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Woke的第87篇原创文章
只给你最真诚的成长陪伴
各位同学,各位战友,大家好。很高兴大家可以在春节期间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特训营】,以下是本次开营仪式的具体活动安排。整个开营仪式持续时间大概在50分钟。
这次的开营仪式我们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第一项是训练营所属板块。第二项是我们这次训练营所要达成的目标。接下来是我以及学员的简介。最后,我们会进入本次训练营的主题以及对大家的祝福和期待。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内容。
一、训练营所属板块 本次的训练营不是独立的,是我在之前“28天暴力突破英语”千聊系列课的分支板块。
这个课程叫做“零基础陪你学英语——28天走向高阶。如果大家没有听过千聊中的单课的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听。后续课程还在不断完善中,敬请关注。
今天我分享给大家的内容是0基础陪你学英语的最最基础,每个学语言的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词汇。它贯穿于我们外语学习的始终,当我们有了一定词汇量时,才不至于在外语学习中产生太大的困难或者障碍。
有人可能会问(笑着说)“你是不是来骗我们的啊?28天怎么可能能学好一门语言呢?”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28’天是希望帮助英语基础比较差或者希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较大提升的同学树立一些正确的、高效的学习理念以及方法。所以,“28”天是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理念、观念方面的一些积极变化。我相信在全部课程制作完毕之后,大家可以更加有信心的面对外语学习。且不仅仅是英语,包括其他任何你希望掌握的语言,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实践。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所讲的是我们的训练营所要达成的目标。
首先,这个训练营可以帮助大家组团取暖,联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家解决由于懒也好,没有反馈也罢所带来的无法坚持的问题。总之,我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大家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来问我,这是第一个。
第二方面,加入训练营会让你结识更加优秀的学习朋友、伙伴,甚至是愿意随时鼓励你的人。因为大家知道对于英语学习,常常会让你感到困难重重,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身边人的鼓励,激励我们持续不断地做正确的事,来帮助我们达到学习的目的,或者说运用的目的。
第三方面,我们的训练营会给你一整套完善的科学方法以及从这个方法延伸出来的“原方法”。什么是“原方法”?我来解释一下。“原方法”是指创造方法的方法。我其实不希望大家在训练营里边只了解到一件事的方法或者说干货。说干货我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不然我就不会开设这个训练营了……我希望大家掌握的是这种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解决办法,这是本次训练营希望达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以上说的这些和最后一点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通过在训练营短暂的7天学习不仅仅是让你掌握高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希望各位学员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呢?我们要有一次完整的、成功的体验。并且,我希望学员在结营之后能总结一下自己在本次训练营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来实现快速的指数式的成长。
所以我们的训练营不单单是让各位学员搞懂记忆单词的诀窍,其实希望大家有思考力方面的提升。
接下来进入第三部分,是我自己的个人简介
其中,上边大家看到的微信小程序是我去年加入“一块输出”星球后星主赠送的福利。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现在这款小程序不免费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分享结束后再和我联系。
第四部分是【特训营】学员简介。欢迎他们依次登场做个介绍,时间5分钟。
好了,5分钟时间到。我们继续进入下边的部分。这部分是我们整个【特训营】开营仪式中最主要的环节。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常遇到哪些困难。谈这个似乎和我们的特训营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家如果能了解到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多难的话,你会发现,相比他们而言,我们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其实没有那么困难。我希望在训练营开始之初,能够帮助大家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主要通过下面三方面的内容来依次给大家做个介绍:
首先我们主要说的内容是学习中文和学习英文在难度上的差异。
下边是联合国公布的权威数据:
第一个是关于我们汉语的语法——时间状态和周期之间的搭配用法。它作为我们母语人士来说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可能就会觉得,我一下摸不清头脑了,我的天呐,汉语为什么这么难啊!他们可能就会摸不清头脑。那么,这个关于语法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是下边的一句话
上月下月可以,上周下周可以,上日下日不行,上年下年不行。
但是去年是可以的,但对应的一般不是来年,而是明年。
现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你是学习汉语不久的外国人。那么,在你的印象中,“去”对应的应该是“来”啊。如果说n-1代表的是去年的话,那么n+1应该说“来年”才符合逻辑吧?但按照我们平常的习惯,我们说的其实是“明年”,而不是“来年”。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了解文化呢?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差异中,逐渐解读出母语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对母语人士来说,即便不是很了解本国的国土文化,似乎也不会影响到日常的交流,但对旅居中国的海外人士,尤其是打算考HSK的
外国人来说,如果对中国的文化不了解,那么这样的题目对他们来说简直要抓狂。
这里顺便给大家做个普及:HSK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考雅思、托福这样的级别。我们来看一道考外国人的“雅思”题,这道题对于我们母语使用者来说非常简单,但大家可以从这道题中体会一下,当我们在学一门语言的时候,到底是在学什么?
