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杜琪峰的电影?

关注者
2,058
被浏览
542,534

124 个回答

谢邀。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会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而且个人觉得在评价一个导演的作品时,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的。例如,去年年初《一代宗师》在内地上映时,国内的部分影评人就分成了”挺王“跟”倒王“两派,在不同媒体上进行辩论。

所以我们不如将问题中的“评价”置换成“欣赏“,”如何欣赏杜琪峰的电影“,或许对于这样的问题,答主可以提供一些粗浅的见解。

杜的电影,以银河映像创立为标记,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银河映像时期又可以分为赚钱片跟风格作,本文只讨论银河时期的风格作。

(不同时期的银河映像logo)

一、故事

1.创作方式

杜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类型片,而他又偏好警匪题材,所以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警匪片。

银河映像拥有一个豪华的编剧团队,这批编剧前期主要由前TVB的一些编导组成,后期则通过“鲜浪潮”等香港短片比赛补充血液,主要代表有韦家辉、游乃海、司徒锦源(已故)、叶天成、欧健儿等,简称“银河创作组”。

(注:“银河创作组”的成员并不固定,具有流动性)

去年《毒战》上映的时候,杜琪峰来过我们影城,从他映后的访谈中大概可以得知,通常情况下银河电影剧本的产出过程:

(1)导演有了想法,召集创作组人员进行讨论;

(2)素材收集;

(3)开拍,在拍摄过程中每当导演有新思路新想法的时候都会叫编剧对剧本进行调整;

(4)戏拍完了,剧本也就出来了。

没错,跟一般的电影不同,银河作品在开拍前和拍摄过程中都是没有完整剧本的(除了《毒战》这种需要剧本先过审的电影,不过一般成片应该也是调整过的)。

所以,像《PTU》、《文雀》这种片子才会一拍数年(导演有时在拍摄过程中会突然想要调整方向,而在新的想法冒出来之前会选择停拍。)

因此,杜琪峰电影的剧本创作方式具有集体讨论即兴创作的特点。

2.两种思路

杜琪峰电影的基调因编剧的不同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

(1)宿命、佛理、人性恶及其种种

在以韦家辉为主要编剧的电影里(《大只佬》、《神探》),通常喜欢探讨以上内容,歌里都有唱到“也爱用整晚说杜琪峰专长揭露命途无常的道理”,所以,在《复仇》这部人员组成与《枪火》、《放逐》类似的电影中,讲的不是兄弟情义,而是探讨”一个人失去记忆仇恨对他还有什么意义“这种哲理。

(2)爱兄弟还是爱黄金

在以游乃海为主要编剧的电影里(《枪火》、《黑社会》),通常喜欢表现兄弟情及兄弟情的危机,这是一个比较古典的港式警匪片命题,吴宇森林岭东等人都有在其作品中表现过,其实内里表达的是对于旧有秩序崩塌的恐惧,例如《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那个无处不在的大陆公安的形象,例如《喋血双雄》里朱江在香港山顶对发哥说的那句:”我们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因为我们都太念旧。“

(《黑社会2:以和为贵》中尤勇象征的大陆政府形象)

3.政治隐喻

杜琪峰的一些电影里面有着明显的政治隐喻(尤其是早期),《毒战》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该片的结尾很像银河早期的《非常突然》,可要知道的是,当年是大陆暴民到香港当土匪,现在则是香港人在内地十恶不赦了,古天乐还得抱孙红雷大腿,说:”大哥,再给我一次机会!“

4.反复

这是杜在设计人物跟桥段时最喜欢用的手法。

反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同一人物反复地进行着某种行为或者重复某句台词,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例如,《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郑浩南饰演的角色通过不断地重复“加钱!”这句台词来加深观众对其贪婪的印象(郑最后在货车后车厢与人厮杀,临死前仍要大喊“加钱!”)。

在《暗战2》中,郑伊健饰演的劫匪屡次遇到林雪饰演的嗜赌警察,每次遇到都要举行仪式般的进行猜硬币,并且林雪都会猜错,不甘心,再猜,猜错,不断地循环。

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是《暗战》里,刘德华每次遇到刘青云,都会深情款款地对他说:“把我抓到差馆,就当你赢。”这也构成了本片主要的戏剧张力。

