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关注者
44,526
被浏览
7,597,19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距离这篇文章的前身: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想来到今天已经一个多月有余,今天补一个升级版,算是了一心愿。

注:此文源起是一个小朋友的“咨询”;另外,我不是只会写高中学习类的东西,而是因为高中这个素材我能够掌握得得心应手,藉此来传达一下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另外希望能够借助“高考、高中”这个素材,顺便带给大家一点启发,则诚是心慰。

正文:

她是高二学生,该小朋友成绩还不错,但她最近遇到了瓶颈。通过思维导图分析:1.她发现自己的“努力红利已用完”(“努力红利”的概念在此文中首次提出: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2.她发现自己高一高二“就是那种拼命让(成绩)排名好看的人”。

有鉴于她已经看懂了那篇文章。我说:既然你努力红利已经用完,目前应该还算有一个不错的成绩,那么我们就细说这个事。

从高一到高二结束,如果说「成绩好看」=「我接下来成绩也会好看」勉强成立(比如高一成绩好的人高二成绩依然好),那么到了高三,似乎就不那么成立了

甚至于高一、高二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成绩好看」,却不是那种「好看的超人一筹的」,这个「成绩好看」本身同时微微暴露了你可能的局限或者说你已经在上限附近——因为“拼命让排名好看”这种状态,已经是你用努力全力维持出来的最好效果,你并没有隐藏其他具备爆发力的可能。

这是你最应该意识到并且要认真警惕的事情。这是你学到的第一件事情。

基于一个相对的事实,即,在你们升到高三之后,很多人的排名将会呈现一种很不稳定的浮动——在高三的时候排名会有大浮动,或者说你们的排名将会又一次波动性洗牌。因此现在高二成绩好的未必就能在高三如鱼得水,同时现在成绩看起来一般的也可能在高三一跃而起。

而这些排名情况,大体越到高三的后期,越是会趋于稳定,稳定的情况,又大体已经决定了你们的高考层次。

在高三,很多人的后发潜力会外显出来,并会在半年到一年内趋于稳定,这是基本走向。

其二,还有前一个专栏我们所提的,那种平时在有的放矢逐渐增学科优势的,到高三他们各科也都会呈现出较高水平的稳定。

以上是两股后军突起力量的来源,这是值得目前那些“成绩还算好看”的人应该有一点警惕的。大家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但是需要认清自己。

一句话,浮动就在高三,不会像高一高二这么平津,高三上学期就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了。如果你注意那上半年的整体成绩排名浮动,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因此,高二的小朋友需要嗅到这一点,就算你现在成绩好,也不一定非得得意洋洋。

那么-------你会是沉下的那一批还是上升的那一批?

(怕太长,用绿色来让大家眼睛休息一下。为什么能够有效果?因为你看到这个图的时候会诧异,呀,为什么配一个无关的图呢,于是你已经中招了-----因为着代表你已经看过这个绿色图片了。哈。)

从整体上看,高一高二排名基本稳定,而高三上意味着变动。如果说以上的内容别人也会讲,那么你往下看就是相当值得了。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具体到个人来说,这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整体的学习模式变了。

这里的你,必须意识到,整个高三都是以「复习」为主的,而整个高一高二都是以「学习」为主的,这是区别极大的两种模式,因为人和人之间对这两种模式的适应是不一样的。

因此,你要很高兴的提前意识到这一点-----也就说高一高二你的成绩好,并不等于高三你的成绩也会好------这里我们已经从“复习”和“学习”这两个方面开始思考了。

高三属于「复习」态的,高一高二大部分属于「学习」态。

你会更擅长「复习」态的呢?还是更擅长「学习」态(「学习」态:就是学完一章月考,学完一学期学期末考这种)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说你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那么问自己这个问题就能算你的第一个收获。

为了知道自己的答案,你从哪里可以稍微有所发现自己的擅长之处呢?

且问:

  1. 有没有这样的人,就是平时月考,小考考得很好,但是期末考,却往往考不好?
  2. 这很可能就是说明,这个人适合「短期内学习新知识,短期内考试,学习很有效果。但是时间跨度一长,内容多了,学习的成绩反而下降。」
  3. 因此,这里给一个所有人都应该会高兴能提前知道的小建议:去把过去你高一、高二的所有成绩,最好能够收集到所有的成绩单,尤其要比较一下你的月考成绩和期末考成绩之间的关系,如果连续四个学期,都呈现着「月考好看,但是期末成绩不好看」,那么很可能你就是那种不适合「时间跨度长,内容多的」-----也就是「复习」态学习……(这是重点

无论是高一高二,每一个学期,你们的老师给你们的总复习时间不会有超过一个月的吧?

