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知道互联网金融应该是2012年余额宝开始到现在5个年头了,想当初就是由于信任把钱投入到余额宝中,从最早的7%的年化到现在的4%左右,如果和我一样,陆续投入的人,应该也收入了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然而,在此期间余额宝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中间也是让人们心态犹如过山车一般,上上下下,起起落落。
出现了余额宝之后,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就像上篇我提到的ICO如今也处在这个阶段,各式各样的P2P理财突然兴起,各种大V也开始站台拦客,利率也一山还比一山高。随后,往往经历了高潮之后都是失落,其中相续爆发了某某宝事件,各种不靠谱的平台陆续跑路,很多站台大V也因此身受牵连。央视新闻联播,各种报道,平台跑路,国家招呼监管,整个行业如履薄冰,艰难迈步,如今互联网金融陆续过度到平稳,并步入正轨,整个过程我觉得和现在ICO将要走的路很类似,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 星星之火
最早余额宝,悟空理财,玖富,网代之家...最早的几家陆续出现,在市场里散发微光,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理财用户将信将疑,甚至到现在都还有人觉得余额宝不安全,是骗人的。 果然,革命定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点点之后,互联网平台走到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 ,百花齐放
从中央到地方,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基本每个省会都有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管做没做过金融的都加入进来,希望把本地的资金都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来。在这期间,互联网第二梯队的公司也陆续加入进来,360金融,JD金融,众筹,各式各样的金融平台陆续诞生。就像电影里一样,往往在人们最得意忘形的时候,危险就悄然发生,出事了,在央视上,爆出了某某宝的事件,政府的监管声音也越来越强,从哪以后,陆续平台开始整合自己业务,并保证自己存活下去。
第三,寻找靠山
人们都是在出事了之后开始意识到危险,并寻求帮助,在这段时期里,很多有背景,有关系,的企业就开始陆续加入进来,平台业务也逐渐正规,利率也相续下调,整体来说,确实是有不少平台能做到收支平衡,有些也做到了盆满钵满。
第四 ,出台监管
终于,在该跑路都跑路了,没来得及跑的或者没想明白跑还是没跑的时候,政策更紧了,具体的政策出来了,从政策上看还是要拥抱国家,拥抱银行,确保理财用户的资金安全。这样一下子,银行就成了香馍馍,所有的平台都赶紧抱大腿。想必也只有有关系的平台才能继续经营下去。
第五,优胜劣汰
有了银行的靠背,政府的文件,最后再获得资质,行业内部终于优胜劣汰,行业规范了,基本的山寨团队也越来越少。活下来的平台,都是久经考验,那么不容易熬到今天,就算行业利润变少,仍然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ICO的监管应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对ICO,进行毁灭性的取缔,第二,寻找可以监管的组织,确立靠山,最后收入编制发放牌照。
为什么不会一蹴而就?
首先,是新型行业,国家无法定性,所谓非法集资跟ICO也扣不上帽子,前有,JD众筹,淘宝众筹,轻松筹等众筹平台,如今ICO其实是众筹平台的变种,如果需要重新清盘,那么一个都跑不了,牵扯的利益集团太多。再走过了第二和第三步之后,想要一蹴而就,显然不可能做到。
第二,所有企业都是善于找替代方案的,任何政策都是在明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一定要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机构,设立为标准对象,让所有三方与之对接,才能逐渐找到这些新模式的优缺点,才能设立具体办法,在这个第三方出现的时候, 也就是监管具体条例和具体方案快要落实的时候,一般来说近一年时间。
第三,在一切逻辑都整理顺了后,源于行业本身内部就要建立起屏障,避免从新的领域或者海外杀出一个陌生的竞争对手,那这个时候就是牌照的出场时机了。
这就是我个人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之路给予ICO监管的启示,在我看来
一切没有时间沉淀的消息,都是谣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