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蓝色小字其实是可以点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输在起跑线的结果,直接沦为平庸,而沦为平庸只因一个字:
懒!
你一定记得那个脖子上挂着饼,吃完嘴边的因为懒得转一下最后饿死的故事!
这种事如今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饼换成了精神粮食——书!送到眼前的好书,好的学习机会,懒得理会!最后因为大脑缺货穷死!
从前沦为平庸之辈很简单,懒于动手!
如今沦为平庸之辈很简单,懒于践行!
未来沦为平庸之辈更简单,懒于思考!
以上的话说的其实是我自己!
这一篇文章有关阅读与思考,有深入的分析,也有简单实用的方法,文章末尾有彩蛋。
希望能给你到你启发,也更希望能够看到您的留言。同样的:
如果您有空,希望您能阅读完全文。
如果时间不充分,希望能阅读图片及加深字体。
思考决定未来,思考那么重要,有哪些方式可以激发思考?阅读、倾听、研究、记忆、回忆、讨论、反思……都需要思考。而阅读是简单进入思考的方式,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
买个电器需要阅读说明书,去逛超市阅读物品标签,走在马路上阅读路标,外出旅游阅读各种行程安排,每天看手机刷朋友圈也在阅读……
只不过这些阅读都是被动的而已。而主动阅读(消遣类主动阅读除外)才够持续激活深度思考。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主动阅读能力从离开校园的那天起就几乎彻底丧失了!
先问自己两个小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才是主动的?
究竟什么样的阅读对成长才有价值?
阅读是什么?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阅读有多重要?
不同人对某一件事形成的观点会千差万别,没有深入的思考有时会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争论。而深入的阅读,深入的思考则会让人理性认知不同观点,形成正向的讨论。进而得出更有建设性的观点。
来看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有人说:这明明是只鸭子;
有人说:这明明是只兔子;
有人说:这也像一把剪刀;
……
同样一张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是争论还是讨论,这能映射出我们是否在批判性思考。
这既是一本能让孩子开心的绘本,也能让孩子明白意见分歧很正常的启蒙读物。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屁孩三岁的时候讲给他听的时候。
小屁孩从两岁开始看绘本,如今每晚两三本,三年多过去了,看过的绘本有几百本,比我看的书还多!
现在他竟然知道耳朵的构造、知道焊接是利用高温连接金属部件、打雷时先看到闪电是因为光速更快、沟通是一个人说一个人听、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冷不丁说一些让大人惊讶的话,可见阅读对思考的影响,对人的影响。
为什么要阅读?
通过主动阅读能帮助激发思考,从而激发创意!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主动阅读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却没有限制。身体状况会岁年龄增长越来越衰老,但大脑却能几乎无限地成长与发展。
人类的心智也跟肌肉一样,如果不经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不经常用脑的后果。哪天心智活动没了,也就停止了思考,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动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不再会有心智上的发展。而人类的心智的提升却可以无止尽。
相对的,电视、广播及其他围绕在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因为我们需要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但这些刺激毕竟是有限的,别指望从中学习到任何重要的东西。刷朋友圈不就是这样吗?
如何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而读。带着这样的心态读完一本书,那么就至少应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部分?
这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这本书优点又在哪里?
带着这四个问题,看看可能拿到的读物:
1,消遣或娱乐类的书籍:能带来一时喜悦,但仅此而已,不会再有其他收获了,这样的书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心智成长;(比如新闻报刊)
2,可以学习且提升心智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提供学习与生活的方法,谈论的问题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特别有洞察力的主题。(比如成长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超越感觉》)
3,能够与自己共同成长的书籍:有一些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它的层次远超过你,重读的时候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会一直超过你。这样的书会想一读再读,帮助我们持续成长。(比如经典名著《小王子》《道德经》)
奥野宣之:找到能够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以这本“枢纽书”为基准开始找书,读书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阅读的几个层次?
