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韩国教授调查中国90后称他们是中国最可怕的一代”,看到这样的字眼我本能的保持冷静、斜眼旁观的态度,出于好奇我想想看看外国人眼中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了解咱们自己,不过看完之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会冒出一个词“别人家的小孩”。
视频中的演讲赞扬90后是追求梦想,勇于创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一代,还能从观众看到多么赞叹的表情,说的咱们的年轻人简直是五好青年一样,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希望、欣欣向荣,不过他们忘了韩国教授采访的点都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创业90后,能不没有激情和希望吗?我突然就想起了之前一些外媒对国人的一些诋毁,和这演讲是截然相反,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片面的看问题,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样本数太低,抽样方法不准确,样本与总体相差太大,不足以支撑结论。不过这里我更想分享的是一个角度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外媒的赞美、诋毁就和我们小时候周围大人对我们的褒、贬一样,大人们口中永远有一个“别人家的小孩”是多么的优秀,自己是多么的差,或者周围的大人都把你当成“别人家优秀的小孩”,但是实际脆弱只有自己知道。不过不管我们自己是“别人家的小孩”,还是要成为“别人家的小孩”离真实的我们都有一个“不要脸”的距离。
优秀时,可以在独处的时候轻轻的问自己,这是真实的自己吗?目前的状态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还只是为了维持别人眼中的优秀而委屈了自己,没有勇气做真实的自我,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这样被绑架,一直和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遥遥相望,其实只是我们过于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要脸”,让外界左右了我们,这里离真实的我们只差了一个“不要脸”的距离。
有待提高时,要知道每一个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本自具足的,只不过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方法,大可不必因为外界的负面评论而影响自己的下一次行动,
我们不是靠脸吃饭的,而是靠不要脸吃饭的(引用我们6班何俊同学的名言)。
这里离真实的我们也差了一个“不要脸”的距离。
我是比较佩服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在我们好好学习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各种玩游戏,看小说,等我慢慢的看小说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社会,开始碰壁,等我开始碰壁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走向新的旅程,我发现如果你没有通宵达旦的看过小说,迟早有一天你会弥补回来,如果你没有叛逆过,迟早有一天你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出来,除非你没有想过,如果你想,就去做吧,不管是对是错,它都可以让你更早的发现真实的自我,进而你才能发现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至“践”则无敌!
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多么有指导性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脸”,要有勇气面对外在所有的指指点点;告诉我们要践行,在践行中思考,在思考中认知升级,我们就能够做成想做的事,能够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然后用实际的行动和结果告诉别人:我就是我。
写到这里应该修改一句话:
离成为梦想中的我们只有两个字的距离“贱”和践。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