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真的有效吗?

思维导图创始人亲授:高效学习、工作的思考术 [图片] 工具参考: 思维导图 XMind中文官网-专业思维导图工具 ProcessOn - 免费在线作图…
关注者
73,337
被浏览
14,349,522

1,103 个回答

当然有用,但真正有用的不是这张图本身

以前我也不懂这玩意该怎么用,后来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刷新了我的三观


考前的时候,大家都拿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在那读读背背,这是最常见的嘛

当时的我也是一样的,傻了吧唧的在那看啊看啊看


突然我发现教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长长的墨绿色风衣(不懂夏天为什么要穿风衣),戴着金丝圆框眼镜,脸上浓妆艳抹的小姐姐正朝我走过来

说实话我在这学校里第一次见过化妆化这么浓的中国女生

浓妆艳抹的一般韩国人比较多


后来她坐在了我的前面

优雅的从手袋里掏出了一个苹果笔记本

还有一个化妆盒

趁着开机这会补了一下妆


开机之后呢

她打开了一个软件,那时候我不知道这玩意叫Xmind

然后弹出来一副浅蓝色的图


没有过多的文字

只有关键词和一个个框架

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


我被这种神奇的复习方法惊艳到了

想着最后这一个小时再看也白看,就懒得复习,看她表演算了


然后呢她掏出了一本和我差不多的复习资料(因为复习重点大家其实都知道)

但是不急翻开看


而是一边看着电脑上的关键词

一边小声地嘀嘀咕咕


我凑近之后听明白了

她这是在借由一个关键词,复述出一个概念的全貌


当想不出来的时候,才翻开自己的复习资料

快速地扫一眼,合上资料

然后重新复述这一不太熟悉的概念


到这就差不多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


1、思维导图不要写太多的字,写多了是一种负担

最好就是只留一个关键词,然后让自己把其他的内容回忆出来

写出来的字就是拐杖,拐杖越多越不利于奔跑


2、心中有框架

思维导图真正有用的,是这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反复记诵

其实我发现不写字都行,只要你心里有框架

只要做到就算不写字我也知道那一块是什么东西,那就说明这一块我已经完全通关了

因为关键词也是也只是辅助记忆和回忆而已,就跟拐杖似的

你把拐杖扔掉,自然是最好的


3、不管是什么学习内容,都必须拆分,做好框架

你要平衡好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这么多专业课是很难的

用拿着书硬背这种最蠢的学习方法,估计只有记忆大神才能做到吧

所以一定要巧学,再多的内容拆分好也就不多不难了


看人家小姐姐平衡得多好,生活考试两不误

我估计她都没怎么复习的,但我交卷后偷偷看她的卷子,写得比我多多了


4、关键还是要反复回忆

你第一遍这么做也许极其艰难

但是要忍住,一般第三遍之后你就会突然发现变简单了

随着遍数越多,你就会越轻松



和幻幻一起学习的地方~:



公众号:哎哟不想学习啊(xueshen7799)

先说结论:当然有用!!足以让天生记忆力极差的人逆天改命!!我就是例子!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2018毕业,前阵子刚刚出成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219,主观题115,


背景,河北衡水中学理科实验班出身,高中时我的记忆力就是出名的差,

比如说经常英语半个小时的早读要求背一篇200字的作文,上课提问,于是所有人都背得出来只有我背不出来,

比如说生物第二天上课提问前一天学案上的知识,我永远是说不出来的那个,吭哧吭哧脑子全部一片空白,

比如说,,,,,,所有其他科目均类似,但是因为学习过于用功(我那一届永远是每天早上第一个跑到操场上背书,永远第一个中午跑进班里开始学习)老师还始终把我当重点提升对象培养,总是被各科老师轮流提问,,,结果依然是大脑一片空白,

