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不舒服
医生都有办法
——可能你需要的是养生调理
在医院里,接触各种各样来看病的人,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总是很无知,知道的太少,恨不得自己精通医学内外妇儿等等各科,希望自己懂得中医、营养学、心理学、健身学甚至是养生调理这门不成文的学问。
在住院部,不管你是哪个科的医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患者总能问到你无法处理的情况,有时调动全医院的力量也不能查出所以然来。不是所有患者说出的不舒服一定是会有明确可查的疾病的。
针对这种没有具体疾病的不舒服,也是医院里的医生认为无需住院治疗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给真正的治疗。因为它是不能通过我们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各种有副作用的药片或者医生的高超手术技术来解决的。临床医生较多的就是安慰这类病人,然后给出的处理办法就是观察。
这类问题,临床医生大多就只剩下安慰了。美国那位长眠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后人常理解为一个医生的修为境界。换个角度想,特鲁多医生可能说的就是一个医疗事实而已。
那些无法明确疾病的不舒服,向医院求助是无用的,那里的手术刀和药片只认明确的疾病。很可能你需要的是养生调理,而养生你去现代医院找医生,不说绝对错,可以先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存在明确的疾病,有没有办法解决,但至少也是非常错。
最近,来了一个刚生完宝宝不久的34岁女性,她向医生说她腰部及小肚子难受要求住院治疗,而这位女性已经在其他实力相当的三甲医院里才出院没几天。每天早上,随着主任、主治等老师一起去看这位女性,后面跟着我们两到三个研究生或规培生。
每次走进房间,来到她的床边,见她都穿着医院特有的宽松的条纹病号服,不同其他患者的是,脖子后衣领那块,总是塞着另一件对折着的条纹的病号服,大部分露出来,就像小孩子的口水兜那样,只是在后面。
她能吃能睡能走能跳,面色不错,外观上及体征上也没有明确的异常情况。除了说自己不舒服的时候,眉头微微锁紧,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证明她的不舒服。
每次见她,她都能说个自己知道而医生是没办法判断的主观的症状,有时说腿感觉没力,有时说自己出汗多,有时说自己喉咙不舒服,有时说自己头有点晕沉沉……
而我们针对她的描述的主观症状去考虑可能的原因,给了各种排查,甚至请了各个科的医生会诊,均没有查出什么疾病,大家一致觉得她不需要住院。因为医生不知道该给什么治疗是正确的,是合适的,是不过度治疗的。
就好比久坐腰酸,无需治疗,自己休息调整姿势即可,而不是跑到医院里找医生,除非经常久坐腰椎损伤,如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等。也许她需要的不是现代的医院的这种快速的动刀用药的医疗,也许需要的是中医里颐养。现代常说的是养生,给人比较笼统模糊地感觉,不是像西医这种精确的学科。
就像临床上许多医生不懂怎么养生一样,正在学习的我也更是不懂养生。特意去上网查了些资料,看完觉得自己更加不懂了。养生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
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养生里唯独没有现在的西医,因为它精确,解决精确的问题。却解决不了类似“道可道,非常道”这类笼统模糊靠自身悟性的问题。养生因为它的宽泛,包容性够大,被认为可以解决一切医学非精确的问题。
养生涉及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而且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但是也确实整体在提倡的是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好的精气神。人的绝大多数疾病或不舒服并不是原来就有的,肯定是出生后生活的某个方面出现问题引发的,比如,不健康不合时宜的饮食、缺乏锻炼、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等。
养生可以接纳一切现在西医无法查出具体疾病的主观不舒服,去那里才能找到归属或方向感。因为那是一个让你努力健康生活,生生不息的领域。
我不懂养生,但我在病人面前提倡养生。因为我觉得,养生其实是每个人自己医治自己的过程。当他人的医治无法给予帮助时,我们就得懂得自己“医治”自己。不,或者说,原本就应该自己“医治”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达到需去医院寻求医治的情况。这跟医学里说的“疾病重在预防”是一个道理。
医生这个群体在面对潮水般就诊的患者,非常清楚自己的局限,而每一个医生作为个体,更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学的东西似乎无穷尽。在目前的中国,这种局限,医生似乎没办法跟患者说清楚,患者也没办法好好的接受。
明天还要跟着主任他们一起去查房,面对这位说不舒服而医院却不知道该怎么明确治疗她的这种主观不舒服的患者,该说什么呢?
难道真的对她说,‘不是所有的不舒服,医生都有办法,你可能需要回家养生调理’吗?
END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只为个人感想心得,不具备专业指导性,特此声明。
如果你也是一个在通往成长路上不断前行的人,或许,我们可以结伴同行,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