第二个层面是同一场景反复出现,从而制造出一定的戏剧效果。

例如,在《真心英雄》中,刘青云和黎明饰演的帮派分子前后到东南亚同一地点见同一人物,而后又在同一棵椰子树下与手下小解。

(图一最右是刘青云,图二最右是黎明)

又比如,《放逐》中,黄秋生一行人与任达华一行人前后脚进入同一家黑市诊所,而这两拨人刚刚血拼一场后再次相遇,颇具戏剧性。

二、视觉

1.镜头运用

(1)广角

杜很喜欢用广角,特别是用广角拍人物。如果探究一下为什么他喜欢用广角的话,可能是因为他的电影都是多人物的,常常一个画面中需要多个演员同时入镜,广角的视角范围比标镜大,在同一景别中可摄入的画面范围也要广得多。而且广角的景深长,前后景的距离会被夸张放大,这样多个人物在同一画面中的位置层次感也会得到加强,强调了画面的透视效果。

(在广角镜头中,画面的线条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有一种怪诞、荒谬的感觉)

(2)慢镜头

在《PTU》、《放逐》等片中,枪战部分都会使用慢镜,配予音乐跟烟雾、血雾,使原本血腥的画面浪漫化。

(3)长镜头

虽然不是经常用,但是杜琪峰还是在数部作品中展示了他的长镜头调度能力。

最经典应该是《大事件》开头八分钟的长镜,在这个镜头里面杜要把控镜头运动的可能性、人物的对话行动、镜头与被摄对象关系、枪战爆破等等,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大事件》另外还有一个长镜,是任贤齐挟持了一辆小巴窜逃,张家辉在后面开着摩托追赶,《放逐》中有一个是沿着楼梯从楼上打到楼下的长镜,都是很过瘾的镜头,推荐之)

2.舞台化

(1)灯光

杜琪峰的灯光运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喜欢用舞台感十足的顶光,一个是高对比。

顶光,也就是与摄影机成90度、从人物上方垂直打下来的光,在这种灯光下,人的脸部跟画面都会因为光照度的不同而分割,可以归为一种奇特的造型光,舞台感很强。


高对比,也就是画面中亮部跟暗部的反差较大,对于这点,杜琪峰的解释是在一个画面中,为了凸出主体,不想让观众看见的部分他就会将其暗化处理。

(2)站位

这是杜迷津津乐道的一点儿,通过同一个画面中不同角色的位置来营造氛围,加强画面的张力。下面贴出几张站位骚图。

(《神探》里面那段镜面倒映应该算是杜式站位的变奏了,在多重人格从镜子倒映出来的同时,脚步声也由单一变得繁杂,妙绝)

(3)枪战

a.烟雾,血雾

这应该算是杜的首创了,在开枪之后枪头冒出大量烟雾,人中弹瞬间身体喷出如丝血雾,都是用视觉化的手段来加强感染力,连《柔道龙虎榜》里过肩摔也会产生大量烟雾。(以前也有人拍过,但是烟雾没有那么巨量化,血也没有如此绚丽的感觉)


b.以静制动,瞬间的爆发力

香港还有一个拍枪战的高手,就是吴宇森,用吴自己的话讲,他是在用歌舞片的方式在拍枪战片,他的枪战,人物总是处于大幅度的运动状态,翻滚,跳跃,倒地,旋转,但是在杜琪峰的片子里看不到这些,在枪战之前,必定会有一番氛围的渲染,这种氛围又是通过人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来营造的,然后只要一拔枪一开火,必定是一番腥风血雨。

而且杜又喜欢表现暴力瞬间的破坏力,对此他用了很多手段,比较上文提到的烟雾血雾,还有一个常有手法就是镜头的快速剪切。

这里的镜头主要是指表现人物状态的特写或近景,例如在《放逐》中,开火之前,杜将各人拔枪的瞬间一一串联起来,将每个人拔枪的状态一一展现之后,接着便是稀里哗啦地大混战,十分刺激。

c.视点问题

所谓视点转换,也就是在一场枪战中,如果参与人数较多,就要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将每个人在枪战中的参与状况一一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是比较难的,比方说A开了一枪,怎么开的,打中B,B中枪后如何反应,是立刻死了还是反击,而且这场枪战中还有CDEFG,他们怎么样,开了多少枪,死了多少人,没死的伤了哪里,枪战中还有除交火外其他可能改变战局的情况,怎么利用,怎么组织,视点问题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就把枪战拍得一团糟。

而杜在这点做得极其出色,可参见《毒战》里面最后一段多人物多视点的枪战戏。

关于杜琪峰电影的特点,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杜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在每推出一部作品的时候,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值得探究,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第一年用降龙十八掌把你放倒,你研究了一年的十八掌破解方法,结果来年他用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再次把你放倒,你说这人屌不屌?

