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关于生活中思考

目录介绍

1.关于朋友间是什么样子

2.别误认人脉等于钱脉

3.关于健康,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4.关于朋友圈的点滴思考和反省

5.关于向别人请教或者提问

6.后续



1.关于朋友间是什么样子

一切关系,都会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损耗。在可控范围内,最好利用“减法法则”,将那些影响心情、打扰生活、阻碍进步的关系的损耗降到最低。

真正健康的朋友关系,不仅相处过程舒心,而且会彼此激励、共同进步。千万不要陷入“舒服”的温床不能自拔,不具有建设性的不算好朋友。

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精力进行社交,就应该明确告诉大家“我很忙”,让周围的人去适应你。这样也算变相进行了朋友的筛选,会减少自己被打扰的几率。

远离“关系未成年人”,是经营朋友关系的第一法则。这些人有三大特征:一:交往过程中,夸大自己的好,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二:遇到事情,严重依赖别人,对给别人添麻烦毫不难为情;三:一旦关系破裂,立刻翻脸、控诉对方对自己的不公。简言之,这是一群擅长甩锅、不懂反思自己的人。一定要克制自己的“保护欲”,尽早远离。

结交比自己水平高的朋友。一个人的水平可以通过他社交圈子的质量来衡量。和高手过招,可能过程没那么舒心,但永远是“逼迫”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

拒绝寻求免费帮忙/意见的人。朋友之间相互帮忙理所应然,而且举手之劳,会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声誉。但最好远离那些平时极少交往,遇事却向你求助的人。他们找你不是因为欣赏,而是因为免费。如果答应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面对这种人,该直接拒绝。

远离把你当成垃圾桶的人。总有一群非常“丧”的家伙,永远在抱怨、输出负能量,而毫无建设性。不要想着去帮他们,很可能把自己搭进去。如果觉得拒绝很难开口,可以先学会拖延:“稍等,正在论文/开会。” 这样几次,他们就不会来找你了。

提防约你“随便聊聊”的人。如果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约你“随便聊聊”,一般是有事相商,可以请他直说。如果对方总是“老朋友就不能一起聊聊了”这样百般推脱,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他要你做的事,有些风险。

不要浪费时间挽回失败的关系。人是不断成长的,总有人会因为跟不上你的成长节奏而掉队。成长越快,就越要有脱离大量昔日关系的心理准备。



2.关于打造自己就是打造人脉,别误解人脉等于钱脉这一说

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脉等于钱脉,想想即使人脉很重要,真的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吗?还是只是这样觉得……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和交往朋友的标准和准则,尽管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

以前,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简单地复述一下情节:

在幼儿园里玩具最多的小朋友最容易被其他的孩子当做是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小孩就真的朋友最多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孩子的心中,和成年人一样,已经把朋友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朋友”,另外一种是“普通的朋友”。最终玩具最多的朋友说,他真正的朋友有两个,一个是跟他“交换”玩具的男孩,另一个是他喜欢的漂亮女孩。而对于大多数没有玩具的孩子来说,是抢他的玩具而不是交换玩具。

注意,这里的用词是“交换”而不是“抢”,它们的意义可是完全不同的。

在生活中,总有少数人想要以大多数的人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种种原因显示,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少数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所有的人都喜欢公平交换,而不喜欢被抢,这是人的共性。

那些说人脉等于钱脉而不加思考的人,想想你的人脉能够给你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换言之,你遇到某一件事情要解决,你能够调用多少的资源完成任务,你的人脉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曾经,喜欢参加社交,急于在社团里认识更多的人,出社会后想认识更多的高手。却不知道,很多的社交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看似双方留了一个电话,却在需要的时候,仅仅白打了一个电话。

因为双方的感情基础为零,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让对方帮助自己的根本条件,是能够提供等价的回报。只要关系平等,才能提供相互帮助。

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人脉完全拼的是综合实力。对于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人来说,一些所谓的人脉,看似全线飘红,实则虚假繁荣。圈子不同不重要,实力高低才更加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实力相当的人,即使圈子不同,也能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合作交流。

所以当自己还没有足够强大优秀的时候,先别花太多的时间去社交,先多花点时间读读书和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有优质的人脉,并且避免哪种不公平的交换。

要注重自身的质量,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索取者,更不要过分建立自己的人脉,而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如何。

话说到底,就是倘若你不牛逼,你认识再牛逼的人也没用。

当然真正的朋友,无需任何规则。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愿意帮助你,无论你是贫穷与否,因为你们曾经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你们之间有了友情基础。你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不用等价交换,只要感情平等真诚,就足够呢!

当你需要别人时,他会在他知晓的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并且心甘情愿为你花费时间,哪怕有的时候是浪费时间。这个很容易理解,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相当于你在他身上倾注了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最终,“真正的朋友”,有那么几个就可以呢!


