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关注者
310,291
被浏览
35,609,576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高中生专用]上面几位大神说的是如何进入快速学习状态,我就续着说说进入学习状态后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有朋友需要题型整理的例子。我拍一张我的吧……书写比较草不好意思,凑合看,主要是格式……


————————————————————————
以下干货区。

还是从应试讲起吧。

1.应试能力

应试的哲学更多的体现在教科书与一本本教辅上。

教辅书的设计无不是老师们煞费苦心所安排,一本好的教辅书在排版、策划上都要以应试的方便为准。只要敲开应试的门,教辅书的编书思路和优秀与否就都好确定了。

它的指向在于“吃透”试卷,并让它为自己的学习指明方向,也能提高总结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考点。有时候一小节的基础知识加上拓展知识非常多,满满一大页。要是全能记住当然好,但是实在没有必要。这一节可能就考一句话,最重要的那几句里的之一。

所以在平常做卷子时要善于总结,哪些知识反复出现,哪些知识四五张卷子下来都见所未见——重点次重点一目了然。

当我们多分析几张类似历年期中、期末的考试卷后,会发现其间明显存在的出题规律。也就是其中包含很多重复出现的“题型”(这个下面再详说)。这会令你在考试前有恃无恐,心中有数。当然这是基础扎实得差不多后要做的事,如果上来就先分析卷子而完全把复习定格在反复出现的题型上,那一旦出题者想在今年“别出心裁”一下,你就挂了。(我这次就这样,标准题型全会,非题型的没怎么对……)应试能力很重要,但它只是个辅助工具。想用把好枪首先要举得动它,并有配得上的合适子弹。(血的教训,说多了都是泪……)

至于分科的应试策略,下面再提。

2、学习思路的建立

学习思路是指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整体把握以及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出相应补充任务的能力,使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获益

拥有清晰学习思路的人,大多是那种平常看起来天天玩天天浪最后还学习倍儿棒的学霸。我曾经怀疑他们比我们学得好是因为基础扎实,可后来发现即使是同样全新的知识人家依旧比咱厉害,那么一定是能力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他们拥有正确的思路(甚至大部分都不自知)。他们或许难以将其言状,但脑中就是有这种意识。所以他们回答那些“你是怎么学的?”的问题时总是答“就那么学呗。”(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心机boy明明知道就是不说)

这本该要通过自己去体验才能悟得真理。我也只提些建议引导一下吧。

第一,我们要清楚阶段学习的所需掌握的内容。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学完一本书或一章节,甚至细化到每一节课,要知道自己都学了些什么。

你能否边翻课本边滔滔不绝地把课本上每一部分的知识及考察方向都完整地说出来?哪些是记忆部分,哪些更需要理解,哪些是技巧或思想,有什么常考题型?哪些部分必须背过,哪些只要熟悉思路就好?其实老师讲课就是这么讲的,他们讲的也都是要考的。试想我们能达到这个程度的话,考试还有什么问题?

但这绝没有说的那样容易,如果真等着全学完了再想着总结,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而且很容易弄乱。因此我们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做总结(这是种能力)。回忆一下,当你全神贯注地刚刚听完一节课时,短时间内其实是可以达到刚刚的要求的,只是这种时间很短,又通常被浪费。所以必须每节课都把握好。

从现在开始,老师每讲一节课,都自己做做归纳:这节课讲了几个考点或题型?分别怎么做?老师有何补充?

如上所言,刚讲完时就总结是最有效最全面的,如果老师比较会教,每节课的结尾就会给你留出这段时间。虽然一般大家会在乱哄哄的说话中度过……(这令所谓会教的老师每次都会在寒风中哭喊怀才不遇,我们总是不懂他们的教学智慧……)

总结出来可以直接记在个本子上,你会发现其实每节课讲的问题都不会很多,整理起来并不难。还能顺便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全国卷语文真的会考这个)。

第二,要会总结“题型”,并区分题型与技巧。

题型,指的是有固定使用条件,固定解题思路甚至固定施用步骤的题目。

它们有很强的类型性,算是应试考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溯其根源也很简单,中高考经年累月地进行,老师们出题的套路不可能时刻变化,想到什么出什么。他们一定是根据固定的考点套用固定的套路来设问的。起初可能复杂可怕,但是时间一长,这个套路就逐渐被发现、研究透彻了。

