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总统”生涯失败在哪里?

关注者
3,855
被浏览
501,392

122 个回答

@王威

大国师说的,反而非常明白解释马英九是如何失败的。

首先08年以普选以来的最高票当选,马英九是被寄予厚望的。彼时亲民党中的青年才俊因为扁宋会大部分回流国民党(比如邱毅、张显耀),老宋也有意回归,连家虽然不高兴马英九(04年马英九曾摆了连一道),但最起码也不好使绊儿。

结果呢?第一个任期尽力讨好民进党,所用的人,除了一个陆委会的赖幸媛,第二任内阁首长吴敦义还算所用得当的话,其他方面可以说一无是处。本来老宋这么一个长袖善舞的人,是行政院长或陆委会主委当仁不让的人选,结果偏偏不用。还把很有归心的宋错罗得罪死死地。全力支持的林一世还是贪腐,该改的教科书一个字都没动。这也是为什么2012大选会选的那么紧张的原因所在。

如果是第一个任期马英九是一坨屎的话,那第二个任期就是一大坨屎。第一个任期好歹还有赖幸媛、吴敦义这样的明白能干人,第二个任期全是江宜桦这样的书生,书生坐而论道是可以的,当当公知喷下政府也没问题,但是让他们管事那要么毁了他们自己,要么毁了天下人,要么都毁了。最最不得法的是王金平的关系,你马英九反正也不选了,何不卖个好给老王,许诺2016支持他来选?这样他在立法院还能跟你对着干?

@王威

国师给我们自干五泼脏水,说我们认为成功的政治家必须要把对手弄死,一派胡言,啊,一派胡言!但是像英九这样搞的全都是敌人没有朋友是万万不可的。

什么是政治?毛太祖曾曰过: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孤立极少数),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团结大多数),就是政治。如此来看,马英九还能算英明神武吗?

马英九早年考上台大法律系,尔后留学美国,拿到哈佛法学博士,在老师的眼中,马英九算是那种聪明、勤奋的三好学生,口碑不错。

回台后,马英九先是担任小蒋总统的英文秘书,然后在总统府里历练,十几年间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国民党的中央副秘书长,深受器重。能够得到蒋经国的首肯,说明马英九的才华还是横溢的,并非庸碌之辈。

这种才华体现在哪方面呢?一般来说,秘书工作要做得好,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协调能力和察言观色的能力。这种人物通常行事谨慎,注重个人形象,在民间落得清廉、正直、不结党的声誉。这种性格和作风,在我党的温总身上,同样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长,基于马英九的形象和法学背景,推荐他出任法务部长。

这是马英九人生的关键一跃,在任内,他大力肃贪,打击地方黑金势力,充满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这时候的马,完全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勇往直前,以至于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被迫转任闲职。

虽然这段经历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敢作敢为、有担当的马英九,已经成为了全台民众心中的英雄。尤其是一年后,白晓燕命案爆发,社会积怨日深,底层百姓倍感思念“马青天”。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下,马英九得以轻松击败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

那么在台北市长的8年任内,马英九又干的怎么样呢?

马英九主要干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交通,台北捷运10条线路,有6条是在马任内开通的;第二件是新区开发,像小巨蛋体育馆、内湖科技园区,都是任内全力推动的;第三件是成立文化局,推动古建筑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三件事办完,台北市民人人交口称赞,马的声誉开始从台北扩散到全岛,进一步上升到“封神”的地步。这个时候,你要敢到大街上说小马哥“无能”,别人肯定以为你是神经病。

也因此,马英九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打出了“马上好”的招牌,其“633计划”将民进党杀得望风披靡。633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在8年内实现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6%、失业率降至3%以下、2016年平均所得达3万美元。这个蛋糕太有诱惑力了,深受阿扁伤害的中产阶层自然全力拥戴,以58%的高得票率将马推上了总统宝座。

今天,马英九的8年总统生涯结束了,盖棺定论,被台媒一致痛批,两个字总结就是:无能。

马英九的633计划也被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谎言”,任期内经济增长率平均只有一点几,别说达不到6%的预定目标,离前任陈水扁执政期间的4.7%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就这样,偶像光环崩塌,昔日的所有优点都成了缺点,“知书识礼”成了“清高、不接地气”,“清廉正直”成了“刻薄寡恩”,“谨慎”成了“优柔寡断”,当年斗黑金,成立文化局的事迹都没人记得了,只剩下“何不食肉糜”的冷笑话。

摘引几个:

