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关注者
44,532
被浏览
7,600,96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补充:

各地录取率不同是真的,但比惨也真的没有意义,本文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一种普遍有效的高效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而非过了高三就没用的技巧。我的经历不算多么罕见,但如果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效率,天朝学子的负担就已经轻了不少。

本文语境下的题海指的是漫无目的,没有止境得刷题充量,必要的练习量一定是必要的,尤其在地毯式扫知识点的过程当中,但问题是,做完题一定要知道这题背后的知识点是什么。

反对题海不代表否定做题的价值,只是提倡单题价值最大化,做最正确的事(最重要的题),最正确得做事(充分利用每一道题的价值)

-------------------------

单刀直入

实名反对所有题海战术,谁题海谁傻逼

题主问的是应试技巧,可惜我自认基础教育12年,从未受过任何应试教育的荼毒

事实上,用素质教育去应试,效果更好

数据先行

我为何如此自信,因为我高三一年怒追200分,把自己从三本水平提到前十985水平(高三期间保证了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拿了上海学生运动会女篮季军,同时还谈了整整一年恋爱)

08年9月摸底考,语文105+,数学40+,英语40+,加试历史105+,综合没考

09年6月高考分数,语文118,数学128,英语113(正常应该有120),历史127,综合23

只可惜时间不够了,不然按照我当时的提分效率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如何做到这一切?

很简单,把二八法则用到极致

英语为例

二八法则第一次:

从40分到120分,关键的那20%是什么?多做题,做完题听老师翻译一遍看看为什么选A?

不对,关键是词汇。想一想,如果把卷子里的单词全部换成中文,题多半能做对了吗?

那为什么那么多童鞋放着单词不背,莫名其妙做那么多卷子?

二八法则第二次:

词汇量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默写吗?

不对,是看到英文知道中文,只有少数部分如听力最后一题和作文需要默写,而作文也不过120字,加起来在总分中权重也不高。

如果看到英文知道中文,跟一字不差默写下来相比,工作量是不是只有20%?为什么那么多老师依然要求学生默写,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依然听话乖乖默写?

二八法则第三次:

考纲词汇几千个,我追分关键时刻时间根本不够用,我全都背?

不对,根据二八法则,20%的重点单词会出现80%,先抓那20%就好

二八法则第四次:

请问单词应该怎么背?达到背的目的一定是靠背?

不对,关键是混个脸熟就好了。不要卡顿,词汇手册每天滚动50页,一周左右滚完一遍,200天能滚30遍,请问30遍还记不住是什么情况?

四次二八法则——付出0.16%收获40.1%,付出0.8%收获51.2%,付出4%收获64%,付出20%收获80%

分数上涨轨迹:9月40分,10月90分,12月110分,次年4月以后115分-125分

(我当然不是说只背单词就好,但你要知道听力,语法,翻译,作文依然各有各的关键,关键是抓关键)

数学为例

二八法则第一次:

题海战术有边吗?有,太平洋也有海岸线的。40分基础的人,高三一年做的完吗?呵呵呵。。。(你TM在逗我脸)

相比于之后十年的人生挑战来说,高考也许是最简单的那一个,为什么?有考纲啊!

请问茫茫题海从何而来?知识点演化出考点,有考点必有蛛丝马迹可以让你看出是哪个考点,每个考点又必然对应了若干解题方法。题海,无非是n个考点的排列组合而已啊

根据知识点—考点—蛛丝马迹—解题方法 四位一体理论,100个知识点对应300个考点,对应1000个蛛丝马迹和解题方法。一天解决20个,也不过就是50天就能全部地毯式扫一遍,200天能扫4遍呢。

相对于无限的题海,有限的知识点根本算不上20%好不好!

二八法则第二次:

20%的知识点出现80%

二八法则第三次:

同一个知识点内,20%的考点—蛛丝马迹—解题方法,出现80%

二八法则第四次:

同一个考点中,基础题只花你20%的功夫,但分数占了80%

所以,四次二八法则叠加,高三开学时跟我一样还只有40分的你知道怎么办了吗?

放弃题海战术,关注重要知识点的重要考点的基础题型

分数上涨轨迹:基本轨迹与英语相同,但具体时间有交错,因为我的学习计划有侧重,存在某月专攻英语or专攻数学的策略

请注意:所有存在考纲,存在知识点的科目都适用本方法,包括数理化生史地政,我用同一套方法学习数学和历史,你信么?(其实我还用这套方法练习篮球呢)

那么,语文呢?