对题型研究深刻的人,拿来一张卷子,他都无需挨个思考怎样做题,只略观一眼题目就能张口道出题型,随即联想起该题型的固定思路,套进题目中,思维便能少走很多弯路,做题也快。

举个例子——物理上的速度最大值问题,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最大值会在加速度减到0时取到,之后它会做匀速运动。这就是种题型。

题目通常会给出物体的受力情况,阻力会大于动力,但阻力会逐渐减小或动力逐渐增大,最终阻力与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加速运动就变成了匀速运动。我们的思路是先分析受力过程,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将力转化成加速度,再套用运动学公式,求a=0时v的值。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情景千变万化,但步骤都是相似的?这就是题型。

姑妄言之,单数学这个科目的所有题目,其中能归类出题型的题目能占到80%。所谓稍难的题,无非是两个或以上数目的题型套在一起罢了,把两个题型的思路简单衔接依旧是同样的解法。

所以题型这东西需要我们特别重视,最好是所有题型一个都别落下。别担心它的数量,整个高中所有题型加起来能有几百个?每天两三个题型,总整理得完。(一定要精益求精,题型实在是太重要了)

接下来详细地说一下题型如何整理。(敲黑板划重点)

典例整理:针对题型进行整理,整理的例题能较好的反应该类题型的基本考法与标准作答步骤。典题整理分五步。

题目摘抄与标准答案:对所选题目的誊抄及标准答案的铺排。标准答案尽量自己作答,但必须步骤完备,思路清晰在所抄的题目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本题的关键词。(整理下来的例题要具备且只具备这个题型的特点,别把那些综合性题目当一个题型整理免得复习时思路混乱。典例整理不是为了整理难题,题型是基础,先打好基础再想难的!还有题目可以自己做,但别直接写典例本上,打一遍草,对着标准答案修正好步骤再往上誊。要是划得乱七八糟复习起来心会很烦乱并想把一整页都撕掉……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得先去把刚撕的几页废纸扫干净了……)

②本题思路:先写出题目的“关键”,再对上边摘抄题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套用刚刚写好的题型总结。用连续的箭头来解析每一个步骤是如何推想的,如何引出下一步的(这就要求所整理题目的“典型性”),一般采用倒推法。具体格式为:题目中某某关键词或关键条件→想到了对应的题型→结合方法有条理地解答→得出答案

③题型总结:即抛开题目,先为本题所考题型取个恰当且具有针对性的名字。(这很重要,必须要规范命名)然后别管自己上边整理的题目单就题型来作总结,分两步:题目应用,题目解法。(可以简称为“用”、“法”)题目应用就是指这类题型中有什么关键词或者标志性条件以便一读到就能想着这种题型。题目解法则是解题思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都写清楚,包括那些看起来没用但为了得分必须写上的步骤。

④关键环节:对应上面的思路分析,找出题目最容易忽略的步骤和自己易错易混、想不到的部分,单独提出以示其重要。

⑤由此及彼:同类题目的不同问法或方法步骤的变形,尽量再摘抄一道思路相同步骤不同的题目,简单写出不同的步骤(算数之类的步骤可省略),做到举一反三。(这一点具体怎样做到?可以在每次做完一节的对应题目后,摘出其中一个题型的题目,比较异同。如果二者题型相同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分支出不同的处理对策,就一并整理上吧)

在进行这样的整理的过程中,你会对这种题型逐渐产生深入的理解,同时产生更多思考,也能熟练一下该题型涉及到的知识。刚开始整理的时候的确是不容易的,既慢又艰难。这是因为这种方式打在了思维盲区上,或许在这之前我们从未想过要这样做做总结。但它是对总结能力的一种培养,总结的越多,能力越强,速度自然就渐渐提上来了。而且总结能力的提升对整个高中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它能让你更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更好的归纳信息,看透核心。