我觉得,还是蛮屌的。

完。

上世纪80年代,杜琪峰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问世,要论他拍电影的时间,到现在刚好是35年,香港电影的时光地图里杜琪峰的名字能占不少地方。如何评价杜琪峰的电影?这个问题要仔细说来,非得写出一本书,或者拍部系列纪录片才说得清楚。在这里我只就一个影迷的角度来答,但仍然会占不小的篇幅,时间吃紧或者懒得看长文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粗体。

杜琪峰生长于香港九龙城寨,他的父亲从事着和戏剧有关的工作,所以他幼年便能接触到各类型的电影。按他本人来讲,特别喜欢看西方的片子,大部分是动作类型片,或是西部题材的影片,有时也看法国电影。不过从他拍摄的大部分电影来讲,他还相当受到日本电影,特别是以黑泽明为首的电影流派的影响,讲究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在香港无线电视工作的时期,杜琪峰拍摄自己第一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未得到反响后,潜心制作电视剧。之后加入新艺城,尝试了警匪片的制作,同时也开始涉入喜剧题材的电影,这个时期正是杜琪峰不停试错,寻找创作各种可能性的阶段,受到了徐克不小的支持。另外,在新艺城的杜琪峰,还尝试过文艺片,名字叫《阿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部经典。

《阿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爱情故事,浪子赛车手与富家女,无奈的爱情与悲情的结局,现在想来,杜琪峰电影里的浪漫文艺的基因,是从《阿郎的故事》开始的。

(杜琪峰张艾嘉周润发的三人组合可是很少见的。注:周旁边那个胡子不是杜琪峰)

从无线电视到新艺城,这段时间是杜琪峰电影创作的大前期,也是研究他电影的一个时间前提。这个时期的杜琪峰,其风格还处于探究式的,能讲好一个故事,算是相当不错了。但整体说来,这个时期杜琪峰的电影,仍然能见到对于这个社会的关照和思考。











拍完《阿郎的故事》之后,杜琪峰旋即加入大都会,开始了与周星驰的合作,《审死官》是其中的代表作,放在星爷的履历里,也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因为周星驰,杜琪峰的这部电影里有少见的,对于官场辛辣的讽刺,还有对于小人物的悲悯。邵丽琼作为编剧,写出的台词也是格外引人情绪,也算是杜琪峰作品里很少见的了。与周星驰结束合作后,杜琪峰又接着在不同公司里兜兜转转,这时候他遇到了游乃海、遇到了刘青云,拍了《无味神探》。

《无味神探》这部电影,在杜琪峰的口中,是他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彻底觉醒,也是银河映象成立的标志和前兆,是杜琪峰真正脱离束缚开始自自立门户的宣言。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剧情问题挺大,各种元素混杂挤塞得很不均匀的动作片,说实话拍得一般,但你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出杜琪峰日后很多电影的想法来,银河映象的铁杆粉丝应该会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从加入大都会到成立银河映像,这段时间是杜琪峰电影的觉醒期。此间他的电影作品,还在受着电影行业前辈大师、同辈天才的影响,吸取了很多来自于他们的特质。同时电影作品中杜琪峰的自我意识开始明觉,风格也渐渐形成,虽然质量整体而言仍然算不了多好,但却是成功的过渡时期作品,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成果。









1996年,香港电影史上多了一家堪称风格独特的电影制作公司,其名银河映像。发起人为杜琪峰,组合了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司徒锦源等等人才,不再为邵氏拍片、不再接受黄百强徐克帮助的杜琪峰,有了自己的班底。如果说1996之前的杜琪峰电影体现的还是容易受人左右的、不完整的杜琪峰,那么银河映像的成立,是杜琪峰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的最好归宿。自银河映像产生的大量电影,诸如《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暗战》、《枪火》、《大只佬》、《柔道龙虎榜》等等,在香港的电影潮流里占据着稳固的地位。