语文和英语需要单列,语言类更重积累,无论是装逼例子,语言风格,文章立意,都跟英语词汇量一样,是积累。但是,二八法则依然生效

二八法则第一次:

分差从哪里来?第一篇现代文简单大家都拿分,第二篇现代文难大家都掉分,天朝语文阅读以奇葩闻名,某些题目得分纯属随机播放,多做有用吗?(阅读里的20%关键在于,存在数量极多的 以xx形式表现了YY内容,取得了zz牛逼效果的题目)

个人认为,分差从文言文和作文来(该经验时间仅限于09年上海地区,时移物换不敢保证),这两项上花功夫,才是有用的。

二八法则第二次:

文言文的20%关键是什么?肯定不会是题海。事实上,文言文是语文科目中难得的知识点-考点-蛛丝马迹-解题方法四位一体题型,不仅有考纲,而且有大量本来就要背诵的课内文章,每一个字的意思,每一句话的语法搞清楚,搞定。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真出现不会的,认了,小概率事件而已。

作文的20%关键是什么?反正肯定不是漫无目的的疯狂写作文。文章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语组成,做到文章态度明确,段落之间有联系,每段话里有金句,经常出现高级词汇,基本就是高分作文了。应该针对这些做定向练习和积累,很多老师让同学们看傻x《读者》,高端材料传送门

哪一段话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而积累的二八法则在于,一个牛逼例子,一个行文结构,一个鲜明的立意和态度,可以在不同的作文题目里翻来覆去说。之前教一个学弟写作文,让他随便报作文题给我,我把一个例子连续用了4次(聊天记录找不到了,我也懒得再打字了,原谅则个)

二八法则是道,那术的层面呢?

1.制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估算工作量,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

2.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调整计划

3.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有奇效,英语/数学从40+到90+都只用了6周左右,但会明确这个阶段英语为主数学为辅,下个阶段数学为主英语为辅,如是

4.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月考,一摸,二摸,跟作业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检查一下我的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不值得花功夫备考。比如下周一摸考英语,但我这个月重点是数学,那么我绝对不会为了一摸成绩好一点,顾及短期舍弃长期转而分散精力去复习别的科目。

5.对所有正式考试的失分结构,做数据分析。至少包括三方面,1,哪些失分是真的不会,哪些是粗心?2,那一环节错得多?3,哪些知识点错的多?根据分析结果做针对性调整

6.对所有考试结果保持淡定,当年好不容易把数学提高到110+的时候,二模数学骤然考了个58,郁闷了一晚上。但经过分析发现都是计算错误,知识点掌握的,判定是小概率事件,然后就再也不会关注这个问题。

一年,提高两百分,听学校的话,能做到吗?靠题海能做到吗?

不可能。

为什么?

一千个学生有一千种情况,他们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他们查缺补漏要搞定的知识点各不相同,各阶段重心各不相同,但学校却用了同样的东西同样的进度去教,这注定是低效率的。

更可怕的是,绝大多数学校用的方法叫题海,题海是什么?枚举法。请问枚举法有多笨你知道嘛?(哈哈,也许不是枚举法笨,是人笨,计算机用枚举法用得就很欢嘛= =)

但学校有学校的考虑,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方法与自制力,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低风险,收益稳定。我毕业后,老师们根本不敢跟学弟学妹提我的例子,怕的是一说孩子们高一高二全都不好好学习了。。。

也说情怀

中国教育也许是三十年来进步最小的行业之一,效率太低,孩子们太苦了

我一直在想,有朝一日,我要做教育,不教内容,只教方法

如有同行者,猛烈私信我

最后

高考不过是一个考试

素质教育or应试教育,跟高考有什么关系?

那是你的自由意志。

而我,是自由意志的歌颂者!

---------------------


应群众要求,补充一点执行层面的问题:

一定时间内专攻一门,辅攻一门,兼顾其余,个人经验哈,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主攻科目可以实现40-90分,或者90-115分,或者115-130分的提升,130以上要看造化,辅攻科目打五折,所以我的前四个月是先主攻数学辅攻英语,再主攻英语副攻数学,四个月后双双从40+提高到100+,语文和加试本来就不错一直维持着走的。

英语真的就是刷词汇,数学以及其他看知识点的科目,每做完一题一定要问自己出现了哪些知识点,线索是什么,解法是什么,第二次如果同一个点又错了,回头反思是解法不熟,还是线索没看出来。然后鄙视一下自己,为毛第二次出现还是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