——所以可以想象我在我们这样一个高中的处境。。

后续,以至于2017我第一年司法考试也是,将近一整年的时间,没有记住任何东西,600分的卷子考了240。这是中国背诵量最大的考试,光辅导书教材3400页,大约300W字,我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考得过超大记忆量的法律职业资格和法学考研这种考试的,【记忆】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否认记忆重要性的人,我想说绝对是“何不食肉糜”,通不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学生,记不住东西对于任何靠专业知识安身立命的人意味着什么,我想你也是清楚的吧。


但是,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的,人其实有两大记忆模式,多数人记忆文科的时候用的是第一种,

(前方预警:涉及记忆底层本质,内容本身有适当难度,理科思维好的同学读起来会很顺畅,纯文科的各位,我已经很努力在讲得好理解了,要相信我[加油!])

★【感性记忆】有点儿像记故事,记住的是表面的“印象”,

——类似于这样,最后能够把每个点清楚说出来,能精确记住表面的[印象],但很难直接记住成体系的东西,记忆整本教科书这类体系型的知识还须创作嵌套版故事以形成完整体系

▲学习模式,更像是一种【判例法】的模式,也就是通过记住案例故事进而掌握案例中蕴含的多个【点】

(判例法,如美国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判例对全国法院审判形成先例,后续审判一律遵循同案同判原则,也即判例中的多个特征点与本案相符本案审判即套用该判例的审判结果)

▲输出过程,其实是复述“印象”,画关键字,编口诀,编故事,眼前浮现画面,编歌词其实都是动用感官or感受造成的“印象”,听过见过想象过经历过的“印象”足够清晰深刻,足以在需要时调用出来是为记忆输出,

▲一轮一轮复习,其实是巩固“印象”,因为印象不巩固会变模糊,

▲记忆上的工作量直接和记忆文字量成正比,

▲特点,能够实现精确记忆,但只能实现肤浅的原文记忆,碰到新题较难以主动创造答案,但考试其实是从来不考旧题的,


★【理性记忆】有点儿像编制思维导图的思路,记住的是内在的“怎么回事儿”,

【树干】→ n个【树枝】→ n×n个【树叶】—— 类似于这样,最后能以某种逻辑把下级的东西按自己的话编出来,但只能记住抽象意思,很难记住故事,精准记忆细节内容还须搭建嵌套版体系,从多个方向共同锁死对同一个点的较为精准的记忆

▲学习模式,更像是一种【制定法】的模式,以某种或某几种原则将学习内容进行多层级的分门别类,并借助于这一套外在体系形成头脑中逐级向下分门别类的认知体系

(制定法,以立法机关以某种或某几种立法原则分门别类制定的法律为法的表现形式,如我国法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大部门法组成

【民法】又可分为[总则][物权][债法总论][合同][侵权责任][婚姻][继承][知识产权]8个细分部门

……以此类推[大部门法]→[细分部门法]→[具体法规文件]→[编]→[章]→[节]→[条]→[款]→[项]

[例]:

[民商法]→[民法]→[民法总则]→[第三章法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六十一条(法定代表人)]→[第二款: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输出过程,是重新“编出来”,打个比方比如说在没有参考书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认识编某一个学科的辅导书,

[例]——关于【多层级体系】
譬如说编一本叫做《中国》的教科书,根据你的认识编写<编><章><节><条><款><项>,譬如
将整本书分为政治,历史,语言文化,科技四编,
政治分为国家机构,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形式,外交四大章,
国家机构再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地方国家机构,特别行政区国家机构三大节,
以此类推,每一个环节都是你轻而易举能够把握的,直到最下面一层比如某一页书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划分成这样的形式(参照附图)
[例]——关于【抽象认识】
其实就像描述某个你认识的人某个你熟悉的地方,描述一个事物自然而然会说出来几个点,并且你在不同时候每次描述说出来这几个点的顺序和表达可能都不一样,甚至会多几个点少几个点,但是你很清楚你对这个东西是了解的,随时有人从任何一个角度问起你这件东西你都多少能说出来个好几条(是不是感觉有些像考试时候“从来没碰到过的题”?)

