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与土地的割裂:绿色革命—农业的工业化

3O有机农业
2018年04月15日 13:32

图片

背景

2018年3月,沃土工坊及沃土农耕学校负责人小郝应邀和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研究生做分享,演讲题目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有机农业发展】


注 :本文由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本文分为三部分,此篇为第一部分。

内容概览

图片
图片

1. 人类历史文明进程是一直进步的吗?

2. 人与土地的割裂:绿色革命——农业的工业化

2.1  环境的污染

2.1.1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2.2.2  农业的不可持续性

2.2  农民自主权丧失

2.3  和土地的割裂

2.3.1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3.2  和土地的割裂带来了什么?

一、人类历史文明进程是一直进步的吗?

文明的进程:

狩猎采集文明  ➡  游牧文明  ➡  农耕文明  ➡  工业文明  ➡  生态文明

首先去谈的是我们与土地、自然的链接是如何失去的?

这个是通常我们认为的文明的进程,从狩猎采集文明到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大家觉得文明是不是一直在往前进步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我们的文明是一直往前进步的吗?他是一个比一个更进步的吗?

同学:“事物总是相对的,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进程里,相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进步的;但是在整个地球甚至是宇宙,它不一定是进步的,可能是倒退的或者说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

在我读书的时候,基本上的一个观点,也是整个学术的观点,即:我们的文明一直是游牧文明比狩猎采集文明先进,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先进,工业文明比农耕文明先进。这就是我们学到的历史。

先不谈生态文明,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历史是对的吗?我们被灌输的历史是对的吗?是不是一定是这样子的?


图片



我自己学的是荒漠化防治专业,那时候我发现很重要的一个草原的破坏,就是因为我们用农耕文明的方式去管理游牧文明。我们认为草原的游牧文化它是落后的,我们觉得游牧这种方式太落后太苦,你不要游牧了,把牲口圈养起来,定居,游牧改定居是导致草原沙化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图片



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下《狼图腾》,它讲了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入侵。《狼图腾》里也提到,游牧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从现在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讲,它是非常的生态文明的。


图片



反过来由游牧文明是否比狩猎采集文明更先进呢?

推荐大家看一个电影,《上帝也疯狂》。


图片



一个喜剧片,讲的是:

非洲的一个原住民部落,他们在一起就是狩猎采集部落,大家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基本上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大家不占有什么东西,但是过得很快乐。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可口可乐瓶子,打破了他们这种共产主义所有东西都可以分享的一个状态,他们把这个可乐瓶视为是一个魔鬼,要把它丢掉,然后中间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图片



我当时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我们总认为原住民部落,他们条件很苦,他们应该过的很惨,应该过得很不幸福才对。但是实际上,不光是电影,而是去看那些真实的原住民部落的时候,你发现他其实过的是很幸福的一种状态。


图片



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态?包括我们农业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用工业文明的方式管理我们的农业。

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绿色革命称作农业工业化的一个进程,它会破坏掉我们农耕文明的基础,如果用农耕文明方式去管理游牧文明,我们破坏掉了游牧文明的基础。从这几个文明来讲,其实越往狩猎采集文明去走的话,我们和自然的链接是越紧密的;越往工业文明走,我们和自然的链接是越差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乡村觉得状态很好,有一种和城市不一样的体验,这就是和土地链接的一种差异。

二、人与土地的割裂:绿色革命—农业的工业化


今天主要谈的还是有机农业的发展,首先我们去谈的绿色革命,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农业的工业化。


图片



过去我们在谈绿色革命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后来当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绿色革命之后,发现不仅仅是一个环境污染,它包括了最少三个方面:

a. 环境的污染;

b. 绿色革命话语下农民自主权的丧失;

c. 在绿色革命冲击下,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割裂。

我会从这个三个方面去讲。

1. 环境的污染

1)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关于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推荐大家去看雷切尔卡逊博士写的《寂静的春天》。


图片


这句话送给大家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够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


实际上我们去谈生态文明的时候,会谈到这个话题。我们谈生态文明,我们在谈什么?就是它对我们的生命是有滋养的。

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主要的观点是:

