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注意了,以后这些行为都将视为肥料造假!

新农资360
2018年01月16日 21:11

关注新农资360新媒体第一平台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关注

图片

继强制性国标《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后,肥料的第二个强制性国标《肥料分级及要求》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预计公示结束后将正式发布。《肥料分级及要求》通过限制原料的准入和控制成品中有害物质的指标,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大田级、园林级。标准一旦实施,意味着厂家生产的产品必须标注肥料级别,此举既呼应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倒逼企业为了产品和市场出路做出变革。

图片

1级:生态级肥料

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

2级:农田级肥料

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一类肥料。

3级:园林级肥料

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的并可使用固体废物作为原料的一类肥料。

分级解析:

肥料分级标准具有较强的约束性,适用于各种工艺生产的各类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或者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制而成的肥料。其中,生态级肥料适用于有机农业,大田级肥料适用于普通农业和鱼类养殖,园林级肥料适用于园林和土地整治等。

1、拒绝染色是否多此一举?

经过多年的发展,肥料染色剂已经成为一个小产业,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已经将染色剂与很多功能性有色成分混为一谈。这就造成了人们认识判断上的混乱。比如据介绍,肥料染色剂最大的一类是肥料本身的添加物质:一部分是具有营养功能的,比如腐植酸添加剂,对作物是有益的,只是它会使肥料变成灰黑色;另一部分是食用色素,添加后使肥料变色。这类食用色素对作物没有营养价值,同时对环境和土壤都是无害的。

这样看来,拒绝肥料染色好像完全是多此一举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混淆了一个概念,隐藏了两个危害。

2、添加剂?染色剂?混淆概念!

它混淆了什么概念?混淆了添加剂与染色剂的界限。随着肥料复合化的发展,单质肥料早已被抛弃,而复合肥料的特点就是将有益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按照需要配比合成,这样的添加成分,比如腐植酸添加剂,它该叫染色剂吗?实质上它跟染色剂是形同而质异的两类物质。只是人家有颜色,就被称为了“染色剂”,这实在是谬误。打个比方,现在人们需要多吃些粗粮,营养均衡,就在白馒头里加入玉米面,但总不能因为玉米面是黄色的,就叫做染色剂吧?那玉米面会在笼屉里哭死的!

3、化肥染色两大危害

它隐藏了什么危害?食用色素加入肥料中有没有环境危害,我们暂且不讨论。但看这个添加行为本身,就夹带着两大危害:一是增加无谓成本;二是埋下作假隐患。肥料造假的手法之一就是染色,这应该是行业里尽人皆知的事情。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人们所说的另一大类肥料染色剂——肥料外包裹物质,业内俗称“包裹油”,用在二铵上的多是褐色的矿物油;用在复合肥上的多是非矿物油。据介绍,矿物油的降解难度比较大,对环境和土壤有害;而非矿物油则可降解。这类物质还有个专业的名称是防结块剂或松散剂。随着肥料科技的发展,水肥一体化的推进,难降解、有危害的矿物油一定会销声匿迹。

4、拒绝染色,从“心”做起

肥料染色从最初的权宜之计,已经成为行业的陋习。它没有服务大局,只服务于懒惰与愚昧;没有与时俱进,只在所谓的“困境”中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还是听听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吧:企业注重肥料染色是对产品不足的一种粉饰,是对农民的一种欺骗,它对作物增产没有任何帮助,相反提高了农民用肥成本,并加重了土地的污染。若企业把肥料染色成本用在添加微量元素上,对肥效提升大有帮助。来源:中国农资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农资36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