而参照着书本的体系或自己总结出的体系,将繁杂内容能够借助体系自上而下有条理地完整“编出来”,即完成一轮记忆输出过程,留在脑子里的是“编出来的模式,思路”

自上而下编出来的过程越重复,编出来之速度也就越快,内容也就越完整具体

▲一轮一轮复习,其实是使“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接近于书本,

[例]——关于【重复】
类似于科目二考试前在候考室无聊闭着眼睛想想操作,去想
·侧方停车/倒车入库/曲线行驶……这一项目总共有哪几步,
·每一步分别需要注意哪几个点,方向盘变速档转向灯离合刹车都该怎么操作,
——第一二遍这么去想或许还有些生疏拿不准纠结反应慢,
——如此思维上反复几遍之后,
任何一个步骤都已经清楚地考虑到各个注意事项想明白每一个操作到底该怎么做后,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你的思维模型都已经能够完整覆盖时,
同一个步骤再让你操作就会像条件反射一般,无须犹豫,直接即能做出精准正确的判断和操作
——同样方法运用于文化类学科知识的记忆,效果也是一样


▲记忆上的工作量与记忆文字量无关,与需要记忆的东西本身理解上的难度相关,复杂的东西需要大量的工程量建构【知识体系】令其便于理解,便于通过逻辑结构清晰,难点特征点明确的知识体系掌握,

▲特点,记住的是内在的“意义”而非表面的“字”,本来就是编的过程,因而非常适合主动创造答案,★但建立【知识体系】极为重要,无此,则永远始终在记忆上被“感性人”碾压,有了【知识体系】则能够轻而易举地追平及至超越通常所谓的“记忆力好的人”,并且,建立【知识体系】其实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具体操作可以参考附图,也有人在书本之外作思维导图等等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方法,

另一方面,有些人所谓记忆力不好很可能只不过是记忆周期长,掌握一门知识是持久战其实并不碍事,在我的话要记住某一篇东西通常至少20天的周期,其实也就是五六轮吧但是一定要将这五六轮分散在20天里,如果一两天集中背完这五六轮那反而没有效果,尽管第二天课堂提问我绝对答不上来,但长期来看很可能是比那些答得溜溜的人记得更好,


何谓【知识体系】?

[分析]——关于【多层级体系】
【最上级】——【中间若干级】——【最下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的认知规律是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轻易掌握【四五个点】,
这四五个点每一个点都可以再轻易地掌握【四五个子点】,
这四五个子点都可以再轻易地掌握【四五个孙点】,
。。。层层下去,再经过多轮巩固,再给你随便提一个问题,你会发现,卧槽,随便一说都能说出来一大堆,还都是用自己的话


[例]正如,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
中国有几十个省都叫什么,
一个省有十几二十个地级市都叫什么,
一个地级市有五六个十几个县市区都叫什么,
但让你直接把中国两千多个县都叫啥背一遍试试?

针对应试呢,还须有应试的办法,那么你针对应试建构的【知识体系】就需要达到:

题目可能出的范围,全部都在你的知识体系之内,

——怎么出都有的写,怎么出都不怕,


我的法考和考研都是全程100%用电脑,从效果上来看确实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效率极高,各级体系调用极为方便,且内容极为清晰完整

但如条件所限不便使用电脑,则不妨制作【整理本】,大概的注意事项有:

①分层级,

②每个具体内容【难记忆的点】【特征性点】重点标出,

③成功建构知识体系后的效果在于,所有难点和不难的点全部实现“扁平化”,即通过体系来看整个一本书,每一个细微部分过起来速度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速度都很快,