《一个字头的诞生》是韦家辉、司徒锦源与杜琪峰合作的涵盖动作、戏剧、犯罪的混合类型电影,在我看来,是96年银河映像成立到99年杜琪峰率领银河映像加入中国星这期间最佳的代表作。这个作品,从人物塑造的方方面面,尤以人物个性出发,让个人与其他个人、与社会、与外部世界产生种种矛盾摩擦,并因此衍伸出了两个故事。在这部电影里,手持摄影、广角镜头,被杜琪峰运用到了非常丰富的地步,使得整体充满了强烈的戏剧色彩。从影迷角度看,这虽然是韦家辉的作品,但却充满了杜琪峰的风格,是银河映像模式的第一个成功作品。



99年,也就是杜琪峰加入中国星的那一年,《枪火》与《暗战》诞生,这是两部不同的片子。《枪火》在我看来是杜琪峰作为一个男人的浪漫,杜琪峰和游乃海通过反讽的故事,讲述了男人之间的友谊,里面人物的站位和布局让人印象深刻,但对于基情(口误)的展现才是杜琪峰想表达的重点。

《暗战》则多了一种人物的宿命感,这是杜琪峰电影里一个很大的命题。《暗战》里,刘德华饰演生命只剩四周的大盗华,因为只有四周,所以人物的结局自然是必死无疑的,但杜琪峰通过镜头关注点的集中把这个人物塑造成了一个充满幽默感和乐趣的侠义式的盗贼,还安排了一场警匪追逐戏令他的最终宿命显得不那么悲惨,向观众传达了乐观的信息。这点04年上《柔道龙虎榜》与其类似,讲述的是一个曾经的柔道天才视觉渐渐消失的日子,古天乐饰演的柔道天才司徒宝并非一开始就充满乐观,而表现出是一个消极的,具有悲观厌世情节的人物,因为得知自己视力上的问题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不过电影最后来了一个价值反转,师傅的死亡和朋友的陪伴使得古天乐终于觉醒,勇敢地面对了事实,结尾与梁家辉的经典一战可谓振奋人心。

(《柔道龙虎榜》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私以为对它的评价应该再高一些。这部片子致敬黑泽明的《姿三四郎》,不少场面却有着杜琪峰自有的情怀展现)

时间走到了2003年,杜琪峰的“新作品”—《ptu》上映。《ptu》是杜琪峰个人风格的确立作。这部讲述寻枪的电影,节奏慢到很多人都会不耐烦,因为看起来电影里面的所有人走路都是慢慢的:比方任达华带领的特别机动小队,在寂静的夜路上保持着不急却缓的步伐,还是一直以那样独特的阵型;再比方影片最后所有人对峙的时刻,都能感到时间以小于秒数的呼吸在流逝。不过一旦人物有了动作,戏剧的张力就会如螺旋般一下子爆发,最突出的便是结尾结束对峙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动作都忽然反应起来了:拔枪,射击,血雾弥漫,追击,倒下,逃跑,倒下,意外找到枪,反手一个砰,全片又归于平静。所以这部电影最能展现杜琪峰以静制动的电影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杜琪峰对于对峙场面人物站位的安排非常微妙,且准确牵连着人物的对应关系,布局可谓细节周到。

其实除了以静制动,《ptu》这部片子还展现了黑色宿命,不同与《柔道龙虎榜》与《暗战》那样的人物宿命感塑造,电影的寻枪的主线发展方向一开始就歪了,枪并没有丢,也没有被人顺走,而只是掉了。所有的人物围绕枪这个点,转了一圈,肥沙转的圈最大,因为他就是掉了枪的那个人,所以最后当捡到枪之后,肥沙笑了,任达华也笑了。要是事先就知道枪不是被丢的,那么所有戏剧冲突、所有的偶然就不会发生了。电影里所有的故事都发送在黑色的夜晚,这就像人在漆黑的夜里走,以为走的是直线,中间碰了不少壁发生了不少事,走完了才发现其实是绕了个圈,没法说清楚什么这是注定要走的路,还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只明白发生了就没法改变了。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宿命,杜琪峰通过这样的风格和思考,拍出了《ptu》。

(《ptu》里围绕特别机动部队的站位和布景非常值得推敲)


