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资深的90后,一辈子都是90后,
这标签不小心就落在自己身上的,我也很无奈的。
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我妈常吐槽带大我不容易,说她才怀胎7个月,我就迫不及待的踢破羊水要来看这个世界了,早产的我才3斤多(我爸描述说像只老鼠一样大,他都不敢抱我生怕抱不紧)。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过来看,“听说产房里生了一只'小老鼠' ”。
当时医院的护士和医生告诉我爸妈,这个孩子太弱小了,估计养不活,养活也可能是残疾。
唉妈,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四肢健全活蹦乱跳,从一只“小老鼠”很顽强地长到了25。
可见90后的顽强以及对自己时间的拓展能力(往前伸,往后展).....
ins:marcmartinillo
“25岁,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我可以活到100岁,那么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1/4;
如果只是75,那就过了1/3;
这是一段对未来惶惶不安、无论面对工作或是自己都很迷惘的时期。我想好好问自己:处在这个黄金分割点的25岁,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taken by alec_basanec
02
什么时候开始对时间充满敬畏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时间充满敬畏的?
先说我,今年过完生日,我突然对时间充满敬畏,时间怎么溜走这么快?
也许这份敬畏来自于年龄的增大,但是好多愿望都没有实现;
也许来自于发现自己没有全心全意的生活;
也许来自于很多人告诉我们说25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女生这个岁数以后代谢会变慢、皮肤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
也许是因为peer pressure,周围有很多优秀伙伴不断激励我,“当他们在奋斗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也许来自于“时间和金钱,你选那个?”这个问题让我看到现在自己单位时间的价格。
也来自于震人发聩的提问“现在一无所有,难道把我唯一拥有的时间也浪费掉?”
这是我想的“也许是”,实际也“的确是”,因为25岁突如其来的焦虑,急于想要改变的我遇到Grace,是她的一些建议,让我开始push 自己去找“合适的步调”。所以,当你开始焦虑无措的时候,你要开始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影响圈内,去找个好的导师,去学习和改进。
当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时间,我开始问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问自己可以用时间做什么的时候,我开始想要有所改变。我尝试做一些时间管理,比如,用番茄闹钟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利用碎片化时间、花更多时间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将早起省下来的时间、工作列清单SOP,然后时不时更新模板。我
自己有了不一样的面貌和状态。所以,我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
03
25岁,我最想做的50件事情
BUCKET LIST(遗愿清单)我想大家都有列,人生只活一次,务必要让自己活得尽兴。
我想做的事情真的好多,想看很多地方、想学会很多东西、想尝试很多、想有很多种不一样度过生命每一天的方式、想找到很多.....
我很喜欢松浦弥太郎先生《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这本书,首先我先分享他说书里的3大要点
要点1:绝大多数求才若渴的人,随时都在寻找千里马
大家要记得,经营者和位居高层的人,总是在寻觅人才。一旦发现,不会轻易放过。松浦先生说:“所谓好人才,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有实力的人。”
例如:懂得随机应变、态度积极,体贴别人的人,总是笑脸相迎给人好印象的人。
“主动关心别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赏识的机会。也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有人正在关注你。”
要点2:人们随时都在寻找能帮助自己的事物
人们总是会将金钱和时间花在对自己有益的人与事物上。
要点3:收入多寡,与带给他人感动的质量成正比
“收入多寡与公不公平无关,而是与能给多少人带来喜悦、带给多少感动成正比。这是一种人间机制”。
Venice ,Italy taken by Celestials
04
如果以这3个要点来思考“50件想做的事”,你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松浦先生在这本书里面用50篇成长故事,总结成51条处事方法。涵盖人生规划、人脉积累、自我提升、生活哲理等。我想挑出几个对我有启发的点,分享给大家
Venice ,Italy taken by Celestials
人生规划
1、积累小小的成功
红梅有话说:只要持之以恒的完成自己定下的一个个小目标,积累这些小成功,无论是谁,都可以尝试到这些成功的滋味。慢慢积累小成功,成长就会像指数函数一样,刚刚开始可能都是低空掠过,但是也一直在微幅成长,到某个关键节点,一个正向“黑天鹅事件”,之后会快速飙升,呈急剧上升的曲线。
2、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