【后记】其实最初意识到自己记忆力极差但又必须要面对超大型记忆考试的时候,还是找身边很多位擅长记忆的文科生朋友咨询过关于记忆方法的问题。但很遗憾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那就是所有人的方法到自己身上都毫不管用。其后又花了几个月全脱产不断研究试验记忆宫殿方法来尝试一劳永逸解决这一问题,又直到2018年5月有幸在我校听到最强大脑苏清波老师的讲座,现场观众(基本都是本校学生)的反应和提问过于震撼,也让我终于意识到对于全场几乎所有人都那么容易的通过身体部位记忆十二星座对于我竟然是如此的困难,终于意识到原来女生们千奇百怪的感性记忆方式记起来东西是如此有趣而省时,而我这种感性淡漠的人则注定在记忆东西上永远会是耗时最长最痛苦效果也最勉强的。。。

有些东西,是后天不可能改变的,

如果同样的东西同样的信息别人能轻而易举清晰深刻感知到并且印象持久深刻而我拼尽全力亦满脑一片空白,那又何必再在感性上和大家相争呢?何必再听信“老师讲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所有人都在说的那肯定是有道理的”这种狗屁理论而自寻死路呢?

【思维导图】其作为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本身并不具有绝对的方法属性,

▲于【感性记忆者】而言,

—通过声音、图像、口诀、有趣的故事等等记忆

—“清晰记忆重点内容”为其基本记忆模式,记忆虽清晰但能清晰记住的记忆量终究有限,因此“背重点”“背押题”成为典型的记忆模式。多轮复习之后,能够将重点记忆的内容清晰复述出来。

——得通过【思维导图】将各小片段须记忆内容归类,

——最终,得清晰记住【思维导图标题体系】+【最下级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于【理性记忆者】而言,(原本不可能清晰记得住任何无规律的东西,比如无规律的各级标题名称,因此"编出来"而不是记住印象为其主要记忆模式)

—通过“编出来主旨基本一致的内容的方式”来记忆和输出,

—“抽象记忆全部内容”为其基本记忆模式,因不可能清晰记得住“重点”和“押题”,因此长周期准备,借助体系对书面文字背后抽象内在的“意思”进行理解和掌握方是典型的记忆模式。多轮复习之后,能够独立地将书本知识基本完整地编出来

——得借助【纸面思维导图】来熟习“编出来”该学科内容之模式,

——最终,得编出来【全阶层标题体系】(具体标题精确到多细致的程度,依记忆者本身能够较容易掌握的具体内容多寡而定,能轻易记住的具体内容越少,则思维导图标题需要越细,特别少则须特别细,及至精确到每一句话)

[例]——关于【抽象记忆】
作为记性不怎么好的人,我的体验会与大多数人不同
除了少数极重要的概念外,能记住的关键字极其有限,根本不足以靠关键字作为骨干支撑起大篇幅内容的背诵,但如抛却表面的对“字”的记忆,而根据其内在的抽象的模糊的意义来组织内容结构,亦是可行的:
比如“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政治体制”这个词,不同轮次尝试合上书复述,
我可能第二次就写成“政治制度”,
第三次写成“国家制度”,
第四次写成“国家体制”,
第五次写成“政体”
虽每次表面上都不一致,但我知道我对这个东西已经掌握了,
在对术语没有要求100%一致的情况下足以应付答题(主观题主旨意思正确分数当然能够到手,选择题除非易混淆概念辨析也当然足够做出正确选择,当然易混淆概念应当是在学的时候就已经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和专门记忆);
要求100%一致的场合很少,对确实需要精确记住的词或概念再有意识地多重复几次足矣

▲当然,如能兼用【感性记忆】【理性记忆】,辅之以勤思敏行,最大限度上发挥自己在记忆上的两方面天赋,在记忆上做到对自己来说的极致,想来至少在这方面应该是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

希望对于“背书很累”的人有所启发


p.s.

电话解答了几位同学的咨询,感觉大家的记忆力都比我好呀[捂脸],不过也侧面证明记性差如我都能管用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大家用起来效果只会更好

有需要可以私信交流,看到都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