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Autodesk “量子”计划全揭秘:BIM的未来已来?(上)

必明制作组 必明国际建筑技术平台
2017年08月18日 03:50


               必明,BIM IS HAPPENING!

     

图片


在一次独家专访中,Martyn Day和Autodesk的首席软件架构师Jim Awe谈及了公司关于下一代BIM工具的展望。


今年Revit已经诞生17年了,其血统还要追溯到更早之前的Sonata系统,可谓是软件界的老前辈了。虽说是血统优良,但是很多软件公司认为大部分的程序编码的使用年限不会超过十年。


所以可以想象,Autodesk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一款产品可以超越Revit,也许是基于云端的,以满足公司对于软件作为服务产品的期望以及公司所有产品的网络交付。


2012年发布的Autodesk Fusion是公司在生产市场中的产品设计做出的一次全新尝试,该产品基于云端,拥有崭新的用户界面、强大的约束解除和平台独立模式,彻底区别于只能基于Windows系统交付的传统应用。它不仅作为Inventor的替代品出现,更是将目标瞄准了市场上位于领军位置的Dassault Systèmes 公司的SolidWorks,该公司也同样有意研发新生代产品。

图片


软件公司在研发新生代产品的时候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头开始,完全抛开需要支持旧软件的顾虑(比如像Autodesk Fusion)。这样的好处是供应商可以完全脱离旧软件的束缚去推广最前沿的工具和程序,但是这样旧产品的用户可能就没那么开心了。另一种途径是,可以保留软件前端而只是重新编排后端的所有程序代码(比如Bentley的MicroStation),这就好比在时速90迈的情况下更换轮胎,也就是要在保留操作和程式不变的前提下更换构件。


但是,当我们讲到下一代的BIM工具的时候,似乎给软件开发者们提供了另一种利用网络设施部署的新选择——面对研发挑战的第三条路。回首当初研发Fusion的时候,我们起初猜测Revit是否会得到和Fusion一样的对待,尽管市场情况截然不同。在Fusion服务的生产领域,Autodesk一败涂地;而在施工领域,Revit备受青睐,在Autodesk涉猎的全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在2015年的时候我和Autodesk的CEO Carl Bass曾有过一次谈话。那时他告诉我,Revit代码的正在进行重新编排,有可能会变得类似Fusion,但是因为公司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核心软件服务的云端构建工作,这次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预计大大缩短。换句话说,大部分工作其实早就完成了。


紧接着,在2016Autodesk大学,产品副总裁Amar Hanspal的讲话透露了新动向(视频将在下期放送)在台上,他谈及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也坦言公司内部对于是否应该在一个项目的初期就公开谈论存在着争议。据他透露,项目名称叫做“量子”。Hanspal还说,“此项目将会彻底颠覆BIM的传统工作模式,在云端时代提供一个开放的数据环境。” 其目的在于解决当下施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施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数据存储于许多不同的数据库里,在需要的时候很难将它们联系并利用。而“量子”项目能够将“工作区”进行连接,将传统单一的施工模式瓦解,使得数据和逻辑遍布网络,而且在手头工作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特定软件轻松获取。这些工作区将会基于不同的工作领域特性,使得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专家、生产商家和施工方都能各取所需。

总而言之,“量子”项目体现出Autodesk公司在施工领域产品研发方面巨大的观念转变,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如此看来,这并不是要对Revit进行改写或重生,而是一次目标长远的对于合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变革。


2016Autodesk大学演讲中,Hanspal用玻璃幕墙的改良举了个例子。他阐述了一个情形,当一个建筑师更新的他的工作区里的模型,此时工程师有一个不同的工作区,里面有适合工程师工作的相关工具,而生产商又有另一个工作区,包含幕墙的设计图纸。换句话说,就是三个不同专业,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区,包含不同的内容和工具——但却服务于同一项目。(视频见下期)


其实,“量子”项目并不是一个设计工具,而是一个平台,一个公共的数据环境,一个云端神器。对于多数像我一样的人而言,原本期望着看到盼望已久的全新一代的Revit替代性产品,能够生成更大的模型且速度更快,可能会有点失望了。


然而,“量子”项目的研发将会令人耳目一新,并不只体现在基本工具层面,更体现在从数字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Revit也会从中获益,我们相信未来的发展将会非常迅猛。

为了进一步了解“量子”项目,Autodesk的首席软件建筑师Jim Awe和建筑产品部副总裁JimLynch接受了采访。


Jim Awe, Autodesk的元老,首先讲解了“量子”的基本思想。他说:“想要理解我们在做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Uber做个类比。我们想要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运作模式,Uber的数据同时在不同的地点都有显示:乘客通过手机app呼叫司机,司机同样也有app显示司机界面,同时Uber也有中央系统显示整个控制和交互网络的全景。这个系统之美在于没人能脱离它而发送数据。”


Awe还补充说,通过使用专项的、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而不是大型整体性的程,Autodesk可以避免使功能超负荷的软件同时服务于过多的人。在BIM领域,要实现合作性的工作流程和分享还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希望软件可以给工作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系统中无障碍地进行信息共享,”他说。“现在有过多的人工劳动和无意义的信息,很多过度分享的信息其实根本没人需要。”

图片

Autodesk首席软件架构师Jim Awe


为了达到预期,Autodesk选择了更高级的策略。Awe说,“要考虑的关键点是如何让数据在生态系统里双向自由流动。一个方向,当考虑到从概念到生产这个系统的时候,你可以实现连贯的设计/施工/使用流程。另一方向,你掌握这座建筑所有需要相互配合的专业(结构、立面、场地、暖通等)的系统。如果我们有了相互连通的数据网络就不再需要一个庞大的同时容纳全部数据的数据库了。比方说,你看谷歌地图,看起来数据好像都集中在一起,但其实是来自于全网络的不同服务区。”


用一种全面的模式来管理项目不是什么新鲜理念,外联网产品,例如Primavera等已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但是,Autodesk同时也创造了其核心的应用产品,Autodesk公司认为如果可以脱离其自身产品的数据库,提供前所未有的整合性和连接性是有必要的。


Awe讲到,“这么多年来Autodesk积累了大量的产品经验,但是我们没能够像预期那样充分地利用所有的IP,因为在一个基于文件的世界中,软件的功能彼此孤立没有关联,而云端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量子”项目任重道远,我们希望知道如何能够在技术更新的现状下实现这些新的理念。”


那么在量子计划里,Revit又将扮演什么角色?2016 AUTODESK大学的量子计划视频里,又揭示了哪些量子计划的构想?必明国际建筑技术平台的下期报道里将为您揭示这个谜底,并为您放送量子计划视频。必明,BIM IS HAPPENING!


必明国际建筑技术平台

 以BIM为核心的建筑技术知识产业功能性平台

BIM培BIM游学 BIM推广 BIM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必明国际建筑技术平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