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时大国间的战争还是争霸战争为主,到了战国就转向更残酷的灭国统一战争?

春秋时的强国以齐晋楚吴越为例,都止步于“与诸侯盟”,著名的战役如晋楚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等都是小规模的争霸战争,鲜有战国时期动辄倾全国之力的“国战”。这…
关注者
3,786
被浏览
605,44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请注意问题中“大国间”这个关键词,如果没有“大国”这个词则该问题不成立。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尝试以此为切入点,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的战争和历史规律。


用现代语言描述,战国时代之所以陷入屠杀战争是因为没有实现产业升级,无法给年轻人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岗位(生存方式)。



就业是跨越时代的共同需求
在古代农业社会,年轻人成年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务农,每个人的理想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上田园诗般的日子。一家温饱,一生足矣!


但遗憾的是,万恶的人类会“饱暖思淫欲”,一对夫妇可以造2个以上的人!这就导致每个人分得的土地会越变越少。

人口增长是指数型的,理论上没有极限。春秋时代土地多、人口少,政府给每家一百亩地,还可以敞开供应。但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到战国时代,土地供应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如果没有土地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年轻人靠什么来养活自己


马尔萨斯陷阱


就是没读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傻瓜也知道,土地供应早晚会达到上限。各国诸侯不是傻瓜,所以就盯上了邻国的土地,聪明的诸侯更是要在危机爆发前先下手为强。
图片来源:Thomas Robert Malthus |


土地供应无法满足会出现的危机:

  1. 没有土地来维持生计的人,很多成为流民,或铤而走险寻求非法的生存方式,成为盗匪。
  2. 政府镇压盗匪会大幅增加财政开支,为了维持财政平衡必然加税,这又加重了全社会负担。
  3. 长期加税会使民间缺少粮食储备,如果再遇到旱涝、小冰期等天灾,会引发饥荒或内战。

作为统治者很清楚这些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与其在自己国家内乱,不如把这股祸水往邻国引。

春秋时代人口少,距离危机尚远,虽然有战争,但屠杀较少,因为土地和人口是诸侯都想霸占的。春秋战争可以看成吞国战争兼并战争,就是把整个国家吃下去,来壮大诸侯的整体实力。所以春秋战争对战俘和平民的屠杀相对要少,与欧洲贵族打仗很相似,战斗相对温和并遵循战争规则。很多时候,打完了还要开个多国峰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明确谁才是真正的老大!——而这就是会盟。

战国时代则形势全变了,人口数量接近危机点,社会动荡已经开始涌现。诸侯必须靠发动战争屠杀敌国的有生力量,来获得无主之地,这样土地供应危机才会暂时缓解。战国战争可以看成灭国战争,诸侯只把土地吃进去,但是人口抛弃掉。这时候的战争不需要什么规则来约束,残酷的杀戮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制胜秘诀。所以战国就出现了《孟子·离娄上》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

诸侯如果没有抢到土地怎么办?

反正战场上新兵蛋子的伤亡率最高,所以土地危机还是得到有效缓解……

战争吞噬了大量生命,人口数量又回归到粮食产量所能承载的范围,增长速度则从指数型变成下降型,如下图:

这就是战国版的

马尔萨斯陷阱


秦汉时代的马尔萨斯陷阱

如果把时间尺度扩大一些,分析从战国末期到东汉初年这300年,根据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的《

中国人口史(第一卷)

》估算的人口数据【1】:

  1. 战国时代人口约4500万,各国之间频繁爆发战争。
  2. 秦朝建立初期人口约4000万,仅14年秦朝灭亡,楚汉战争爆发,到汉初时人口不足2000万,接下来是文景之治的盛世。
  3. 到汉武帝初期实际人口超4000万,武帝开始穷兵黩武,导致全国人口减半,最低时人口约2000万,接下来是昭宣中兴。
  4. 到汉平帝时期人口达到约5900万,但很快王莽夺位西汉灭亡,到东汉初年人口2100万,然后又是光武中兴。