几个步骤都完整细致地做下来,就已经算是把这题型“吃透”了。即便这样挺耗时(我有时一题一节课,满满一大页都只是一道题的内容),但一题胜三题。从今往后再也别听老师的把所有“做错的题都整理在错题本上”啦!根本没用!那样做的话一个月下来能整理几十道。到了总复习时能有上百道错题,有的当时错了但现在已经熟的不行,有的依旧生疏再看却已思路残缺中断,分析不透。况且真的复习起来老师还是会以大量做题为主,只有考试前最后一两天能给出两节课左右时间看错题。两节课上百道题,且毫无重点,看去吧……只会让你因自我感觉复习不彻底而心慌,别无它用。

而我们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按我说的来,两节课时间足以复习完所有题型,并且达到熟悉。

还记得之前强调要给每个题型取名字吗?题型命名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使我们做题时条件反射地先想到该题型的名字,不容易搞混,也不会使这个题型空有方法,太过抽象。如果老师认识全班所有同学但都叫不上名字,那连上课提个问都是很不方便的。
第二个好处。当我们学完一个章节的知识、整理了这一章节全部的题型后,就把所有的题型名字单独在一张纸上用框架列出来(只列名字),旁边用红笔标上对应整理的题号。然后对着框架看吧,每一个题型的“用”和“法”是不是都掌握了?也可以拿笔在草纸上写一写。只回忆“题型总结”那部分的步骤就好。如果哪个题型想不起来了,对着旁边的题号去翻到前面,从头到尾把之前详细整理的题目看一遍,彻底掌握它(类似查字典)。

所以,准备个厚重、结实的典例本吧,它是你的理科复习大杀器!

小提醒:一个题型的所有相关步骤最好都整理在一面上,把一道题切成两半、翻着页看是很麻烦的,还容易打断思路。

第三,错题处理

前面已经说过,错题没必要拿着个错题本单独整理。但这不代表每次做的错题都不用管了。那做题就意义不大了。

高中刷题,为的根本就不是那些对的题,图的是那些错题!

一个错题能反映出太多问题,如果只是简单改改,题就白错了!

每完成一套试卷,都要把错题考虑着分为一下三种并在题旁标记:

“惜”:因为看题不仔细等非知识性原因致误的题目。

“缺”:会一部分,不全会或概念比较模糊的题。

“空”:完全没有思路的题。


可以说,错题整理已经不全是改打上叉的错题了,半懂不懂蒙上的、照着课本抄上的全都要处理。不用处理的是那些彻底明白、把题目问法千改万改都会做的题。

一份卷子(除高考卷外),最值得沮丧的是一堆“惜”,最值得欢欣的满卷的“缺”和“空”。认真处理这张卷子,比再做一套都强!

“缺”的处理:对于这种半会半不会的题,首先要思考空缺的是哪个知识点的漏洞。然后反思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指数函数的题错了,回想一下:指数函数的图像,基本公式,各个点的含义等等一系列基础知识有没有漏洞。然后再考虑是否是做题技巧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否整理过?如果已经整理过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题型的整理还欠补充或者总结的思路不够全面、普遍?还是整理完后思路有遗忘不记得怎么做了?然后对着挨个去复习,反正要么是基础知识有问题,要么是做题技巧有疏漏。

“空”的处理:基础知识和做题技巧都有缺漏,这题就会有根本无从下手甚至题目都看不懂的感觉。建议专门准备个错题本,不用很正经,就是弄懂后先把错题标准步骤看懂了答案的前提下独立地完整地做一遍。不用抄题目,打草也可以打在旁边。这个本子不是用来复习的,只是为“空”题准备的而已。做完改正之后,再重复“缺”的处理步骤,确保由点到面的扩增,也就能高效的处理错题了。

现在假如给我一道错了的题目,让我高效地处理它。我会分为这么几个步骤:

找关键节点——思路正推——思路反推——考查方向——题型总结——自我讲解

  • 找关键节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这样问自己:这个题想做出来一定要明确哪一步,想要找出老师讲的正确思路,我的思维需要搭上条什么线。

比如物理,一道运动学问题第一问用了动量,第二问我们依然在动量的领域考虑这个问题,而答案是用功能关系解决。

我们就要考虑:这道题怎么就能和功能关系擦上边,而动量就解决不了呢?怎么看出把相关物理量代入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中呢?