我们过度使用农药之后,会导致农药在食物链里面的累积,然后逐渐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包括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他预言,可能有一天,春天的时候不再会有鸟的啼鸣。所以这本书的题目叫《寂静的春天》。

当然过去几十年,在农药的开发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初雷切尔卡逊博士研究农药危害选择的是DDT,DDT是一个高毒性的农药,残留期可以高达50年。据说,现在在南极企鹅的体内还可以检测到DDT的残留,包括现在在母乳里面也可以检测到,因为它的残留期太长。

图片
图片


现在大家基本上是在用一些比较低毒的农药了,但是仍然对生态是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个涉及到我们对于生态的认识,因为现在的化学农业是建立在西方的人与自然对抗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把所有的昆虫都当作有害生物去杀灭!

在生态哲学观里面是并不这么认为,大家会认为所有的昆虫都是生态系统的一员。所以我们在搞生态农业的时候,会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农药污染也是造成现在亚健康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是化肥的污染。

化肥的有效使用率大约只有1/3,剩下2/3的化肥是排放到水体里面的。所以中国大部分的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跟化肥的过度使用有关系。

现在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也在谈化肥的减量计划,最少是已经不允许每年去增施化肥了。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的污染,这是绿色革命带来的第一个影响。绿色革命对环境造成的第二个影响叫农业的不可持续性。

2)农业的不可持续性

一方面,从土壤角度来看。

《表土与人类文明》,当时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图片



主要讲美国两个科学家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我们常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里面,其实真正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只有中国,也就是说,只有中国文明是延续了5000年没有中断,其他的文明都中断了。

当他研究文明为什么中断?因为战争,打仗。

为什么打仗?因为饥荒,粮食生产不出来。

为什么会产生饥荒?因为种地的时候不知道做土壤保护的工作。

有机农业起源于中国,因为中国人很懂得用农业废弃物还田,做种养的结合循环,维持地力。

开始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没啥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就在这种环境里面长大,觉得很简单。但是和西方其他农民对比的时候,发现他们是不知道的。也就是说,其实不是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这么做,也就中国人能够做到土地是越种越肥的。


图片



我读书的地方是在渭河平原杨凌,那里是中国农耕文明发源的地方。

当时在那读书的时候还没有太大感觉,后来有一年我去那里考察有机猕猴桃的种植。通常做考察的时候,评估土壤好坏,是看有没有用化肥,有没有蚯蚓。后来我发现这个原则在渭河流域渭河平原是不适用的。因为那里的土地被耕种了几千年,而且是用这种传统的种养循环的方式去耕种,所以它的肥沃程度是很高的,就算最近的几十年用了大量的化肥,它里面的蚯蚓仍然很多。

所以后来我们就把这个考察原则修改了,在渭河平原不适用。那里即便是用了化肥的土地也是有很多蚯蚓,这和那里持续了几千年的种养循环耕作方式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古老文明的毁灭,都是和他们在耕种的时候不知道保护土壤是有关系的。

很多人问我做有机农业到底有没有前途?到底有没有未来?这么难做,能不能发展起来?

我们不要考虑做有机农业有没有未来,我们先考虑的是,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人类有没有未来?

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如果持续性的这样大量的化肥使用下去,很多地方的土地是慢慢种不出来东西的。


图片


山东寿光

前几天我去见山东一个市的市长,山东蔬菜最多的地方——寿光,整个市都是种大棚蔬菜的。但是现在那里的土地已经基本上种不出蔬菜了。原先用很多的农药化肥,还可以种得出来;现在用再多的农药化肥,也种不出蔬菜来,就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

如果这本《表土与人类文明》找不到,大家有兴趣的话,去看这个电影——《星际穿越》。


图片



有没有留一个细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穿越,就是它的穿越的前期设定。

它的设定就是:土壤被破坏了,再过几十年,地球上种不出作物了,最后能种出来的就是一种作物——玉米。


图片



然后大家每天只能吃玉米,早餐玉米饼玉米汁玉米粥,晚餐还是。这对于作为吃货的人来讲是有点难以忍受的,所以就要穿越宇宙去寻找能够继续生存的星球。

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有可能有一天我们地球上真的是种不出来东西。这个电影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幻片,拍这个电影的人,是非常有思考的。