相信你已经注意到了规律,秦汉时代的人口好像总有一个天花板,超过这个天花板就会爆发各种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接下又是缓慢的盛世中兴,开始另一个循环周期。

如果把时间尺度扩大到整个人类历史,就会发现同样的循环周期在过去数千年里反复上演。马尔萨斯陷阱其实是饥荒、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内在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人口论和经济学角度,来发掘人类历史中的现象和规律,这门新学科被称为计量历史学

Cliometrics

)。

有篇很好的文章推荐大家阅读,就是经济学家陈志武的《

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文章提出世界历史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点就是工业革命,在此之前马尔萨斯陷阱一直主导人类社会,而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渐走出危机。陈志武还在清华大学开设了量化历史的讲习班。


近代中国的马尔萨斯陷阱

把时间拉回到近代,距离我们最近的战争就是日本侵华战争,也是因为当时日本有限的资源支撑不了上亿的人口,直到战后才通过制造业和市场经济彻底解决。

等等!这么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好像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也可以这样说,因为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和容量,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所以才引发各种政治浩劫,而计划生育可以推迟危机的到来。过去严格的城乡户口政策也是为了把农民锁定在农村,如果都拥到城市来根本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只会是城市的犯罪率升高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想想印度)。

不过现在的中国经济大部分已经市场化,正在快速的进行产业升级,到处需要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所以户口政策也逐渐放宽。再加上现代人有各种保障,不需要众多子女来赡养。多生孩子不仅剥夺大量个人自由,经济负担也极重,不要说子女的教育、结婚和房子问题,就是想想老了还要照顾几个孙子……就快疯了!


如何解决马尔萨斯陷阱?

解决的方法很多,简单的说就是让社会系统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创造出更多不需要土地的就业机会就行了。

有人说的很好,就是让社会系统升维,从原来的二维升级到三维或更高维度,把过去的追求面积,改为追求高度。

春秋战国的齐国是解决马尔萨斯危机的成功典范。

时间再回到3000年前,当时齐国创始人姜太公在创业时很艰难,因为齐国不在交通要道上、土地多是盐碱地,而且人口也少。但是姜太公扬长避短,着重发展工业和商业,使得后来的齐国制造业非常发达,齐国生产的丝绸、服装和鞋帽等产品畅销海内。除了制造业,齐国还有利润更丰厚的鱼盐工业【2】。

纺织工业可以在很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从桑麻的种植、布匹的纺织、衣料的印染、成衣的剪裁、饰品的制造等生产环节,到货物的运输、服装的批发、商店的零售等流通环节,都可以让各阶层的老百姓、特别是女性获得大量的就业机会。

齐桓公时代的齐国总理管仲更是把齐国的工商业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在齐国设立了很多经济开发区,鼓励老百姓消费,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管仲还大力扶植服务业,其中一项比较有争议,就是管仲让妓女合法化,鼓励“青楼”等无烟工业,把临淄城建设成春秋时代的美丽东莞,当然这免不了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3】。

管仲的思想非常超前,他还提出,当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社会失业率增加时,政府应该大兴土木,用这些土木建设项目给无业者提供各种就业机会【4】。这不就是大萧条时期

罗斯福新政

的主要措施吗?吴晓波也在《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一书中,称管仲为

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但是管仲比凯恩斯早2600多年,凯恩斯主义是不是应该改名为管仲主义更合理一些?

越是了解管仲,越是发现他有超越那个时代的经济头脑,说他是穿越回去的也不为过。吴晓波的《

管仲变法:中国经济第一场成功变革

》就介绍了管仲的各种经济措施。

齐国不仅培养工商人才,还特别重视高级知识分子。战国中后期,齐王出资建立了高等教育学府——稷下学宫,邀请各国的著名学者前来讲学。而且科研经费不封顶,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就出现在战国后期的齐国。(什么?你说最近那次也算!拜托那次是钓鱼好吗!)