这时候你看见题目中或明或隐地给出了或者能间接计算出初、末速度。即可求得动能损失量。那么损失的动能去了哪呢?我们又需要想到水平运动情况下动能常常损失在产热上,往这方面一思考发现题目中也能通过Fl(相对)求产热,题目思路就通顺了,下面的步骤可行云流水。

上面的几步里环环相扣。我们要找出其中的关键。编者出这道题,他因为哪一步能把你难住而沾沾自喜地摸下巴来着……(我想我大概尽力说清楚了,因为这是个挺抽象的东西,我找起来很容易,但很难描述。)综上所述,所谓抓住关键的目的是确定正确思路

  • 思路正推:把正确答案的思维链条从头到尾捋一遍,熟悉它。
  • 思路反推:反思自己在链条的哪一环断节了。比如还是上面的物理问题,我们可能想不到动能损失在产热上或者Fl中的l没有当做相对位移来计算,那么就要反思错误原因。是因为这方面不够熟悉,不够熟悉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或者相关练习不够。如此就能渐渐确定自己的薄弱点,慢慢改进咯。
  • 考查方向:由题目考点对应到所学的知识,这一步主要是为培养结构化思维做垫脚石,也是很重要的步骤。同时你能够使自己渐渐通过类比题目摸清一个知识点的多种考察形式,学习更有方向性。
  • 题型总结:这一步就开始总结出题的套路和步骤了。具体我就不再重复了,参照我之前的【典例整理】问题中的“题型总结”部分,再看看该题型以前是否有过整理。没有的话,数学整个题整理成典例,理化生就专门找个本子记某某题型什么思路就行。(这就是所谓的题型思路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 自我讲解:通过上面的环节题目已经很通透了,不想发挥一下自己的讲课水平吗?在自我讲解的过程中,你能够最后熟练一遍题目,并检验自己是不是彻底弄透了这道题。是否在任何一个角落中还存在生疏的环节。


最后一点建议:

1.劳逸结合。如果实在觉得学着没效率干脆就玩吧,别耗时间,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动,浪费生命啊!(但该学的时候还是要逼自己的)

2.谨慎刷题。盲目的刷题效率是最低的,尤其是假期,没有超人的毅力或霸权主义的家长,谁能刷的下去?即便刷也刷不出水准!学习的主要时段还是在学校。如果一定要在家刷,就要分知识点。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个总结,把所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都列出来,对应着就刷那部分的题。然后做好错题处理和技巧记录。说不定还能发现从未整理过的新题型。

3.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为自己布置的任务要充满趣味性做起来才有动力。比如,用硬卡纸做个“讲题小人”,每处理一道错题就对着它把题完完整整讲一遍,既有趣,又便于在讲的过程中发现漏洞。毕竟会讲了才是彻底会了。能讲和理解是90%与10%的差距。

4.导师与教辅。最懂你的导师就是你自己!要试着做自己的导师,为自己制定最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这样最容易发掘自己的漏洞,可以把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到一起,挨个问任课老师。这样老师的作用才是最巨大的。教辅要选择思路清晰的,最好是把知识点与题型方法分开讲的那类。推荐曲一线(编《五三》的公司)的《知识清单》系列,习题化清单和知识清单都不错。还有理想树公司的《6.7》系列和必刷题系列。对高考考点的复习比较有针对性。

严肃声明:题型和知识点不一样!题型不是知识点!什么“幂函数的性质”之类的不叫题型!不要随便看见本教辅上写着“典例”两个字就以为和我说的是一个东西!完全不一样!

最后,拜读专业人士 @叶修 老师的一切学习方法相关答案。

这篇回答是我高中时写的,大学以后我得以把更多精力时间投入研究学习方法,掌握了更多精彩的学习方法,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看看下面的几个回答。不止于高中生的普适方法:

把游戏机制套在学习里,让学习和玩游戏一样爽的方法(这是两个不同的回答):

高效自学的全套方法:

关于要不要带病学习:

高效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