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带孩子的感受

段小段 段小段leon
2017年09月27日 07:07


项目完事,终于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阵子。又赶上十一和中秋节,可以陪陪家人,和媳妇到处逛逛,也是件美事,实在是爽。

可是,美美的一些计划却被一个人给打破了——一岁半的小侄子。全家人都头疼的小家伙。

早上忙些自己的事情,下午基本上就是带孩子了,陪他玩。

短短的几天,却已把我折磨的耐心全无,筋疲力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孩子那用不完的劲,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还有就是妈妈带小侄子的辛苦。

结合这几天的感受,分享几点心得。

1、学习能力

不能小瞧了小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都说三岁之前的牙牙学语阶段正是学说话、学行为的时候。不管什么,只要他们感兴趣,很快就能学会。

小侄子这段时间正在学说话,真的是每天都能学到新的句子或者词汇。虽然有时候说的不清楚,但是你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那种欲望

想学就学。也许是我现在最羡慕的了。但对于他来说那只是信手拈来那么容易。

可能他这个阶段的学习也无所谓是学习,更多的是模仿。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被他看到,然后他就能学习到。邻居朋友的一次接触,朋友的一个动作,你都没注意到,而被他看到,他就学到了。所有能够接触到,他都有机会学习到。

同时,我也发现,小侄子学习到不单单是好的东西,也会有不好的话语,有时候会有骂人的话。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这么说。

为什么说,小孩子从小一定要接触些正向的东西。因为负面的东西更容易被他们学习到。

什么是好的东西,什么是坏的?好的东西就是有更多正向能量的东西。小孩子不能去选择他们学习到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去帮助他过滤这些不好的东西。也许这是作为父母、监护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但如果,作为父母都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那孩子怎么办呢?

2、环境

我一直以为,孩子最好跟父母一起生活,而不是跟其他的任何人。因为父母所能做的事情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通过这几天和小侄子的相处,我更加的坚信这一点。

并不是说和爷爷奶奶生活不好,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 一是老一辈人带孩子都是靠他们自己的经验,明显他们的经验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

  • 二是隔代亲的那种溺爱,真的是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孩子学习到的不好的行为,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但是作为爷爷奶奶是肯定做不出来的,虽然他们知道孩子的某些行为是不对的。这些点点滴滴会铸成孩子的未来。

作为我,小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会去跟他说,跟他讲,会去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会及时制止。否则他就会以为那是对的,会更加的放肆。

用圆珠笔捣沙发,用筷子捅人,向人吐唾沫,向人扔东西。每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我都会很严肃地看着他,跟他说:“把屁股撅起来”,他就知道他做错了,然后打完之后,再问他错了没。

很多情况,他自己承认自己错了才是真正的错了。而这也只有在父母的教育环境下才能展开。其他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如果你知道你有什么缺点,如果你知道技能对孩子的未来有积极的影响,那么在有孩子之前就改掉这些缺点或者学习这些技能。本质上你就是在间接地营造孩子生长的环境。也许这个行动在你20岁那年就已经开始。

3、哭的两种形式

对于孩子来说,哭是家常便饭,也是做大人最头痛的事情。

带孩子时间长了,我妈妈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小侄子哭。一是害怕,二是心疼,害怕的是他哭了不知道怎么办,同时看着小侄子哭心有不忍。

我觉得,对于小孩子,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情绪导致的哭。不高兴,跌倒了,摔倒了,头上磕了个包。跟外界有关的影响。这种苦是真哭。他是真的疼才会哭的。往往会哇的一下眼泪就出来了。这种情况就要好好安慰,表达爱意,安抚情绪,而不是指责。或者奖励点吃的,给个好玩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玩着玩着也就不哭了。但有的孩子的注意力确实不容易被转移,那就只能是让他哭了。不能因为不耐烦,而去阻止他哭,这样会哭的更厉害。

另一种哭是一种策略。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哭。想玩水,想吃东西,想让家人给买东西等。好的东西可以给予,不好的一定要阻止,不能什么时候都给予。给予一定的阻碍再给予,比一哭就给要效果好,让他知道哭也不一定能得到东西。

识别这两种哭,然后分别处理。

4、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焦虑。

这是我在第一天带小侄子的时候想到的一个词。看到这个熊孩子,第一天就惹事: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自己从椅子上摔下来头上磕了一个大包。

自己的孩子到时候该怎么办,该怎么去管教,是不是只有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抚养孩子呢。

世界上的事儿分三类:
第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辆汽车;
第二类是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
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事情,就是养孩子。

生产汽车,造火箭,确认原理,画图纸,找材料,制造出来就可以的。

而养孩子,不光没有统一的公式和标准图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变量。

更可怕的是,养孩子是一锤子买卖,不可重来。

孩子本身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你根本想不到小孩子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你所学习到的东西,做的每一个准备都不能来应付他的这种不确定性,他的这种变化中带着的变化。

重要的是:你不能被孩子带着跑。不能永远跟着他屁股后面去服务他,而是站在他的前面去引导他。为什么说不能让父母去带孩子,可能就是父母太顺从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忽略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陪他玩,每时每刻都要跟着他。不单单是玩,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他的一个玩伴。

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他的一举一动是为了什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他的一举一动,进而引导他去怎么做。如果孩子把你当成他的玩伴,他会去听你的建议的。一些不好的行为都可以因此而得到化解。

“孩子只会在他们自身错误中成长;只有被火炉烧到之后,他们才会停止去触碰火炉;其他人的警告根本无法让他变得更加谨慎”。父母的责任就是在他刚接触到火炉被烫到的那一瞬间,把他救起,不让他伤的更深。

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更多的鼓励。这种耐心不单单是父母管教孩子的耐心,也包括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孩子多次改不掉的行为或是习惯,是因为你之前的忽视造成的,所以你不要指责孩子,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管教不严导致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其实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怎样去做好孩子身边的伙伴,应时地去切换伙伴的身份,一起成长,才是作为父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段小段le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