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只言片语,摘自于《反脆弱》一书,内容是: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以便更好的践行其中的智慧。
不确定性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一个热词,特朗普不确定性,英国脱欧不确定性,中东不确定性,欧盟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又比如房价的不确定性、股市的不确定性、自己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小孩教育成长的不确定性、疾病的不确定性等等。不确定性已经是未来社会的一种常态,不管你喜欢与否,都会伴随您一生。
然而,不管是国家或者个人,本能追求的首先就是确定性,因为确定性能带来安全感。所以人类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商人期望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政策,个体期盼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家庭,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自己的小孩能够稳定的茁壮成长,在工作中希望按照自己的预定的计划去实施等等。对不确定性的的普遍心态就是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就连美国投资奇才索罗斯就说:我什么都不不怕,就怕不确定性。
我们厌恶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往往会带来损失,认为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我们喜欢因果关系,为一切事和物找到彼此间绝对的关联,尽可能在认知层面上把不确定性给消除,否则就会觉得恐慌和不安全,这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也正是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人们开始预测,希望通过对过往发生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隐藏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应对未来相同或类似事件的方法。这种做法,在一定范围内是奏效的,因而会一次次地强化人们对于这一措施的信心,感到安全、舒适,进而感到自己无所不能,但却在一次从未遇到过的灾难”之中覆灭殆尽。
《反脆弱》一书作者塔勒布,针对不确定性,提出了lang=EN-US>“反脆弱”的观点:“你去扰动它,用不良、负面、非正面的事件影响它,它不仅不会坏,相反它越来越可以抵抗脆弱,它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什么是反脆弱?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脆弱。脆弱的东西容易在波动和不确定的环境中损坏,比如桌上的一个玻璃花瓶,掉在地上会打碎,那么这个花瓶就是脆弱的。在我们的概念中,脆弱的反义词是强韧,即在波动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并不会被损坏。比如一个铁球,掉在地上通常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它就是强韧的。作者说,脆弱的对立面,应该是反脆弱,具有反脆弱性的物体,不仅不会受损,还会在波动和不确定中受益,会比之前变得更强。这就是反脆弱。脆弱的事物喜欢安稳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从混乱的环境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具有反脆弱的组织或个体,它能够适应未来的一切变化,当下的任何麻烦或挫折,对于其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和壮大的机会。那又如何做到反脆弱,应对不确定性呢?
人体本身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比如,一些细菌和病毒入侵人体,在不致命的情况下,人体会产生抗体,这样下次同样的细菌和病毒再侵入人体时,对人体就不再有威胁了。这些细菌和病毒,不但对没有伤害到人体,反而使人体的抵抗能力更加强了,这就是反脆弱性。
比如一般的感冒,就应该多休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提升抵抗力和免疫力,让你的身体免疫能力更加的强大,而不是每次感冒都要依附感冒药物。健身也是如此道理,给肌肉一点小压力和小刺激,并且给它时间恢复,它就能变得更强。
又比如在工作上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呢?在工作上,人们追求安全感,喜欢轻松安稳的工作,可是轻松和安稳意味着成长机会有限,一旦环境变了,失业了,就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脆弱的。相反,如果你的工作能够时常带给你成长,虽然非常忙碌且并不轻松,但你因此能学到很多技能,即使环境变了,你也能轻松找到另一份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反脆弱的。在工作中如何增加反脆弱性呢?
首先要保持好奇心和乐观的心态。未来的不确定性,必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种可能,或许我们会遇见一个优秀的领导、或许能尝试去做更加有挑战性或创造性的工作等等,不确定的未来,会让我们充满着好奇和期待。我们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能改变的,适应我们不能改变的,还能理解改变和不能改变的之间的不同。我们不能改变的是不确定性,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看待不确定性的方式。
其次要拥抱麻烦和接受失败。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每次挫折,碰到的每次困难,上级给你的挑战任务等等,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让自己的反脆弱能力越来越强。不管是麻烦,还是压力、愤怒、失败,他们表面上是阻碍个人的反作用力,但实际上本质是我们要认识到事情背后的逻辑。因为在一次次解决这些麻烦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改变一个系统,最终这也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场景和新的系统,让我们不再为原有的麻烦而困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视野和全新的惊喜。
你要学会反脆弱的话,就应该拥抱麻烦和接受失败,应该把焦点集中在创伤后的成长,看看是否在这些事件中学习到什么?从失败中学习,是大多数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尼采说过: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最后是要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适应未来的生活,当下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与其每天焦虑房价的不确定性,不如把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发展上,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技能,争取做到未来能够多次出卖自己的时间。与其焦虑孩子的教育,不如做好当下的自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自己就是起跑线,从一开始就已经有输赢,不过教育小孩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石头面对冲击只存在两种状态,完整或破碎。而生命体不一样,在冲击面前除了完整与破碎之外,生命体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生命在混沌中的震荡中成长,每一次震荡都是随机无常的。让我们一起拥抱不确定性,做到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