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在沟通中的意义至少不低于说的价值。但是生活中这项需要经常应用的技能,从小到大我们有意识的学习训练很少,我们总是自然而然的说,自然而然的听,并没有意识到沟通中的许多不畅是由于自己不能正确理解对方所说造成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是对方表达的问题。
“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经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这是听。而倾听是指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意义的过程。倾听是解读别人信息的过程。”(摘自《沟通的艺述》第14版)
我们经常在听,比如商务洽谈、同事的报怨、汽车轰鸣,广场音乐、电视的广告。
我们的注意力有限,专注一切声音根本不可能,但有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听,以确保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让倾听更有效?
少说多听多思考。
有研究显示“人类有能力在一分钟内能倾听600个字,但是通常在一分钟内,只能说100到150个字”于是当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有好多富裕的脑力,这部分富裕 脑力总会不由自主地被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完全可能一边听课,一边想着晚上该吃些什么。
如果这部分时间段多余的脑力用在:搞清说者所讲内容的事实与看法;分析所讲事实部分的真实性,想想讲者的看法部分有什么依据,是否符合逻辑或者预计说者接下来说什么。这样可能倾听更有效果。
不要随意插话,过早打断说者。
随意插话很容易打断说者的思维,增加表达的难度。对听者来讲,,造成自己经明白对方所讲的幻觉,从而进入排斥状态,对后面的内容“听而不闻”,以致于失去窥见讲者全貌的机会 ,甚至完全误解说者意图。
虽说要多听少说,但是言语回应有时却不可或缺,通过复述或询问的方式,有助于验证自己理解的意思与说者传达的意图是否匹配和获得新的信息,但这个内容应该在说者讲完一个话题之后进行。
除此以处,保持目光的接触,给于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都有助于调动说者的积极性,让倾听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