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使用的由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其购买力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和发行量而波动。现在火爆的区块链资产的价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一般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比特币价格突破1000美金,其他区块链资产的价格就不得而知。
区块链资产发行单价格
一个新区块链项目建立起初,都会通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发行代币)方式众筹募资。白皮书(就像招股说明书)里有告知发行代币总量和募资总额,即可算出此币的发行单价。
以Scry项目举例
Scry
代币总量:10亿 | 众筹代币总量:5亿
众筹目标:42000 ETH | 兑换比例:1 ETH=6666 DDD
如众筹时ETH= ¥7167 众筹价格 1 DDD=0.00015 ETH=¥1.08
假设上交易平台后价格为
1 DDD=0.00014 ETH=¥1.12(此时ETH已升至¥8000)
1 DDD=0.00017 ETH=¥0.85(此时ETH已跌至¥6000)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如何衡量此币价格相对于众筹价格是升了还是跌了?
区块链资产价格锚定
购买区块链资产,一般有两种方式,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
场内交易(又称币币交易)
利用基础货币,如比特币(BTC)、以太坊(ETH)、柚子(EOS)进行购买,一般同时也显示当地法币价格,即可看到此币在区块链世界里的价格和现实世界中的价格。
场外交易
在第三方平台撮合下,即通过法定货币,买卖虚拟货币。由于国内的法币交易所去年全部被关停,切断了法币入口,场外交易价格一般比场内交易价格溢价10%-15%。场外交易比场内交易风险高,手续费也场内交易高好几倍,所以价格偏高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来了,做为区块链资产投资者(投机者),我们是以BTC,ETH,EOS等这些基础币锚定币价,还是以法币锚定币价衡量我们手上区块链资产价格?
参加ico时以法币锚定新币价
由于BTC,ETH,EOS等基础币的价格相对稳定和更容易升值,所以区块资产发行方几乎都用它们来众筹。说白了,这些基础货币就是区块链资产里的法定货币,当然要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参加ico后,必须立即用法币购买相等数量的基础币进行对冲。即当时你是用法币来购买新币,上交易后无论破发与否,也不影响你手中的“区块链法币”。
二级市场买币时以基础币锚定价格
在2017年12月30日1DEW=0.275EOS=¥14.51 时,用EOS(¥54)买入DEW;2018年1月20日1DEW=0.167EOS=¥15.14,此时的EOS¥91.19
购入DEW 二十天后,其法币价格仅上升¥0.62,却损失0.108EOS(¥9.74),实际损失法币价值¥9.12。
如果当时溢价10%以¥15.96在场外购入DEW, 二十天后损失法币价值仅¥1.45。
不要轻易用手上的“区块链法定货币”在二级市场购入其他币,除非有先知告诉你它能跑赢“区块链法定货币”。
宁可溢价10%-15%的价格,在场外交易购入所需币种。
结束语
现阶段,大家都是用法币思维衡量区块链资产价值,还只是一种投资标的而已。哪天再也没人提比特币值多少美金,而是用“区块链法货币”来衡量世界的时候,可能才是我们现在将现实世界资产往区块链世界转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