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员工与老板

宋越 璀璨如越
2017年07月06日 18:07


 近几年市场行情不景气,各行各业一片哀鸿。有人说: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彻夜难眠,这就是我们的2017年。网络统计数据,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2.9年。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

图片

每个公司的兴衰,老板与员工都有责任。

老板作为公司掌舵人,是否存在一言堂,创业思路是否正确,对待下属是否厚此薄彼,是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员工也应该反思,作为一名员工无论处在任何层级,要经常反问自己一下,你做好你岗位的本质工作了吗?在你掏出手机玩把游戏,刷个朋友圈的时候,你的老板也许为了公司正常经营而签下一张借条。


海难发生时,船员纷纷跳海求生存,可往往船长却舍不得他那条船,他不要求你与这条船共存亡,但请做好你分内的事情。

图片


一、老板与员工冲突的根源

几乎每位老板都觉得现在员工懂得感恩的太少了,我为你发工资,你不但不会心存感激,轻则背后抱怨连连,重则吃回扣,与外方人员一起赚老板的钱。

而员工则认为,我为公司付出这么多,每个月只发少得可怜的薪水,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


图片

二、给老板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

“给别人打工的人”,拿的是薪水(幸运的话,还有提成),于是,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回报相匹配……

于是,他们经常说的话是这样的(他们也确实是那么想的):

那么使劲干干嘛?又不给你涨工资!

就给那么点工资,还指望我做成什么样呢?

现在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打工”的同时“也给老板打工”而已。于是,在做每件事儿的时候,判断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有两个标准:

是否对得起拿到手里的薪水?

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给自己打工、给自己做事的人,“自然而然”就对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一些 —— 其实,每个人在这点上都是一样的,你看多少人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不会顺手关上灯就知道了,又与此同时,他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离家出门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关掉自己家的灯……


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干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个选择,每个行动,都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有着另外一个更高的标准 —— 随着时间的流逝,结果自然会产生天壤之别。

这并不像那些“给别人打工的人”所想象的那样“吃亏”了,恰恰相反,其实是赚了,而且还是“赚大发了” —— 因为这其实相当于:

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出售给了老板 —— 而后因此获得了薪水;

一次出售给了自己 —— 而后因此获得了成长……

这样看来,某个差异的解释就很自然而清楚了:那些拿到两次回报的人又怎么会像那些只拿到一次回报的人一样那么在乎其中只是“一部分而已”的薪水呢?

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说服那些“聪明人”的。

你只是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仔仔细细的完成每个任务而已。但是在他人看来,你这就是玩命给别人打工的“傻子”。

而他们之所以无法理解,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犯过傻”。

换句话说,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打过工,也不知道其实认认真真做事的最终受益者往往是自己。因为只有你认真,才有可能从每件事上学到相应的经验,并且真正地成长起来。


三、总结一下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也说过,真正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们之所以强调元认知能力,就是为了让自己起码能够意识到“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存在。


回头看看最早的几篇文章吧 —— 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有什么比成长更重要的呢?不成长毋宁死啊!又,若是真的有成长,那成长有何止一倍两倍于那拿到手里的薪水呢?!


既然打工,既然要花时间要花精力,为什么不“把老板的事儿当作自己的事儿做”呢?可事实上,这样的话,在市面上是不受欢迎的 —— 绝大多数人,我是说,你也可以想象得出来,99% 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憎恨这种观点,虽然我们也完全没办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若是按我个人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那么恨他的老板却依然在为了薪水而“低头”或者“放下身段”打工的话,那…… 那其实错了,那样的人哪里有“高贵的头”,哪里有所谓的“身段”啊!那只不过是不争气的奴才而已。别说薪水太低不值得了,事实上是,薪水越高,就越是说明那样的人奴性越重啊!


这话说得有点狠了,但我猜绝大多数人不至于因此误会我吧?我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说,找个自己喜欢的老板很重要、很重要,极其重要。我们不应该当别人的奴才,更不应该当自己的奴才。

话说回来,这其实是一个选择而已,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璀璨如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