所以,按照现在的方式去种植、去做农业,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可持续的。这样走下去,我们的文明、我们人类、我们的地球是没有未来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种植方式是大量的依赖于石油的。

我们总认为机械化的效率高,好像一个人可以耕种很多土地。但是从能源投入产出比来讲,它的效率是很低的。

我们做过一个分析:过去用牛耕的时代,我们投入一份能源,可以产出四五份。我们说我们吃了饭去种地,吃饭,我们是消耗了食物带给我们的能量,然后我们再去种地,再去播种。包括用牛也好,我们种出的食物的能量是比我们吃进去的要多的。我们一个人能够养活好几个人,不需要再依赖外部能源。


图片



但是到了化学农业时代,机械农业时代,我们的能源投入产出比大概是10:1。也就是说,我们投入十份的能源只产出一份。它是亏本生意。


图片



那多余的十份是从哪来的?石油,我们挖掘了地底下储藏的能量来生产食物。但是我们投入十份的能量才产出一份,是效率最低的时候。它是一个亏本生意,我们提前耗用了埋藏在地底下的能量。

推荐大家再去读一本书,叫《古老阳光的末日》。


图片



石油化石能源是埋藏在地底下的古老阳光。


图片




我们说生产植物是需要太阳能的,需要能量的。平衡,一个不去消耗的状态是我们用太阳能就可以了。现在我们严重的依赖于埋藏在地底下的太阳能,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2.农民自主权丧失

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农民自主权的丧失。

绿色革命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杂交种子。


图片



原先农民是自留种的,一代一代地去培育种子,然后把它留起来。当然农民对这个种子是非常了解的,他是这个种子的专家,他也是这个种子所产生的作物的专家,他是最了解他留的品种的,也是最适应本地的。

到了杂交种子之后,农民不再是种子的拥有者。种子是在科学家实验室里培养出来,育种公司把它培育出来,然后交给农民。农民不了解这个种子的习性,不知道怎么种,就变成了农民不是专家了,研究这个种子的人成为专家了。当研究这个种子的人成为专家,农民就丧失了对知识的拥有,农民不再是农耕知识的拥有者。

农业工业化进程,指的就是这个。

过去的农民是通过看天气,这个季节该播种了,今年的雨水怎么样,是不是该浇水了,该用什么肥,这个阶段该做什么......是根据他对于作物的了解和对大自然的一个判断,来做出决定。


图片



现在不这样,现在已经标准化。



图片



杂交种子往地里面一播,除草剂一撒,化肥一用,农药一打,不需要再去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不需要再对大自然的环境作出判断,基本上是标准化操作的。也就和工厂流水线一样,农民不再是一个有自主意识自主知识拥有者的一个个体,而变成了农业工业化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



图片



了解这个的话,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法国人类学家写的一本书,叫《农民的终结》。


图片



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做了一个调查,法国南部的农民在他把传统的玉米种子改成杂交种子之后,给他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和土地的割裂

1)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第三个更严重的是我们和土地的割裂。

昨天准备课件的时候,重新读了一下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图片



发现其实他一直在谈这个课题,就是【我们是如何和土地割裂的】。

他的开篇就讲:

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丧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图片



他认为我们被和土地割裂之后的生命状态叫做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因为你失去了和土地的链接。

最后他去谈牧歌: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向往都是田园牧歌。

我经常用这段话,

“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图景,像是对天堂的回忆。

天堂里的生活,不像是一条指向未知的直线,不是一种冒险。

它是在已知事物当中的循环运动,它的单调孕育着快乐而不是愁烦。

只要人们生活在乡村之中,大自然之中,被家禽家畜,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怀抱,他们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


这种幸福感是怎么丧失掉的?这个谈的是工业文明之后,人和土地的割裂导致的幸福感丧失,那这种幸福感是怎么丧失掉的?

