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344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听到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从事酒店管理的女生发现,在她这个行业,英语水平几乎决定了未来职业的高度。于是决定脱产学习英文。大概两年的时间,再问起她的时候,她说:
最近忙着生计,却越来越穷。生活对我如此的不公平,我却无能为力。
之后就是一大长串的哭诉。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工作,听她讲来确实是事事不顺。
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现实。
有感而发,我也想简短的讲讲我曾遇到的那些“糟糕的”老师。
我是一个倒霉的学生
小时候很爱劳动。因为这事儿被叫家长两次。
第一次是在大扫除的时候,有个同学不打扫卫生,偷懒。我上去就是一拳,直接放倒。怎么能偷懒呢?这可是老师布置的光荣任务啊!
结果,被班主任教训一顿。说的什么忘记了,只记得要叫我家长来给对方赔钱。
第二次是周五放学后,我和另一个同学偷偷藏在教室里。等大家都走了,把所有的桌椅板凳全部都摞起来,用水把地洗了一遍(现在真的回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想的)。班主任知道之后又是一顿臭骂。
还有一次叫家长是因为自己在桌子上跑来跑去,弄脏了桌椅。叫来家长,交了罚款。
初中的班主任现在都能想起来他的表情和神态。眯着眼睛,鼻子两旁的肌肉抽动着,双手放在胸前,然后突然指着学生说:“神经病,你脑子有病!明天把你妈叫来,当面把话说清楚!”
好在我比较识趣,从未被叫过家长。但日子也不好过。成绩好的时候,老师用手指粗的铁棍打手掌心,而且只打前十名。当时真是后悔考到前十名。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学生都讨厌他。
高中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变态的老师。只是记得当时有同学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高二五班解散”。这充满了对当时班主任的厌恶。可对我来说,后来的所有老师在初中那个“变态”老师的面前,都是大巫见小巫,所以我倒是对老师没有太多的看法。
可我第一次住校的时候,室友就骂我:“滚!”
把刚才这些事情串在一起看,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几乎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是叫家长就是被老师打手,要么就是被同学欺负。但那是我的青葱岁月,理应不是这样的啊?
可这些都是事实。
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重新来一遍:
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对我很好。那时我家里不宽裕,老师经常夸奖我作业写的好,然后顺便奖励我几个新作业本。当时没有觉得她是在帮助我,后来才明白。
初中班主任教语文的。教学水平一流,我很佩服他,现在读书写作的习惯都是那时候他逼我们做的。其实管理班级他也是一流的。我们班是普通班,他生生的带出了火箭班的成绩。至少语文平均分全年级第一。
我最终成了那个当年骂我“滚”的高中室友的伴郎。我最难过的那段时间,也是他在鼓励我。
你看,这些事情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实。可明显让人感到:“哎呦!不错哦! ”
哪里出了问题?
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的故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再来看看这两个故事:
故事一:
某君,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混合家庭,有母亲和继父,还有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家还是挺不错的。
小学时代的他有朋友跟他一起踢球、爬树摘果子,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所以从小学到高中读的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高中的时候他是一个善于交际的活跃分子,英俊潇洒,很多女孩子青睐他。
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个不显眼的大学读本科,可是后来转学到全国最好的重点大学修读一个不错的专业。
故事二:
某君,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才18岁,他还没满1岁,他的父亲就抛弃妻子。后来母亲改嫁生了一个妹妹。
他6岁的时候就被母亲和继父带到一个穷乡僻壤,在那里读小学的时候被同学戏弄欺凌、嘲讽。
再后来母亲又与继父离婚,可是母亲选择留在乡镇里,而他被送到跟外公外婆那里,和他们一起住。
中学时代的他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整天在街头游荡,逃学,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甚至还染上了吸毒和滥交的习惯。
第一个主人公看起来经历比较顺畅,像正常人的生活。第二个主人公看起来经历了许多挫折,让人不禁感慨:畸形的家庭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儿童。
然而,看似命运完全相反的两个故事,主人公竟然是同一个人:奥巴马。版本的真伪我不敢判断,因为政治人物的自传很可能也是他们想展现给公众的版本(也就是现实被故事所塑造了)。
这两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人两种心态下对同一人生经历不同的解读。
不同心态下的解读会有很大的不一样,不同的故事塑造了不同的现实。我们说出来的故事也会塑造我们的人生。
心智模式决定了你的心态
我们天天在讲:人活着啊!要有个好的心态。
可我们不常问自己:好的心态从哪儿来?
从心智模式而来。
如果你一大早认为今天肯定是糟糕的一天,那十有八九今天就是糟糕的。
如果你看待过去的自己是消极的结果,那现在的你一定也活得不开心。
如果你认为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那你也无法活出自我。
……
这种凡事都消极的心态来源于你的心智模式:失败后的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攻击。
如果我顺着自己的故事主线走下去,我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从小就不受老师待见的学生,也不会和同学相处。我简直糟糕透了,以后还能干什么?……
如果我不断地自我否定下去,就无法看到第二条故事线。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因此,改变心态的前提是要改变你的心智模式:
刻意地主动地积极乐观。
心智模式的刻意练习
说到“刻意”,一定伴随着练习。这种心智模式是需要自我不断训练的。不是参加个讲座,看本书就能解决的。必须在实践中刻意练习。当问题到来的时候,刻意积极乐观才行。一次两次三次……慢慢你就能找到它的窍门。
有一个小窍门就是重新回顾过去的自己,回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然后刻意地找出那些能够让你乐观积极的事情。一件、两件、三件……越来越多。你把他们重新串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故事。很快,你会得到一个结论:
我离梦想中的自己并不远,只是双眼被所谓的“苦难”蒙蔽。
所以说,我们不是在经历苦难,而是宁愿将现实扭曲成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好给自己找一个失败的借口。等到有人问起时,一副无奈的表情说:
我有什么办法?现实就是这样!
欢迎关注天骁说
回复:自我介绍
送古典老师得到专栏
《超级个体》音频收费节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