1,在学费调涨问题上,马英九说:[涨久了!就习惯了!]
2,面对三聚氰胺造成民众不敢食用进口乳制品,马说:「我们本地的酪农,好像也发了一笔小财,这倒是我感到很高兴的]
3,探视[立即上工方案]的人员,询问对方失业多久,对方回答一个月,马说:「才一个月,那你很幸运」
4,八八风灾,灾民父亲失踪,心痛呼喊为什么要见总统变得那么难?马回应:「我这不是来看你了吗?」、「我父亲也死了,我能感同身受」

其实,人民是很实际的,只要经济好,就业好,你的所有缺点都会被容忍,那些“过失”也会被认为是“可爱”,传为坊间美谈。但是经济不好,那么你的一切承诺就都是谎言,你的任何瑕疵都得被放大镜伺候,曾经的爱有多深,现在的恨就有多浓。

那么问题来了,过去那个敢闯敢为的小马哥,为何在总统任内败的如此凄惨呢?

因为台湾经济之病,早已深入骨髓,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台湾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支柱产业IT硬件制造,优势渐失,日益被大陆的本土产业链吞噬。这个趋势可能扭转吗?不可能的,基于双方的市场规模、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只能想办法延缓其过程,扭转大势几无可能。

这个局面,没有一代人的痛苦转型,都很难达到成效。但更严重的问题是,面对转型的方向,岛内莫衷一是,完全没有共识。

那么最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在IT代工沦为夕阳的情况下,自然是全力培育新兴产业了。

在大陆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一切试图忽略大陆因素,独辟蹊径的方法都是耍流氓。简单来说,与大陆竞争是必败无疑的,必须寻找差异点,挖掘大陆市场中需求巨大,在短时期内又无法内部供给的行业。

这些行业通常来自两类——

第一类,是高端品牌商品,比如法国的奢侈品,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日韩的电子产品、化妆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澳洲新西兰的有机食品。这些品牌货深受大陆中产阶层欢迎,卖到脱销。但对于台湾来说,由于习惯了做代工,很难分到一杯羹。

第二类,是服务业,比如香港的金融,澳门的博彩,日韩东南亚的旅游,澳洲加拿大的养老地产,美国的高端服务业,他们在和中国市场的接触中同样赚的盘满钵满。

这一方向,才是台湾的真正优势所在。像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行业,台湾的服务水平都高出大陆许多,又是同文同种,竞争力很强。

比如医疗,我们听说过去韩国整容,去泰国变性,去香港生娃,去美国治疗癌症,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去台湾看病。事实上,台湾的医疗技术享有盛名,尤其是肝脏等疑难手术方面早已是世界一流。

又比如养老产业,我们都听说过去加拿大、去澳洲、去海南岛买房养老,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去台湾。从气候环境和人文条件、医疗水准来说,台湾不是一个更适合的地方吗?

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前提:自由行。

没有方便的人流进出,服务业的优势就没法发挥,所有的蛋糕都只能眼睁睁的被周边地区抢走。

马英九显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上台伊始就推动两岸的和解,开放三通,开放赴台个人游,可是为什么对台湾的经济帮助好像还是不大,民众仍然“无感”呢?

原因就在于:IT制造业作为支柱,危机深重。支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的一小点的衰退,就需要其他地方数倍的增长来填补。但是,留给马英九的时间不多了。

2008年开放陆客来台,2011年开放自由行,到2015年大陆赴台人数只有340万人。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同年台湾来华人数是645万人次,高出将近一倍。大陆去香港旅游的,一年是4500万人次,高出十倍。要知道,大陆出境游客的人均消费可是1.2万元呢,如果去台湾旅游的人数能够达到香港的水平,那么带动的岛内消费将是几何级的成长。

又如台湾留学,2011年开放,2015年增至3千人,比起同年中国赴美留学生30万人,赴澳洲留学的15万人,这个数字仍然差的很遥远。更不要说,像医疗、养老等仍未开放的行业。

在马英九的前期从政生涯中,一向顺风顺水,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敌人,读书也好,市政建设也好,面对的敌人都是死的,即使有挑战,在得到领导充分信任的情况下也能全力以赴。

他,没有后顾之忧。

但在总统生涯中,马英九的境况完全不同。他不再得到上司的支持,民意四分五裂,而民进党这个克星,其扯后腿功力之强也是天下无敌。马英九祖籍湖南是原罪,“开放”变成了“卖台”,比如“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只要涉及大陆的,一律“亲中卖台”没得商量,各种政策相继被搁置。

据说,马英九任内八年,除了春节几乎没有休息,一年吃七百多次盒饭,“总统府”26摄氏度以下不开冷气……然并卵,离开总统府后,再也没有人为他鼓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