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国外各种预言的中国崩溃论落空?

回头看西方中国崩溃的预言似乎也在理,但为什么总是错了? 相关问题 为什么欧美媒体屡次说中国经济崩溃,中国经济却没有崩溃?
关注者
9,511
被浏览
3,331,124

341 个回答

因为有个负责任的政府,就这么简单。

阿拉斯加知道吧,当初的不毛之地,俄国1867年因遭遇了财政危机,希望以七百二十万美金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美国政府买下之后,国内一片叫骂,纳税人的钱,买下一块荒地,这国不完都没有天理。

可是今天的阿拉斯加,七千二百亿美元,你美国肯卖吧。

判断一个政府在于是不是负责,在于他是否能看到未来,而不是眼下,因为绝大多数政府的决策,短期内都是无法见效,从而得到大量人阴阳怪气的反对和批评的。

那么,中国呢?

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扫盲和建设各种水利工程了。

人均GDP全世界垫底的时候,就开始规划高速公路。

那个时候,连车子路上都看不到几辆啊,当时高速公路被人骂作是什么?面子工程对吧?现在谁还敢说这条十几万公里,纵横全国的高速路网是面子工程?

十几年前,人均GDP还是一千七百多美元,与菲律宾一个档次,高铁开工,那时候多少人痛骂,一句等一等你的人民,让多少人感同身受?

与之相比,那个时候的菲律宾政府在做什么?什么都没做!

这个政府完全可以学菲律宾,可以学很多第三世界落后的发展国家一样,什么都不做的,而事实上,做这些事,在当时是要被许多知识分子和人民戳脊梁骨的。

在西部人民还在吃草的时候,歼20立项。

在茶叶蛋都吃不起的时候,各种航空工程和军事工程纷纷上马。

这个政府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现在有多少GDP,而在于,它最穷,环境最恶劣,国内外所有“有识之士”都说你要完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按部就班的制定了各种计划啊。

而这些计划,无一不是只有世界霸主的标配。

晓得了吧,人家在全世界认为你药丸的时候,这个政府想的还是一百年之后的事,一百年之后,怎么崛起,需要航母,需要四代飞机,需要核潜艇,需要全面覆盖的教育体系,需要覆盖城乡的医疗系统,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和舒适的高铁网络,今天你看到IT的繁荣,是建立于全面覆盖的4G和宽带网络,你今天享受的网络购物,是建立于交通的便捷之上。

内忧外患之下,这样顶着大家痛骂干活的政府,它完不了。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每天都在干什么,你就知道谁要完了。

真不是盲目乐观,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全世界的国家先崩溃了百分之九十,再来考虑中国崩溃吧。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估计可以让经济学家写一本专著。在高赞回答里没有看到我认为特别满意的论述,所以提纲挈领地说几句。

经济发展是没有什么魔法可言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的目的是希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中占据支配地位,需要的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就更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看衰中一路砥砺前行,常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位的增长水平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中央政府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分配能力。注意我说的第一无二不是一个虚词,而是确确实实的独一无二。这种扭转乾坤的能力是超越传统西方经济学的讨论框架的,那么自然用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就没法做什么很准确的预言。

这种资源分配能力的体现是渗透在国家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

试问有多少国家能在革命阶段进行土改,又在革命成功后通过公私合营、公社和赎买手段来把全社会的资源迅速的收归国有?

试问有多少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原始阶段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常年通过农业品和工业品定价的剪刀差压榨农业人口的生产潜力,从而向当年脆弱的工业产业输血?

试问在土地普遍私有化的其他国家,有谁有能力像中国政府一样,常年通过大量的政府基金收入(出卖土地)来完成城市发展的原始积累?

在西方经济学家的眼里,经济危机发生后,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必然会降低杠杆水平,从而减轻负债压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出清库存上,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重组、出清,直到社会需求重新进入扩张螺旋。

试问有几个国家有能力像中国政府一样,顶着08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通过政府部门逆向操作,主动扩大政府负债,从而通过基建、政府项目来保持经济增速的稳定?

川普倒是想通过主动增加政府部门的杠杆来拉动经济,可惜三千到一万亿美元的投资到现在都没看到影,倒是市场自娱自乐了快一年的“川普交易”。

中国政府可以轻松的把武钢和宝钢合并,把南车北车合并,也可以把鸡西、鹤岗、双鸭山组合起来的龙煤再拆开。中国政府可以把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分流到省内的各种事业单位。中国政府可以要求银行以奇怪的价格进行所谓的市场化债转股,可以要求银行不得对重点国有企业断贷,从而把坏账进行不断的展期和转移。中国政府可以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收购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来保证银行体系的健康和存续。

纵使有这样的能力,试问有哪一个以选举为第一要务的政府,每四年五年就要担心自己是否能连任的总统能放开手脚做这样的事?罗斯福新政那么多年就一个,奥巴马care推行得如此艰难,在中国,从国家养老到养老靠社保再到必须补充商业养老保险,有什么难做的吗?

私营部门的例子,最好的就是乐视,招行深深地明白债务清算里什么叫先下手吃肉,后下手喝不到汤。贾跃亭委屈说我还钱了你们不给我续贷,如果乐视是央企呢?

