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写作素材积累的四种方法

黄亮凯 亮凯
2017年04月14日 06:24

                1100字,阅读时间2分钟

2002年之前,我常用的积累写作素材的办法,就是抄卡片。记得当时抄得最多的内容是赵晓生老师的《钢琴演奏之道》。那几年疯狂练习钢琴、手风琴,也熟读了涅高兹、霍夫曼、李斐岚、姜杰的钢琴、手风琴演奏法方面的书,但当读到《钢琴演奏之道》时,确实有点陈村说初读木心时完全被“电击”的感觉。读此书的过瘾劲,就如一大口介末吃到嘴里了。所以,整页整页的抄了很多卡片。

2002之后,开始使用电脑,没再使用过卡片。我目前做笔记,主要在电脑里,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原文抄写

2002年花7000多元入手一台配置还不错的台式电脑,朋友介绍说,“先装个大游戏,熟悉一下键盘”。但我不爱玩电脑游戏,就抄了一遍我最喜欢的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的全部对白。

后来,在电脑上抄写、附会过全部四书五经和乐志、乐律志。四五前年,受陇菲老师影响,开始读木心,也在电脑里抄了许多木心的小说、诗歌。读博士期间,以不同学科命名了十余个WORD文档,每个文档都抄了十多万字的笔记。现已整合为一个文档,很方便查找。

2.访谈录

为什么要把采访录当成资料,这是写博士论文期间的一个经验。当时记录了七十五万字的皮影戏艺人口述史,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艺人的许多语言精彩之极,并成了我论文中的一些重要论点,如“与木头搭上话”、“时代飞起来了”等等。以前看《我的奋斗》、《富兰克林》等书时,觉得传记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学习材料,作了很多艺人访谈、我的导师访谈后,现在觉得,访谈不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更是一种富含各种信息的综合性资料,值得深挖、多挖。

此外,我的电脑笔记,使用的均为大纲视图,一般都有五、六级标题,非常简易、直观。虽然先后尝试过几次有道笔记、印象笔记,而且使用了付费的,但反复多次几后,发现自己最习惯的仍然是WORD的大纲视图。只需尽可能将内容放在一个WORD文档中,查找非常方便。

3.EXCEL素材

这是在去年参加新生大学社群之后,有同学介绍的方法,就是把平时看到的有用的观点、思想、语言、故事等,全部做进EXCEL表里,设立内容、来源、作者、时间、标签、关键词、大分类等基本的表头项。

这种办法检索会更加方便,自己做了一些,但至今不太习惯,还是在用WORD大纲视图。如果是刚开始做笔记,可以坚持使用EXCEL,做到上万条之后,用“筛选”功能,会比WORD里的检索更有效率。

此外,除使用电脑外,日常工作、学习,我使用最多的还是传统的纸质笔记本。自从读研究生第一节课,导师张君仁老师给我和师妹各送了一个高级大开本纸质笔记本以来,十五年时间,共记了近二十本。我的脑图、工作记录、开会学习等,基本都在纸质笔记本上。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检索极为不便,但最保险,最方便。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无论是哪种方法,积累写作素材,准确、详尽的标注,随时随地的记写,持续不断的整理增补,才是根本的根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亮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