球语境之中,第11届上海双年展将着重于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去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的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集研究、创作、策展于一体的Raqs媒体小组表示:本届双年展不仅是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的小结,更是新视角和新观点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