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为什么会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

关注者
250
被浏览
16,721

4 个回答

结论在前:因为纯粹的“理性主义”(ʿaqlānīyah, )在当时已经产生了危机,走入了死胡同。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在这一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学者安萨里(al-ghāzalī, )的思想,以及当时伊斯兰世界主要的哲学流派。

按照安萨里本人的划分方式,当时伊斯兰世界的哲学(此处用的是“哲学”一词的今意)流派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

  • 辩证学派(或译“逻辑学派、神学派”,穆尔太齐勒派和由其产生的艾什阿里派均属于此,al-mutakallim, )
  • 内隐学派(或译“巴颓尼亚派”,伊斯玛仪派的神学学派,al-bāṭinīyah, )
  • 哲学派(阿拉伯世界的希腊哲学流派,al-falsafah, )
  • 苏菲学派(al-ṣufīyah, )

以“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二分法,可将辩证学派和哲学派归为理性主义,而内隐学派和苏菲学派归为神秘主义。由于内隐学派教义的政治成分远大于其哲学成分,且其思想和本文的主题没有直接的联系,故接下来的分析将围绕着其他三个学派的思想展开。

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观点,即认为安萨里的思想是导致“伊智提哈德(创制,ijtihad, )大门”关闭、伊斯兰世界的学术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安萨里是促使伊斯兰哲学中兴的重要功臣,可以说是后来伊本·赫勒敦、伊本·阿拉比、毛拉·萨德拉等的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渊源。

安萨里的代表作莫过于他的《迷途指津》(直译“迷途的救赎”,munqidh min al-ḑalāl, ),而《迷途指津》中的精髓则是第十章“先知本质(或曰启示本质)的真实(ḥaqīqah al-nubawwah)”。在该章中,他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tawwar, ):

  1. 感性阶段,即人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发育产生的各种感官,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和辨别力(tamyiz, );
  2. 理性(ʿaql)阶段,即感知必须、可能与不可能的阶段;
  3. 宗教或启示阶段,或者按安萨里的原话说,是“另一只眼(ʿayn ukhra, )被打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可以见到未见(ghayb, )与未来。安萨里在这里使用了一个类比论证,他认为,这个阶段是理性无法企及的,正如理性是感性与人的感官无法企及的(对于后者,安萨里使用了当时天文学上业已知道的“星体的实际大小远大于我们的感官的判断”的例子,来论证感性(感官)相对于理性的无力)。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此处安萨里的三阶段划分,和祁克果(Kierkagaard)著名的“三阶段理论”有很强的相似性。当然,不论是两者是不谋而合,还是祁克果对安萨里有借鉴,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或者说是后者对前者的发展之处。那就是祁克果认为第三阶段的宗教体验相对于第二阶段的理性或道德而言是“荒谬”的、在某种程度上宗教体验和理性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而安萨里则认为第三阶段是“超越”于第二阶段的,也就是说宗教体验是纯粹的理性没有能力涉足、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也就谈不上“矛盾”与否。换句话说,安萨里丝毫没有否定理性的重要性,就像他丝毫没有否定感官的重要性一样,而仅仅是让理性摆正位置,研究其该研究的可见世界,从未知世界的无谓研究抽身出来。

除了使用感性-理性的类比,安萨里还运用了另一个著名的比喻来论证第二与第三阶段的关系,亦即苏菲主义的核心,这就是“醉汉比喻”。醉汉在喝醉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他却处在“醉”的状态中;反之,当他在清醒的时候,他明白一切关于“醉”的知识与定义,却不处于“醉”的状态。也就是说,知道(即理性)与体验(即超越理性)两者是分离的。你的宗教体验(安萨里用的词是dhawq,,字面意思是“品尝”)永远是你自己的,换句话说,个性化的宗教体验是无法用普遍共享的知识明晰的。

而“理性主义”,不论是辨证学派还是哲学学派,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将“理性”这一工具不恰当地一味用于形而上的,或者说是未见的世界,使得理性与未见世界这两者纠缠不清。就像伊本·赫勒敦指出的,理性和思辨对未见的世界有其严重的局限性:

这些哲学家研究的是天上神界,他们提出的学说和论点,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证实。我们应该研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对神界和理念的了解,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感觉,认识到许多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可以证实的,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前因后果。

安萨里和伊本·赫勒敦的哲学革命,等于将(至少在当时而言是)无解的理性主义与未见世界的纠缠做了很好的解决。安萨里把宗教中未见世界部分所匹配的实践方式由理性替换为个性化的体验与品尝,使得当时的伊斯兰教世界普遍的空谈与教条主义泛滥中走出,获得新生;而伊本·赫勒敦则将理性的施用对象从未见世界中抽出,回归已知世界,进行实证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位哲学家实质上将柏拉图主义以降的两者的纠缠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开启了另一种哲学形式。

