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过去几年的复盘随笔

mak 老麦这个人
2017年04月05日 15:09

 

 

1.  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更看得透,也看得开。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明确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做个体制内的斜杠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过好自己的生活,成就自己的事业。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情绪还是会有点小波动。白马/黑马/骑手三者关系远未能达到最佳磨合状态。

2.  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一年的关键节点。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从2013,2014到2017;这几年,工作上与其说取得神马成就,不如说是越来越能够做到做人做事都越来越低调。生活上与其说取得神马成绩,倒不如说越来越懂得内视/自省/复盘。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大家庭,还是老样子,或者说最大的变化是老人变得更老啦——及时行乐,及时尽孝;小家庭,生活得越来越有规律,攒了一点银子,于是如何实现工资和投资双轮驱动,如何通过投资理财奔向财务自由?房子升值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好像翻了一倍——纸面上的财富源于只有自住的一套。过去的这么多年,这种机会好像就在身边,但就是抓不住:2003年买第一套房子时,旁边的带花园和私家停车位的复式也在叫卖,但根本没有意识到机会;2005年读了《穷爸爸富爸爸》时,虽然羡慕通过房产投资致富的方式,但是一边羡慕,一边望着身边一栋一栋的高楼却局限于已经升了一小段的楼价;2012年城市移民另择新居时,既受制于认房又认贷的限购措施也局限于突飞猛进的楼价,不晓得买房的关键还是“不给翻倍不痛快”的优质地段/地段/地段;2015年底2016年初,又迎来一个低位入市窗口,身边的人说过,新冒起的地方近在咫尺,这次又是神马回事呢?首付凑一凑好像也够,购买好像还有点内部优惠——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自己一套东西,不是那种“脑袋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还是可以正常行事”的人。近些年来,一直看着很正面的资讯,特别是时寒冰的,被誉为“看空中国的人”,一直不支持买房,看空房价——这个看法长期来看是对的吧,但有个曲折离奇/波段式发展的过程。另有一些看法,任志强等一直支持房价的持续上涨,坚定不移的看高房价。好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关键是分析它们的论据,有没有一个合适的概括其实是适用这两个观点的:阶段论?时间不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充满着机会,当然,不是高手这个机会就不属于自己拉。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南海热闹起来了,朝鲜半岛又闹腾起来拉,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发展,未来中日/中越又有一战?美国反全球化,英国脱欧,民粹主义抬头,中国争当新棋手。国内货币严重超发(到底找到源头没有?已经采取措施没有?如果没有,哪么房价上涨只会延迟不会缺席),资金外流严重,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实体经济举步维艰,网络经济/内容创业风头正盛。这些对我们有神马影响?安全问题/资产保值问题/个人成长方向应该如何安排?途径/方法/工具?

3.  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基本的物理/数学/经济规律/行为心理学/权力的游戏规则等发挥作用:房价问题是一个盲点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市场供需问题(供给跟不上需求),实质上是个金融问题(海量超发货币需要找到一个巨大的海绵加以吸纳)。国内的问题先要定性这实质上是个神马问题,再来细细定量分析。

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

关键是当时没有采取,没有采取可能第一次是没有意识,第二次是不够钱,第三次不敢用杠杆,第四次是看不懂。其实,说这么多,根本的问题是看不懂,如果有信任的人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如此这般一定能挣着我看多少会挣着一些。

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借鉴可能在操作上:看着趋势,如果不断突破自己原来的判断,就分析如果抛开自己或自己所认同的观点,跟着趋势操作,最坏的情况是神马。如果能接受,就先行行动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参与了再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麦这个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