经济发展就是资本,技术,人力。控制人力有户口,控制资本有银行。从土地到人口甚至到我们呼吸的空气,所有的资源几乎都是政府可以调配的。一个超强的政府,就有超强的达成自己目标的能力,这很奇怪吗?还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变魔术般把资源辗转腾挪?我们也就是技术上差点,因为技术不是天然的,要后天去慢慢追赶。

这种腾挪能无限制的持续下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尤其是经济下滑阶段不出清反而大嗑春药只会在回光返照之后死得更惨。但是统治阶级对信用破产的危机感恐怕比在座的每一位都强,所以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我们看到去杠杆、防风险反复的出现在各种文件里。

要稳增长,才能保就业;要去杠杆,才能保汇率;要加杠杆稳基建地产,才能稳增长。

看到了吗?我们是神奇的能够鱼肉熊掌的政府。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我们的政府就是在这个东风西风轮流吹的路线上摸着石头走了三十年钢丝。

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中国奇迹不可复制,一点都不过分。

我们没有崩溃,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事情,但是反过来也不用嘲笑西方学者,结论出了问题不代表论证过程没有价值,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我们会慢慢向人家说的方向靠拢。

--------------------------------------------意味深长的分割线------------------------------------------------------

稍微说的大一点。

超强的政府,对应超强的能力,以及超强的信用,最后也是超大的负担。

在依靠政府和国企来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我们有不得已的苦衷。中国不是西方列强,不是曾经用上百年的殖民战争掠夺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马克思谈原始积累的问题,中国没有什么机会原始积累。我们也目睹过拉美和东南亚国家脆弱的经济体系,在发展积累的初级阶段就被船坚炮利的西方经济体玩弄在股掌之上。

所以中国在发展初期能做的,就是内部转移支付。农民的血汗和辛苦,保证了工业体系最初的建立;城市居民通过高企的房价缴纳的隐形税务,保证了城市化的进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起来世界前列的流转税费,供养了我们今天为之骄傲的55D、大飞机、天宫飞船。

在中国,国家两个字其实具有无限的信用能力,即便你明知道前几年的高M2增速每分每秒都在剥削你的财富。国家在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实际有几个中国人相信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会倒闭?在中国人的无风险定价里,银行理财某种程度上和国债一样坚不可摧啊。因为银行在中国观念里具备国家信用——国家为了社会稳定会无限责任地救助银行,国家为什么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everything got a price,对吗?

银行破产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啊,我们目睹过阿根廷,目睹过塞浦路斯和希腊,目睹过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甚至还有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危如累卵的DB,不是吗?

为什么许多城投企业明明是一个生造出来的空壳,却能够用一个个名不副实的项目,用从BT回购到政府购买,从政府引导基金到PPP,从城投债到银行贷款,从各种抽屉协议到担保函,融到几十万亿的资金?

很简单,我们都相信国家信用。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对国家信用的信任要远高于其他国家?为什么美国的municipal bond没有这么强的融资能力和中国地方政府债一样低廉的融资成本?

上面一个部分是答案。信用和能力互为因果。

而这种某种程度上没有限制的能力,造就了我们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了我们在西方国家重新出清债务轻装上阵的时候,还要背着包袱步履维艰,也逼的财政部终于不得不多次清查政府债务,划定债务界限,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

如果城投债出现违约,美国政府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政府清算破产,可以起诉政府,中国的债券持有人呢?

所以强不是没有边界的,过去没出过问题不等于以后不出问题,因为体量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所以强不是万能的,不要神话,不要迷信。

我们现在每投资六块钱,才能产生一块钱的GDP,西方经济学里的资本效用边际递减不成立吗?不能因为六块钱不够我们还能硬扛着投资八块十块,就说我们能撒豆成兵对吗?

无论是规范政府债务也好,还是逐步依靠社会力量商业力量养老也好,当规模扩大,当与国际接轨的时候,政府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所以政府的无限信用也会慢慢收缩到一个明确的边界里,这是迟早的事情。

这是不是符合西方经济学眼里的客观规律的?

---------------------------------------步步递进的分割线----------------------------------------------------------

我一直觉得历史选择必然有合理性。

这是真理,就像价格和价值不可能长期偏离一样,都是真理。

所以与其沾沾自喜地站在意识形态上,把西方的naive们批判一番,然后沉浸在中国神话里,不如去想一想神话成立的科学道理,以及为什么神话成为了我们选择的道路。

要怀有感恩之心,几乎每一个能上知乎的人,或者说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是70年前历史选择的受益者,都是南海一个圈的受益者。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不赞赏。

但是也要怀有清醒的反思,因为我们超常规的发展方式是付出了超常规的代价的。农业税取消没几年,这个国家的8亿农民理论上讲还有很大一部分到2020年才能脱贫,他们在70年的贫困生活里贡献了很多。再看看近处,北京上天的房价有合理性,但是也是以多少人无限大的生活压力和一生的努力为代价成立的合理性。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国家站到今天G2的位置上付出过,或明或暗,或科学,或不科学。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更好的路。

ps:题外话,这几年对印度是不是能超越我们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我大概率是不看好的,印度可以成为一个大国,但很难成为中国这个级别的大国,但不是因为印度的社会制度或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制度可以改,基础设施花钱就可以建,这些中国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是中国也好,印度也好,这种在地缘上处于十字路口的国家天然需要一个更强力的政府。印度政府和中国政府在发展初期资源调度能力上的差距最终可能会决定在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后续一系列发展关卡上的不同表现,更遑论第三世界国家天然还需要面对更恶劣的国际政治环境。

pps: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错的做久了可以变成对的,对的做久了可以变成错的。比如美国16年的大选,比如中国的制度。现实有时候就是很荒谬的。如果你看完我的回答连哪里褒哪里贬哪里中性都没看出来,我建议就不要情绪激动地留言了。在知乎,我不能把话写的更露骨了,如果你的阅读能力只限于读字,那你压根不适合讨论这种有灰色属性的问题。批评制度谁都会,难的是建设性的意见。畅聊百年大计容易,但真能说清楚眼下、明年怎么样的,就能千万年薪。既然是上知乎不是上微博,我建议大家多思考,少愤青。我抛砖引玉,也欢迎有意思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