可以这么说,从安萨里开始,不论是理性主义、神秘主义还是伊斯兰希腊哲学,这三者不再像之前一样是并流的三条之流,而是各取其长,合流为一条新的哲学,并不是说谁战胜了谁,谁又最终消失。而是从各自的极端化(不论是极端的理性主义,还是极端的神秘主义)中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哲学史上很自然的进步。

PS:所以说,部分人所说的“科学证实(纯粹理性意义上的)经典”的说法,其实还停留在前安萨里时代。

PPS:关于两种哲学定义的解释,请移步: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 - Mustafa Xia 的回答

参考文献:

《 》两种阿拉伯语版本;

《Deliverance from error》Watt译本;

《历史绪论》李振中译本;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八册.

谢邀~~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好大,不太敢答。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答,而我最近正好在看这方面的书,也正好学了一门“taṣawwuf”(苏菲)的课程,试着来答一下,不敢保证全对,我尽量把我所知的有关这份方面的东西都讲出来。能力所限,如果讲的不好请见谅!

———————————————————正文—————————————————————

首先的话先来解释下问题中的三个名词:

1.伊斯兰翻译百年运动,这是在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又为“伊斯兰复兴”)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当时首都巴格达所兴起的翻译运动,将诸多外国书籍翻译为阿拉伯文并加以发展。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动物学及地理等等一系列的学科。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由哈伦.拉希德之子麦蒙做创立的图书馆和翻译机构,被称为“智慧之家”或者“智慧宫”。但是在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屠城巴格达时大量学者被杀,智慧宫也被摧毁,据说大量书籍被扔进底格里斯河,河水被墨水染黑了长达6个月,这也是伊斯兰学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苏菲主义: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全部说完那是不可能的,题主的问题是说“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现在一般被认为是苏菲主义第一位攻击者,应该就是在伊朗出生,被称为“伊斯兰千年的宗教复兴者”的苏菲学者安萨里。前不久看张信刚先生的《大中东行记》,里面提到伊斯兰理性衰落的原因就是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巴格达被屠城和安萨里对哲学的否定。这个我们后面会讨论。

3.理性主义:这里所指理性主义,应该指的是就由翻译运动所传入阿拉伯的希腊哲学,由伊斯兰的哲学家肯迪、法拉比、伊本西纳(又称“阿维森纳”)这三位比较典型的哲学家所倡导的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等。

理性主义的发展:

一:倭马亚王朝(公元661年-750年)

伊斯兰理性注意的发展,起源于倭马亚王朝,在当时产生了一些伊斯兰教中的哲学教派。其中最早的名为“盖德里叶派”,因其否认伊斯兰教中的“前定”(既宿命论)、信仰自由意志而得名。其中倭马亚王朝的数任哈里发(领袖)都是此派成员。


而后来的在阿巴斯王朝最为盛行的宗教派别——“穆尔太齐赖”派也是源于倭马亚王朝。瓦绥勒.伊本.阿塔,此人是“穆尔太齐赖”派理论的奠基人。“穆尔太齐赖”意为“分离者”。最著名主张的是穆斯林犯了大罪,他就脱离了信徒的行列,但是不能算为不信道,居于信道与不信道之间。还有一条原则是:否认能力、智慧、生命等德行与真主并存,因为这些会破坏真主的统一性。这种唯智主义运动,在倭马亚王朝出现,在阿巴斯王朝达到顶峰。


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


在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建立了阿巴斯王朝,中国史称“黑衣大食"。而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此人和曹操有一个相似之处,因为活着的时候杀伐太盛,死后都挖了上百个墓穴,为了不让别人能够找到他的尸体。


从第三任哈里发迈赫迪(775 - 785)与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 - 809),穆斯林对战拜占庭取得了胜利。然而最这段期间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伊斯兰史上最重要的智识的觉醒,被认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因为领土的扩大,开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叙利亚、波斯、印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希腊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是从波斯语、叙利亚语而翻译成的阿拉伯语,其中大多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与新柏拉图派。


而在第七任哈里发马蒙(813 - 833)时代,希腊的影响已经达到了顶峰。马蒙更是将主张经典应与理性相符合的“穆尔太齐赖”派定为国教。在830年,他在巴格达创立了“智慧馆”,一个翻译、图书、科学院的机构。而在这之前,已经开始的翻译运动大多是自由、散漫、目标不明确的。智慧馆成立之后,就有了严密的组织、明确的目标。其中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翻译了多重的书,就可以得到多重的黄金。