我自己是有深刻体会的。我是80后,那时候刚好是农村的农业工业化进程,我自己是经历了农村的农业工业化进程,是有切肤的体会。

在我的小时候,就是八几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农村刚刚分田到户,大家重新从集体所有制到分田到户,有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干活积极性也比较高,然后温饱问题也解决了,开始有了第一批存款。

后来我选择农村、选择读农业,也是因为特别怀念小时候那段时光:

大家的幸福感特别高,对生活的热情也特别高,那时候生态环境也没有破坏,我每天放学后就去村后的小河边玩、放羊,那时候我特别有想象力,老想着放个羊、吹个牧童笛之类的,很有牧歌的感觉。


图片



心里面一直装着对童年这种状态的留恋,很多年我没有分析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现在我越来越明白,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工业化让我们失掉了和自然的链接。

那种状态的时候,第一个我们要在土地上去劳作,去照顾植物来获得我们的食物。第二个我们要去照顾家禽,我们家里面会养鸡、养狗、养猪、养牛。

牛是一个很典型的,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过去我们要用牛耕,用牛耕的时候,其实我们用的不是一个工具,牛不再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去养育它,要去照顾它,它才能够反过来帮助我们去耕地。


图片



在这过程中,你对牛——这样一个生命,你要去照顾它、尊重它。

我的爷爷是非常尊敬他养的牛的。他和牛是住在一个房子里,牛住外间,他住里间。用牛耕地和用机械耕地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牛你要照顾它,要跟它沟通,要照顾它的情绪,你才能去用它。

机械就不一样了。加上油,你想让它怎么走就怎么走。

在这个过程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是什么?

我后来觉得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在去照顾另外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爱。


图片



这个过程特别重要,就是如果我们成长过程里面没有学着去照顾生命,到了长大之后,我们和生命的相处会有问题,会出现和其他生命相处的问题。因为你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没有学着去照顾另外一个生命。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影响,包括我们现在整个的社会问题,包括整个现代社会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人和人之间相处问题都和这个有关。


图片



我们和生命是割裂的,我们成长过程里面没有和生命接触的经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印象很深刻,后来我爷爷去世了,就没有人再去照顾这头牛,牛就被卖掉了。被卖的时候,牛的两眼全是泪水。


图片



你会很难忘那种感觉,你会知道那是一个生命。

这个很重要,因为待会我们会去谈到基于西方所构建的牛顿范式的时候,我们是不把动物和植物当作生命的,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割裂的一个原因。

2)和土地的割裂带来了什么?

我们和土地的割裂带来了什么?

这个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讲的是同一个话题。当我们和大地连接的神圣性被否定了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物质主义。

今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特别不平衡的社会,我们太看重物质主义。为什么物质主义?其实是因为我们在和土地失去链接之后失去了安全感。

我们去农村调查的时候,去看一些尤其是六七十岁的老农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的心态是非常好的,非常乐知天命的,他们对物质的欲望是不高的,而且他们在土地上获得了一种充足的安全感和自足感。

图片

那这种状态在城市人身上,还有在一些年轻人身上是看不到的,是因为这些老农,他们和土地的链接一直没有丧失。

当我们和土地的链接丧失了之后,我们获得不了一种扎根的感觉,获得不了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寻求物质主义,金钱就会成为获取安全感的手段。然后我们就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大的车子,更多的薪水来满足我们安全感的需求,但是又满足不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堵塞了这个星球。

所以,对物质的执着最终会把我们带离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我们说的幸福感的源头。

来源: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格式美化:滔小小

图片

想结识有机达人?

耕读大学

耕读大学:特立独行的大学

长按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名额有限,赶紧报名!

图片

热文推荐:

1.5年了,中国第一批新农人,你们还好吗?
2.不用化肥农药不杀虫照样得高产的神人——中国神奇农民
3.投身农业5年,一身疲惫换来一屁股债,让我拿什么坚持?
4.朱安妮:纪念生物固氮专家—郭永军
5.心痛:谁来为农民的良心买单
6.以虫治虫:螳螂打造绿色青山
7.有机农业:一场温柔的大地革命
8.有机农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9.有机菜你嫌贵?你以为每天可以省7块,背后真相惊呆了!
10.有机农业有3种组织形式,99%的人不知道!
点击红字即可浏览
想看更多?请返回菜单,点“3O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3O有机农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