《ptu》上映后两年,也就是05年,《黑社会》上映了,07年《以和为贵》上映。在我眼中,这是杜琪峰最棒的黑帮片,也是香港电影史上最棒的黑帮片。在《黑社会》系列里,所有人追逐的中心便是黑帮话事人的权力,杜琪峰在这部电影里彻底解构了传统黑社会重义气的情结,把参与权力竞赛的所有人都赐予了堕落与悲剧的宿命:任达华饰演的阿乐得到话事人的地位后因大D一句“分两个话事人”的没头脑话语,而出手用石头砸死了大D,自己却在第二部中,被人于车内乱棍闷死,临死前还无望地看着已经堕入黑道的儿子;古天乐饰演的Jimmy虽然最后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却被内地警察一句“取消黑社会民主选举,以后实行世袭制度”的命令,碾碎了他对于今后子孙儿女从事医生律师的单纯梦想;而最令人可惜的便是飞机,只因他最不谙世事最守旧时代的规矩,讲义气拼性命,却被黑帮的权力层所不知,最后那个随手甩掉古天乐名片的身影让我难以忘怀。

(《黑社会》,人性的极致描写,不同于《教父》,杜琪峰真正做到了港式黑帮的最棒侧写)

杜琪峰解构完了香港黑社会后,转头又执导了《神探》,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神作。将人内心的黑暗面具象化为人,这是我见过最牛逼的内心展现。杜琪峰一般是通过动静结合或者说有点唠叨的台词来描写人,也是因为麦家辉的剧本,得以让杜琪峰通过如此具象化的表现,实现了对人性极致的嘲讽。女主角在片中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所有人都有鬼,就你一个没有。如果是真的话,那就是你有问题。'把电影对单个案件的描写提升到了整个社会人内心的折射,如此以小见大,不禁让人五体投地。

(《神探》影末安志杰饰演的何家安的黑化带来了全片的高潮)

银河映像成立到2007年这段时间,是杜琪峰电影生涯的巅峰时期。《ptu》标志着杜琪峰个人风格的确立,《黑社会》代表着杜琪峰对人性与政治讽喻的极致,《神探》加入了幻觉与现实的重叠,突破了杜琪峰以往叙事水平的极限。总的来说这段时期杜琪峰的电影,皆不落下乘,而且多有大师之风,其中的出挑的几部都达到了一般影迷心中神作的标准。








在《神探》出世的同年,杜琪峰也开始了北上的旅程,尝试与内地演员如孙雷、黄奕先后合作了《铁三角》、《高海拔之恋2》,将自己的港式风格嫁接进内地的元素,最成功的当属于那部真正进入内地拍摄的《毒战》。

《毒战》从制作班底上来说依然是银河映像的模式,杜琪峰X韦家辉X游乃海,但整个故事背景则是紧紧围绕于内地的警察,在价值上彻底抛弃了仁义与道义,依然是黑色风格,把孙红雷为首的内地警察描绘成一群喜欢玩黑吃黑意味的行事逻辑,并且以人物关系的摩擦隐喻香港与内地的地缘政治—没错是隐喻,换《黑社会》那会儿还是带有直接性的比喻。结尾的枪战非常惨烈,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会发现,以往杜琪峰电影里,诸如《ptu》那般的枪击血雾都不见了,增强了结尾的现实性,算是一种求变的举措吧。

(《毒战》里,古天乐的军大衣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从接纳内地元素到北上拍戏,这段时间是杜琪峰电影生涯的后银河映像时期。这个时候杜琪峰的电影,风格仍然明确,但更多了许多实验性的探索:对叙事空间的尝试(如《华丽上班族》),对内地元素的嫁接(如《毒战》)。电影的叙事变得更内敛,动作场面更为粗砺,电影的整体水准却稍有下滑,但因为实力还在不至于下滑得太厉害,仍然不少值得称道的想法。






最后吐槽一下题主问问题的方式,评价杜琪峰的电影,就像问“你怎么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你怎么看萧伯纳的戏剧?“,或者”你来说说内地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是怎么样啊?“—非得花大精力,研究这群人所在行业的历史,再熟悉各个流派,做到半只脚跨进这个行业门槛才能有胆量回答不可,要做到这几点,所要花费的时间不少。再说没个几分阅历,有谁能完全看懂杜琪峰的电影。就算明白人,见到这样的问题,也会多少望而却步。因为杜sir不仅电影拍得多,涉及的电影类型也多,你让人一时半会的能讲得清楚?


要交给杜琪峰自己来回答的话,杜sir估计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