智慧馆在马蒙的继任者穆阿台绥姆及瓦提克治下持续繁衍,但到穆塔瓦基勒统治时期始衰落。这主要是因为马蒙、穆阿台绥姆及瓦提克都依循穆尔太齐赖派,而穆塔瓦基勒则依循正统伊斯兰教穆塔瓦基勒试图停止希腊哲学的散播,希腊哲学正是穆尔太齐赖派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经院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哲学与宗教调和。而在阿巴斯王朝时期,把希腊哲学与伊斯兰调和的,有这么几位哲学家:


1.肯迪(796年-873年),因为有纯正的阿拉伯血统,因此被称为“阿拉伯哲学家”,他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曾用新柏拉图派的方法,试图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结合起来。除此之外,他也精通光学、音乐理论等等。是公认的“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教调和的开端人”。


2.法拉比,是一名“苏菲”,他的哲学被认为是柏拉图派、亚里士多德派与苏菲派的混合。有著作《哲理的宝石》、《政治经济学》等。被认为是继肯迪之后最著名的调和人之一。被尊为伊斯兰哲学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为亚里士多德)。


3.伊本·西那(980年-1037年),伊斯兰教中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将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卡拉姆(伊斯兰学派之一,以辨证法寻求伊斯兰神学原则的哲学)的成功调和,从而确立了伊斯兰哲学的主流,也成为了伊斯兰哲学中的权威。


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


前面说过,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的开端是苏菲学者安萨里(公元1056-1107年)。因为在此之前的苏菲学者,要么本身就是哲学家,要么就是不懂哲学从而无从反驳。但其实我认为用“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正确,我认为应该是“苏菲主义对于理性主义中神学与形而上学部分的教义问题的否定”。


而在安萨里之前,有一位叫艾什尔里(873/874年-935/936年)的学者,开启了对“穆尔太齐赖”的攻击,此人原为“穆尔太齐赖”一位学者的弟子,后来转向了正统派,运用从“穆尔太齐赖”派中学到的逻辑与哲学论证与被正统派视为异端的“穆尔太齐赖”派战斗。他希望把伊斯兰的宗教信条与希腊哲学调和。


继艾什尔里之后,便是安萨里了。安萨里原为一名正统派成员,后转变为一名苏菲派成员,他在巴格达的尼查姆大学任教,此大学是“中世纪时最大型的大学”。他在那里变为一个怀疑论者,此后他经历一段思想上的斗争,使他精神萎靡,而后他又再次回到苏菲的道路上。辞去了讲师的职位,他抛弃财产,过上了苦行僧的生活,返回家乡隐居。这些都记录在他的《迷途指津》之中。十二年后他重回巴格达任教,并写出了至今在伊斯兰世界里影响巨大的《圣学复苏》,这部教义学巨著不似以往的教义书籍死板与枯燥。它赋予了教律生气与灵活。随后又写出了《哲学家的矛盾》、《信仰的节制》等书,其思想是对基督教经院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位穆斯林学者。可惜的是,随着基督新教的产生,基督教已经突破了自己的经院哲学。而伊斯兰世界自安萨里达到顶峰后,却一直止步不前。


那么,安萨里对理性主义,或者说是哲学有攻击吗?有的!在他的《迷途指津》中,他把哲学分为: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神学、政治学、伦理学,并对其一一分析。其中他否定了神学或形而上学的地位,认为这部分是错误的。不可与伊斯兰教相调和,同时也抨击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哲学家法拉比和伊本.西纳,认为他们在一些方面放了错误。但与此同时,他肯定了其他几项学问,并认为它们在某些时候是穆斯林必须去学习的。因此,正如上面所说,安萨里对于哲学的攻击,主要是集中在以伊斯兰教义不符的神学。而非全面对哲学否定。


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存在着多个原因。综上所述,我认为,并非是“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为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所建立起来的理性主义之所以在后来没落,是因为:


1.在阿巴斯王朝后期,伊斯兰教中正统派逐渐建立了优势地位,以理性主义而著称的卡拉姆学派(既“穆尔太齐赖”派)被压制,希腊学术的传播受到影响。


2.虽说安萨里并没有对哲学进行全面攻击,但是依然使得本来就式微的“穆尔太齐赖”派一蹶不振。而安萨里将苏菲与正统派相靠拢,使得两者各自发展但是保有对彼此的接纳而不互相攻击。很多正统派学者将安萨里看做自己人。


3.1258年的巴格达战役,巴格达被屠城,智慧馆被毁坏,阿巴斯王朝百年来心血毁之一旦。


参考材料:1.《阿拉伯通史》——【美】菲利浦·希提(Philip K. Hitti) / (译)马坚


2.《迷途指津》——安萨里


3.《伊玛目安萨里》——萨利赫.艾哈迈德


4.维基百科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