阅读有四个层次,而不是四个种类,层次是高层次包含低层次,是逐渐递进的。基础阅读并未在检视阅读消失,检视阅读存在于分析阅读,而分析阅读又包含在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包含了所有阅读层次,也是最高的阅读层次。主题阅读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本主题鲜明的书都是由主题阅读参考了众多参考文献写就。
因此,一本参考了大量文献写就的好书,其实也是一本“枢纽书”,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想要的书。
培根: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阅读真能让人卓越么?
看看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以下称富兰克林)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成就卓著。来看看阅读给他带来了哪些成就?以下文字整理自《富兰克林自传》,感兴趣的你可以直接去看原著。你也可以直接跳过,看下一节。
富兰克林简介
生于1706年,出身底层家庭,自学成才的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发明家,出版商,科学家,外交家,金融家,政治家,慈善家,被誉为“美国的圣人”。是“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的和最出色的人”。美国的最大面额100美元的头像就是富兰克林。
他精通英文、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文;开办并壮大了美国的首个图书馆;开办公益组织讲读社;组建美国第一支消防队;创办医院和教堂;开办学院;参与对法战争……发明避雷针、里程表、高架取书器、绘制墨西哥湾流图、开放式火炉、改进路灯、发现感冒可以传染……
而这些罗列出的成就,可能还不及其全部成就的10%。他本人历时17年完成的《富兰克林自传》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自传,激励并鼓舞了无数年轻人。我看了他的自传后也深受鼓舞。
嗜书如命的富兰克林
仅仅读过两年书的富兰克林嗜书如命!下文中的年龄为根据自传的线索梳理,为大大致年龄。
12岁,把几乎全部的零花钱都用在买喜爱的书上了。阅读并收藏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一本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名著);
15岁,开始对《圣经》本身产生怀疑,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
16岁,常常节约伙食费来买书;
18岁,在伦敦因喜欢阅读结交到爱书的朋友。后结识大收藏家汉斯·基隆爵士(大英博物馆的创始之初的藏品皆为其遗赠);
21岁,结识纽约州州长,因谈论书籍与作家得到了州长们的赏识。后在伯灵顿结识了许多新泽西州的要人,继而结识法官、州议会秘书、议员等人物。
25岁,富兰克林创办费城图书馆,后壮大。这是美国的第一所公共图书馆;
30岁,为了赢取一个意见不同但能力很强的议员异己,通过借书的方式成为知己。
30岁,当选为州议会秘书,从此开始从政为民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公益事业。
……
30岁已崭露头角,后续一系列的成就和他早年喜欢阅读激发的洞察力与深邃的思考不无关系,而他早年因为读书遇到的政要朋友,对他日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富兰克林:如果一个人将钱袋倒进他的脑袋里,就没有人能将它偷走。知识的投资常有最好的利润。
如何通过读书激发思考?
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因此要理解一本书的精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聪明人的读书方法是:
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
与书相处的五个步骤
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需要学习“与书相处”而不是简单的“看”书。那么就有必要弄明白“与书相处”的步骤:
选书
购书
读书
笔记
活用
●选书:要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这是主动阅读的关键;
●购书:找到能帮助自己找到其他书的枢纽书,读书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读书与笔记:读书与笔记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是输入思想,而笔记是输出思想;
●活用:不断地重读读书笔记,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与创意;
奥野宣之: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两个即学即用阅读方法
基础阅读能力我们都没有问题,而主题阅读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用得上。
因此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来说,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能力是我们最需要学习能力。
况且,这四个能力是互相递进包容的,前三个能力都具备了,主题阅读的能力才有可能突破。
那么针对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给您下面两个方法做参考。
极速阅读法
对照上图的样表:
Step1:找出你最想问这本书的一个问题;
Step2:限时30分钟快速摘出16个关键字;
Step3:针对16个关键字,整理出3-5个重点;
Step4:复述心得:拿着这张笔记,马上复述你在书中收获的心得;也可以录音复述给自己听;
试试吧,你会惊讶你真的可以在半小时内极速阅读完一本书,并且复述出书中的主要内容。看看我用半小时看完的《爱上跑步的13周》。(见下图)
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有限的时间里能记住不超过5件事。如果不用笔记,一本书看完最多记得5个要点。而极速阅读法可以帮助记录16个关键点,也就是书中重点的重点。(原文请查阅http://mp.weixin.qq.com/s/m1Lfwt689TpBHQ0uFjRZiA)
这个方法可以用于检视阅读!