3.关于健康,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这个世界上可以有人帮你工作,替你开车,替你做饭。但是有一件事情别人无法帮助到你,那就是没有人替你生病。很多东西丢了可以找回来,但是健康丢了就很难找回来呢。

最近看过很多报道说,一个人走进手术室的时候,才发现有一本书没有读完,那就是养生之道。

可能我们现在还年轻,认为这个很遥远。

大多数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花光一生的积蓄。吃了很多副作用的西药,然后做几次手术,留下一笔债务死去。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案例,一些手术经费众筹的项目,在朋友圈看到过好几次,说某人某某病很严重,需要筹集一笔资金。当然愿意帮助的,不管多少,都是好样的。

不过,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是不是可以从现在开始慢慢调理自己的身子,多锻炼来避免以后的健康问题。

所以,当别人给你介绍,养生吃保健品,多锻炼,也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的去反对别人。当别人给你介绍要隔多久做一次体检,也不要急于评论说那没用,现在很年轻。

为什么现在很多癌症患者,一检查身体,就到了晚期。况且这个周期几十年,为什么之前就没有注意到呢?因为平时不在意嘛,更关键的是没有那种提前检查预防的意识,当别人叫你做个体检时,你说是骗人的。

生活的可怕之处在于,对于一件事物还没来得急了解,就否定了它的价值。

突然想到,预防大于治疗,今天舍不得花钱预防,以后可能要花更多的钱去治疗。

从现在开始调节自己的作息习惯,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果能早睡就千万不要熬夜。如果有时间,可以多做运动锻炼身体。如果能够早起就记得吃早餐。培养良好习惯。

由于现在感觉年龄大了,碰上隔壁的小伙子看电视剧很晚上,总是免不了说上几句诚恳的话。哎,不能跟现在年轻的小伙子相比,也不能再熬夜了。


4.关于朋友圈的点滴思考

人心躁动,静力不安,空间群里的信息动态漫天飞舞,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有所感叹,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仰望星空,思绪万千。

对于朋友圈,我已经关闭朋友圈好长一段时间呢!

对于删朋友圈内容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心疼,所有辉煌的时刻被删除,那么别人如何知道我的辉煌经历呢?

有一部分人,有一点两点就在朋友圈里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打造别人眼中的自己。比如获奖了发朋友圈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的成绩;为了工作通宵达旦而发朋友圈就是说明自己很努力;看书发个朋友圈就说明自己很有品质和看书气息;吃了美食发朋友圈是说明自己很会享受;各种各样的图片只是说明了自己很幸福。当然也有人打广告做营销。

更有甚者,发朋友圈就是为了伪造一个比真实自我更好的人!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有过这样的一个感受。发一段说说或者动态的时间很短,可是看相关评论的所需要的时间却很长,要一个一个的回复,才能体现于朋友的良好互动。不断的抽出手机,去看看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评论。

如果那条朋友圈没有很多人点赞或者评论,就会觉得有些不安,所以才会时常去刷新一下。如果响应的人很多,则会感到很满足。不能没有手机,更多的是体现不能没有社交软件和朋友圈等等。

有人给你点赞,不见得是多么关心你;有人很少给你点赞或是关注你的动态,但是当你有事情找他时,他便马上回出现。其实很多时候,朋友圈里的许多评论关心,或者安慰有时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我始终相信是朋友仍然是朋友,不是朋友仍然不是朋友,不会因为表达方法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真正的友情,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刻意,更加不需要靠获取朋友存在感而满足。

其实,很多时候,大多数的朋友圈所展示的内容,大都无关痛痒。我所珍视的友谊,是能够分享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绪。

当然我并不是说关闭朋友圈就是件正确的事情,相反,我觉得发朋友圈图片和分享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琐碎小事,倒是一件极美的事情。

物为我用,朋友圈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拉近与朋友间的关系。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反而受制于物,为了发朋友圈而发朋友圈的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件事情呢。

我更加希望,是因为确实有喜悦或者心事,自然而然的表达,而不是为了凸显一条朋友圈。其实别人很难像你想象那样如此在意你。很多时候给你点个赞,也不知道你说什么。


5.关于向别人请教或者提问

在知乎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已经做出了解答,并且有些还相当不错。

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以勉励自己以后这样执行。

我们对待某个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而且每个人的思考深度也不一样。

当遇到了某个问题,发现自己又难以解决,我们又该以什么方式去克服困难。

先讲几个例子:

1.之前在传智播客培训的时候,有学生遇到不懂的章节,想请教老师,于是便对老师说,这个我不懂。老师听了很诧异,于是问他究竟哪里不懂,要具体到一个点,这样方便他解决。这个学生最后说,我也不知道我哪里不懂,反正我就是不懂。

2.有人希望前辈在工作上给点建议,于是问前辈,我怎样才能做好工作,由于范围太大,导致最后别人说出大众式的建议,对于自己又没有太大的作用。

3.有人问大牛,运营怎么做?这是一种问法;还有另外一种问法,我们这个投资资讯平台目前大概有10万用户,我们想提高用户的活跃度,想做一个激励体系,现在我们考虑了A,B,C等几个方便,不知道您觉得这方面是否有遗漏。

先想一想,如果你是被问的那个人,你又希望听到怎样的问题。

以前我也不会提问,现在想想,感觉那不是提问,而且希望别人直接帮我把问题解决啊……

许多问题刚开始不知道好与否,其实,你可以换位思考下,也许就不一样呢!

切入正题:

第一,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当你要提问时,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主要要定位你的问题。然后我们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和取舍。

第二,拆分问题。把遇到的问题分解,分解的前提需要先思考问题。就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常见的场景,当我们的电脑突然不能上网呢,没有网络?不是,设置网络故障?不是,路由器有问题吗?重启一下可以解决吗?还是网络欠费呢?这样我们可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问题。

第三,对不同的观点,不要排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然会有不同见解,我们要慢慢学会理解,如果尚未思考就直接排斥,很有可能会走偏。


6.后续:

平时喜欢写写文章,笔记。别人建议我把笔记,以前写的东西整理,然后写成博客,所以我会陆续整理文章,只发自己写的东西,敬请期待:

知乎:zhihu.com/people/yang-c

领英:

简书:jianshu.com/u/b7b2c6ed9

csdn:my.csdn.net/m0_37700275

网易博客:yangchong211.blog.163.com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786041

github:github.com/yangchong211

喜马拉雅听书:ximalaya.com/zhubo/7198

编辑于 2018-04-05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