比如,在高二期末考之前,老师会停课一个月(故意夸大)让所有的学生为了期末考而复习---------如果在这种一个月的「复习」态学习里,(平时成绩好,但是期末考分数不如平时满意),这种情况下---------你就已经呈现了你的弱势。

也就是说,你只适应「学习」态学习,那么,到了高三一整年,全部都处在「复习」态学习里,你觉得高三会把你这种不擅长的姿态放到多大倍呢?这就是你收获到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如果通过上面的步骤,即,去找以往的成绩单,或者反想一下自己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的成绩状况,基本可以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发现自己擅长哪一种学习方式。

源于上面的这一个认知,可以产生两种情绪或者情感------自信和非自信。

无论哪一种心理状态,都是好的,关键不是自信还算不自信,关键之处在于-----我们找到了针对性行动的根本----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识。

白诗诗写的东西,特点就在于,他尝试给你提供一点借鉴的做法:

- A.如果你是那种「平时月考成绩不出彩,但是期末考往往看着还不错」的人——尤其你要去看连续高一高二四个学期的情况,这说明你就算你现在差一点,你也可以有信心。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自己是一个擅长复习的人,那么,「你现在差可以不用担心,但是你可以做的好一点。比如平时把基础打的牢一点……那么到了复习阶段的时候,你的优势将会放大。」-----对于这一类人,我总算给你揭示出了一点“自信”的来源。

不用谢,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因为你本来就行-----你该谢我让你知道了这一点。

- B.如果你是那种「平时月考、小考成绩出彩,但是期末考却老不怎么好看」,以前你可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除了用纳闷来表达不欢之外,现在我给你揭示出原因了吧?-------那就是你属于「短期学习快速获得收益,而不擅长时间跨度长的复习模式」。

假如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要悲伤不要沮丧,因为还有整个高三等着你哭泣。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改变。

下面对B这种情况,展开细说。

一句话,你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前适应那种「复习状态」。对于这一类人只有一个建议:好好利用,高二到升到高三这个期间。

适应分哪几方面呢?

心态(心理)

- 你可以提前感受一下那种高三的氛围,你现在不是高二下学期吗,那你知道你楼上的那是什么?就是高三呀,他们现在就是高三的下学期呀,为高考而火烧火燎。主要是去感受氛围。现在就去高三那里感受一下,为什么呢?

我不能告诉你,说在高二到高三的这个暑假里面,你还有机会去享受这种学校里面里面那种高三氛围,你的确可以脑补,但是任凭你怎么想像都是虚的,你坐在你高二的教室里面或者你是在暑假的家里,你都无法通过想象来如实地让你感受高三总复习的全心的刺激。

另外还得提醒你,还有80多天,楼上的高三就走了,你们就感受不到了-----那个不要门票的热闹景点,倒数免费开放80多天。直到你们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高三。

- 因此需要主动的一点就是:高二下学期,好好利用时间多往高三那边走一走,看一看他们桌上累趴睡觉的人,看着他们以小跑的速度到处传递作业的人,看看他们堆满桌子的卷子,看看他们满脸洋溢的幸福,看看她们已经有几天没有洗了的油污头发,看看那些老师快节奏的神情……多往那边走一走,你的心态就可以进入「半高三」状态了。

- 这是你能做的事情。很多学校里,好像高三和他们的高一高二是不同的物种,高一高二的人不敢往高三的那个地方走,好像那地方很吓渗人,或者是看那地方个个蓬头尘面、步履匆忙的,就觉得他们很可怜很凄凉的样子,不愿意接近。这些都是距离感。

- 其实多往那边走一走是有好处的。

做题的适应

- 由于第一件事情——心态上的改变——它的改变会促成你各种感受的变化,让你提前的接受高三这件事情。

- 很多人进入高三之后,是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够适应的。如果在高三的总复习的时间里面,你适应的时间比别人长,那你是不是在相对的落伍呢?而如果你以前就在那种「复习」态学习中多有吃亏的经历,那么适应期比比人长,那就更危险了

- 心态上的改变会带来心智的改变,会带来思考模式的改变。也会有意无意的改变你平时做题的习惯——我所指的是,「以高考为目的」的做题意识。通过心态的转变,你会渐渐强化一种认识,觉得,哦,做这个题,很可能对高考有帮助哦,那我应该注重研究这一题了,我要把它搞懂。

「以高考为最终目的」的做题习惯,将会让你在高二的时候就有意识侧重去搞懂高考相关度高的题目类型,而不是陷入钻牛角尖、偏题、怪题之中——这是会花很多时间的,如果你去审查一下自己,你可能会发现你已经花不少的时间在这上面了吧。