与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代的这些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墨子等,都曾提出很多先进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而这些都是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思想碰撞的结果。之所以百家争鸣出现在齐国而不是秦国,就是因为农业经济只能让人解决温饱,却没有余力去发展自由思想。只有商品经济才需要科学、哲学和艺术来提升人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自由思想的基础是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如果假以时日,再给齐国500年,工业革命就很可能首先诞生在中国,彻底解决马尔萨斯陷阱(当然这只是假设,不具有必然性)。可惜的是,这种蓬勃发展的思想大爆炸却因为一个人而戛然而止,让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这个把中国引入歧途的人就是商鞅,他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终于把中国从封建社会拖入了中央集权社会的泥潭。

关于重农抑商的分析篇幅太长,如果想知道为什么百家争鸣会昙花一现,请移步《

怎么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


工业革命暂时终结了人类社会的马尔萨斯危机

人们发现,工业革命之后的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人口生育率降低的现象。2013年,意大利人口仅增长3万,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意大利人口数为6078.3万)。

过去人们多生孩子有经济上的原因。因为孩子多了,虽然年轻时累一些,但是老了以后可以有众多的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在医疗和养老上就有了保障。加上儿童夭折率高和成人患病早亡的风险,多生孩子可以尽可能的分散风险。家庭的人丁兴旺也意味着力量强大,不会被外人欺负,给家庭成员更多社会资源的保障。

而工业革命后,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儿童和成人的死亡率降低。社会福利制度的普及,又让普通人在医疗和养老上有了完善的保障。人们通过多生孩子来降低未来风险的动力完全消失了,这对降低高生育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子女教育上,中产阶级也发现提高质量比增加数量更有效。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家庭的实力更强。而兄弟姐们的数量对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已经没有太多帮助。相反,子女过多反而会稀释每个孩子的教育资源,所以父母更要少生孩子,来提高孩子的教育质量。

同时工业社会和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空前多样化的就业生态系统,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当父母有了稳定的收入,下一代就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很多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各种社会上升的渠道,而不是像前工业社会,需要固守一个职业干一辈子。

所以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个人发展等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过早的生孩子,剥夺自己的自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了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选择在30岁、甚至40岁之后再结婚生子。

很多人也发现,“晚婚晚育,少生孩子”,才是现代社会中的最优选择!社会越发展,人口越减少,人类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暂时被解决了。

为什么说暂时解决?

因为医学和生物技术会快速进步,早晚会通过器官再生、癌症根治等技术,使人类寿命的大幅增加、翻倍甚至更高。当人类寿命增长到一定水平,马尔萨斯陷阱又会卷土重来。长远看,太空移民是必然的选择。

好吧,小说《三体》也是在讲一个关于马尔萨斯陷阱的科幻故事。

推荐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的《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书中详细分析了人类社会如何通过经济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结论

  • 人口指数型增长和土地的有限供应,是战国陷入屠杀战争的主因,是马尔萨斯陷阱的战国版。
  • 马尔萨斯陷阱是人类社会中饥荒、战乱和王朝更替的幕后力量。
  • 人类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只能靠社会系统的不断升级来解决,利用工业、商业、服务业来创造大量不需要土地的就业机会。
  • 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自由,人们发现在这样的社会,“晚婚晚育,少生孩子”才是最优的选择,马尔萨斯陷阱暂时得解。

其实,到目前为止,题主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但我还不想停止脚步,让我们把视野一步一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来分析历史上更多的周期规律。如果有兴趣请移步我的专栏

锋之蛊

,超越人类历史来了解《

马尔萨斯陷阱和大历史周期律》


后续阅读



推荐阅读


参考资料

【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第一卷 导论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300,312,375

【2】《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3】《战国策•东周策》:

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

【4】《管子•乘马数》:

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