红梅有话说: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发声平台,并且把自己的发声平台当成一个品牌来打造。不论是微博、公众号、简书、朋友圈、脸书,只要能把自己的言论传播出去,要有一个发声平台。倒不是为了成名,而是更想要了解自己。
就算是个平凡的上班族有自己的一个专属平台也会有机会邂逅各式各样的人,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动,去发展崭新的人际关系。
3.模仿是塑造自我风格的重要过程
“工作就是学习何为争取的礼仪与举止。”我也会在心中设立一个模仿的目标,去学习她/他的翩翩风度、举止优雅、自律,这份对偶像的憧憬,成为我活力的来源。
4.做好健康管理
松浦弥太郎从老板的角度分析他对于员工因为生病不能全勤、迟到、周一请假而进行严厉而且毒舌的批评。我以前觉得感冒发烧生病请假是人之常情,但是松浦君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1、作为成年人,如果基本的健康管理都做不好,会让人怀疑他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2、努力保持全勤,在公司会备受信赖,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将自我健康管理列为首要功课,才能从分展现自己对工作、社会的积极态度。
3、周一请病假,很有可能是因为周末没有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很容易被老板拉进黑名单,现实世界真的很残酷!作为年轻人,在没有负担重要工作的时候,至少要保证每天活力十足的上班,一步步积累自己的信赖感。
4、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我们年轻人拥有宝贵的时间,养成自律的习惯,才能让自己的时间发挥最大价值。打个比方,有时候玩得太晚,早上起床的时候很艰难,然后一整天的状态也不太好,工作的时候也很难呈现最好状态。
Venice ,Bordwark,CA TAKEN BY tyycreations
人脉积累
1.每天都要拓展新的人际关系
2.结交能一起探讨各种问题的朋友
3.别让”异性关系“成为工作的绊脚石
红梅有话说:每天去认识一个有趣的人,努力拓展新的人际关系。花点心尝试是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一定能让生活多点乐趣。还有,面对职场上的异性关系一定要自我规范,年轻时的诱惑很多,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能将诱惑误解成机会。
自我管理提升
1.随时保有好奇心
Stay hungry,stay young
Stay humble, hustle hard
2.培养独特观点
虽然善用网络真的很方便,但是过度依赖的话,会让自己失去求知欲与思考力,因此不能过分的依赖网络,遇到事情自己先动脑解决,要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和事物,然后再上网搜索。这个也是避免被媒体塞进“奶嘴乐”的一个抗争方式。
3.养成列出10大清单的习惯,让思考活络
红梅有话说:培养列清单的习惯,不但能锻炼思考能力,还能培养策划能力。而且把清单列出来,能让自己按图索骥,减少自我内部抗争的时间,减少消耗意志力。
松浦弥太郎是个非常喜欢列清单的作家,他的书大多都是典型的清单体,可能与他本身对数字非常敏感有关,比如《100个基本》,《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25岁,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中列十大清单的习惯等等。列清单也是我们做“思维体操”的一个训练方式,比如我很想写:广州最值得去吃的10大餐馆、广州最值得去玩的10大地方等等。我现在看完书的时候要求自己至少总结出3个点,列出来接下来要怎么做,看书不仅仅是看爽了而已。看爽了,不转换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一场很High的学习而已。
4.建立自我品牌,迎来更多机会
25岁时候,不妨把自己视为一件商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写一篇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我想做些什么的自我介绍,并且时常更新自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苹果,要思考着如何才能在一大筐苹果中脱颖而出。比如把自己刷成蓝色的苹果,或者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说故事的苹果等等。
5.别总是把“没办法”、“不会”、“没有钱“、“没有创意”挂在嘴边
人类的脑袋里有一块被称为“安定区域”的部分,它会记忆自己所说的话,并且会加以定型。所以千万不能将消极的字眼挂在嘴边,多说一些正面积极的话,人生一定会有所改变。
6.锻炼观察力
7.确立自我价值,时常自我更新,建议大家可以看看《100个基本》,也建立自己的做事原则。
taken in teamlab in shenzhen
以一个90后的身份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感受到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莫名对时间产生深深地敬畏。可能大家会觉得一点都不SWAG、也不疯狂。
但是打造一个A咖人生真的比浑浑噩噩过人生要难多了,所以我觉得很自律很有规划过自己人生的人,是非常SWAG的。比如松浦弥太郎把自己过成了A咖人生就是非常酷、有腔调、有逼格的男人。
这篇文章其实除了希望我的同辈看到之外,也希望比我年长或者年幼的朋友们看到,我们可以用“假设我今年XX岁,现在我想做些什么”,希望在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不管活到多少岁,都不该自我限制,都应该不断成长才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