注意:上面我所说的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学习&复习」模式,你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点本身,即是最重要的。

后面我提供的建议,可能并不是完善的,也不一定能够令你满意,因此,现在你去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去看你的往年成级单(如果找不到,那甚至初中的也可以,一个人的性情大体会沿袭相似的路数,数据越多越好)——这本已经是一个超级好的建议了,没有人这样告诉你吧。

意识到自己的适应模式之后,如果你觉得我给出的建议不妥当,那你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办法改变的策略了。但是,在此之前,你已经学会了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来讲第三件小事情。那个女孩在自我解剖的导图分析上写着:「我以为复习很多遍就会考好」

要考虑清楚这一点,我们要起码要同意我的这个公式吧-------做题=「手动」+「思考」

我们做一个题目的时候,首先是要先、思考,然后再、动手做。对不对?

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对不对。

但是这句话暗藏着玄机,你知道吗。

如果你不知道,那我就故弄玄虚的告诉你吧:你有没有想过,思考和动手之间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调节思考和动手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达到做题的效果更好呢?

我要扔给你一个二八理论。

现在你是否接收到这个启示?

平时我们做一个题目,就是思考成功一次,动手做题一次。思考和动手=1:1,对不对。(事实)

这很合常理,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家都这么做。

提示:

  1. 如果你能够认识到,在做一个题目的时候,思路比动手重要——如果没有思路,就无法动手——如果你认识到这个道理。
  2. 那么基于这个道理之上,我首次提出:在次数上,请在思考和动手之间运用二八理论
  3.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另一个数字,那就是黄金比例——在次数上,请在思考和动手之间运用黄金比例。

听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想明白了呢?

继续看--------

举例,

你有同等的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个选择是,能够做十个题目——这就是我们平时的做法——这种做法的本质是,每一个题目思考成功一次、动手成功一次——你一共思考成功了十次、做了十个题目。

另一个选择是,思考成功10个大题,选择其中两个进行练习。那么这两个小时时间,足够你最多做多少组这样的练习呢?

至少二组~三组会有的吧?虽然确实很多题目存在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来的情况,但是一般性而言,说对于一个大题,思考时间往往比动手时间来得少----这样说没有问题的吧?

请相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种模式是更好?

为什么有的人做题比较少,但是最后却发现他们成绩很好, 请问在这里有没有看到原因呢?<答案不就是:他们思考的多,但又不缺乏练习-----适合比例的配套练习一定是需要的

他们没有在进行题海战术吗?!!!他们才是真正的在进行题、海、战、术——因为他们不是用手,主要是在用脑——如果两个同桌,其中一个养成这个习惯,另一个就是那种传统模式---------长此以往,两个人在脑中运行的题目数量很可能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着很可能就是造成差距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练题重在练脑。

当然,如果你用黄金比例的算法也可以。你看到这里的又一收获是-----学会把「手动」和「思考」从-------做题=「手动」+「思考」-----这个公式中区分来看待,可以运用二八法则,那可就是--------做题=20%「手动」+80%「思考」,或者你看这个比例有点畸形,也可以用黄金比例分割法---------做题=0.382「手动」+0.618「思考」

具体用哪一个数据看你自己的衡量。你学到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把「手动」、「思考」从-----做题=「手动」+「思考」----这个公式中,把「做题」这件事情的两个过程解剖来看。因为思考才是重心,因此要有所偏重,这样才能扣其本质,获得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效果

我的这一段叙述就说明了,你所谓的「复习很多遍」,或许只是停留在「动手」层次上……这和「思考」层次上的很多遍,思考和动手之间的搭配比例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最好效果。思考:动手=1:1,那是很低效的。

解答完毕!

鼓掌。

反思:黄金比例,你们没学吗?二八原则,你们不知道吗?白诗诗让你们看到,这就叫——学以致用。

知乎限制流量了,因此我2017年3月7号开了一个公众号------搜 “ 白诗诗 ” 三个字即可,那边现在还只有一点关注,可能办不起来,对于愿意去那里的读者,我真的感激不尽。

另外:请高中生不要关注,尤其是高三学生,一句话,“请你回去解你的方程背你的诗”。一年后我要是还在,你还记得我,那就来吧哈哈。

好好学习哦,加油啊。

。。。完。。。

你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或者可能对你身边的人有用,可以把它发给TA,他们会感激你的!


以下是我的「还值得」一看的答案:

1.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

2.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

3.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

4.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

5.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

6.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

好吧,只贴几个


Ps.特别提醒:

没必要关注我的知乎账号,因为70~80%的干货都发在了微信公众号里,在历史信息里就有。我的微信公众号名称也是“白诗诗”,我这么负责任的人,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请一定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