有一天朋友们相聚一起出来吃饭,大家都到之后,一位朋友迟迟没有到。
刚刚说完,我们便看到他来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在这句话中,是谁到了?A:曹操到了 B:朋友们到了 C:朋友到了
我想对于这道题目来说,大家应该是不假思索地就可以做出来。可是对于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当他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不免会产生这样的抱怨——这出题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给我们出这么难的题目……这个其实就是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接下来在第三部分里边,我们讲的也是这个问题。先来看这样的一句话:
His investments could turn out well
or they could turn out to be a disaster.
在上边这句话里边,当表述与“well”相反的词的含义的时候,并没有使用“bad”,而是用了“to be a disaster”这样的表达。所以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
当你站在不同视角审视语言学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其实就是在通过符号来学习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各种各样有趣的文化韵味。能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了。我为什么迟迟不讲记单词的方法而在这里大谈特谈似乎与之无关的内容呢?就是因为你在研究它的时候,你自己就会领悟其中的方法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原方法”。
一位外国友人约好他的中国朋友准备去一家餐厅吃午餐,但是当天他发现自己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然后,他想要写纸条告诉他的朋友中午不能去一起吃饭了。可是喷嚏的“嚏”字忘记了怎么写。所以他就问身边的中国人“你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吗”?因为旁边的中国人是位研究生,这个字对于他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吧?但遗憾的是,这位中国人无奈的耸耸肩,表示自己也忘了……提笔忘字对于现在用惯手机、用惯键盘的新一代中国公民来说应该为此感到羞耻。作为一位有学识的人居然忘记了,想不起来了。
可是如果换作外国人的话一般就不会了。因为外国的符号无非就是26个英文字母而已,对吧?外国人一般不会告诉你说“我忘了sneeze”(喷嚏)要怎么写。这种情况是很少会发生的。如果你真正热爱不同种类的文化,就一定会痴迷于这些代表不同文化的符号。其实,语言的本质就是符号。只不过,大家需要建立这种关联,而这些关联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大家明白了吗?如果你这么想一下,记单词这件事就显得很容易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确实印证了汉语符号掌握起来比较有难度,连一些自恃高学历的中国人都会不记得某个汉字怎么写。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另外一个让他们感到头疼的问题。
就是汉语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他们会觉得这样的音调系统显得很古怪。当然,这种说法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有点儿白人中心主义。但是必须得提一下,这个问题确实是多数西方人的一根软肋,也是他们最恶名昭著的弱项之一。每个学中文的人一开始都无法相信中文有音调系统的存在。怎么可能Shuxue既可以是“数学”同时还能是“输血”?或者Guojiang可以是“过奖”或者是“果酱”?不同的音调代表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着实会令老外感到很迷茫。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个英国小哥,到北京交换留学半年,我问他汉语学得怎么样?他说开始时难得要死,英文只有26个字母,但是汉语有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再加上四声,排列组合一下就要崩溃了,简直是要人命呀。可自从有一天他掌握了”卧槽”这万能单词后,交流一下子变得无比轻松..
Wǒ Cào 表愤怒
Wò Cào 表惊叹
Wō Cāo 表轻蔑
Wǒ Cáo 表疑问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作为一个母语是26个字母的时候,当你第一次看到这样复杂的语言之后,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相信多数人都会绝望吧?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令老外敬畏的事实,——中国人能够很好地掌握他们的语言,可能就象那些巴洛克艺术表演团体招收的小孩子们去表演巴赫的康塔塔清唱剧一样。在那个故事里,有个听众十分惊讶于听到这些胖嘟嘟的小孩子们能够如此完美无瑕地演唱,而这些乐曲都是巴赫那些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作品。他问合唱团指挥,“但这些孩子们怎么能够演唱如此高难度的音乐呢?”“嘘!小声点!”乐团指挥说道,“如果你不告诉他们这有多难,那他们就永远不知道。”)
划括号的这一部分由于当时时间的关系、它并不在当天的分享中。由于需要复盘的内容较多,所以,我会单独再写一篇文章放到明天发布。
我是Woke,一个决心在今年至少链接10位外国友人加入007的“不脸”践行者。今年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话是“要换位思考,不要自以为是!”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留下您珍贵的足迹。
形式可以是“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您的鼓励就是我不断前进,不断成长的动力。
感恩,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三位007战友、
冯兰英(公众号:土渣渣的英雄之路)
王淑君(简书:总在成长<https://www.jianshu.com/u/da824322f369?utm_medium=note-author-link&utm_source=mobile>)
曹虹:
他们为我提供的帮助,也一并放到下一篇文章里。感谢您只字不差的阅读,我们下一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