摘录+评论的笔记法;
摘录: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可积累素材;
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可训练思考;
为了避免遗忘哪个是摘录,哪个是评论。
可以用不同符号加以区分:
比如摘录用“○”表示,而评论或感想用“☆”
举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P80
○想更有效率地骑自行车,就要掌握窍门,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的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这种边读边“更换齿轮”的读书方法不仅不会造成疲劳,还能有效地缩短读书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类比。它形象的点明了读不同类型的书,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速度。对于读书来说,方法得当会让自己始终处在舒适的读书氛围中。
用这样的方式阅读一本好书,既可以通过摘录积累素材,也可以通过评论训练思考。
别小看那些感想与评论,那都是原创思考的源泉。只要做了这两个动作读书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读书笔记积累多了,并且持续不断的去重读,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原创思考,而思考力与思考深度也就在潜移默化里得到了训练与积累,那些知识也会慢慢变成自己的智慧。
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分析阅读!
知道与得到
通过主动阅读吸取书中知识,通过笔记将知识转化成营养,通过持续的阅读自己的笔记与思考而将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件超级划算的事!只要几十块钱,就可以把一个智者请到自己的身边。
然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
阅读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只有持续正确的行动才有可能产生复利效应,才有可能因为量的积累迎来质变的那一天。
对于阅读对于思考,我同样相信复利的力量!
未来学大师艾尔文·托夫勒说:
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写字和阅读的人,而是那些无法学习和不愿学习,不重新学习的人。
我常常问自己:
如果父母不知道时间无法管理,那么我的孩子也就不可能很早知道管理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父母不知道学会学习再去学习,那么孩子同样弄不明白上学≠上课,上课≠读书,读书≠学习;
如果父母都不喜欢阅读,那么我的孩子又怎么会知道去哪里找好的读物……
所以,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不是给孩子多好的物质,而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件事挺难的,但值得去做!
特别说明: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一个小小读书圈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但还在为没有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抓狂不已。相信我,你并不孤单!
两个月前我也一样,看书时间毫无规律,一个月能看完一本书就谢天谢地了。后来我建了个小密圈,每天读书一页。起初我只是希望通过每天读一页书来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书慢慢形成了习惯,每天至少要看20页以上的书,越来越多的读书笔记记录在小密圈。
两个月过去了,竟然看了有9本书,小密圈内可查阅笔记!这真是让我的大脑赚翻了,而记笔记的方法也在慢慢迭代变化。
如果你对每天读一页感兴趣,那么欢迎你加入。你的加入,将会更加丰富圈子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的价值,相信这将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建立这个圈子有几个目的:
●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
●结交爱好阅读的朋友;
●积累并丰富写作素材;
●分享圈友的阅读方法;
●记录圈友的持续成长;
无论怎样,希望能结识喜欢阅读并能持续阅读的你!扫码加入!
不过在加入前,还请做个承诺,来了就请每天至少读一页,并记录几句话!谢谢你的阅读时间!
PS:这个圈子目前是免费的,但如果加入的人数太多,为了控制成员质量后期会收费,比如满一百人。
参考文献: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著
《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著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得到专栏
《普通人如何做到30分钟读一本书并做完笔记》Xdite(微信公众号Xdite成长黑客)
一个足以感动自己的尝试 :
找一件简单的事,试试持续做100天!
看每天清晨起床比昨天聪明一点点的力量!
这个二维码是可以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