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一书的朋友,这本书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注者
5,396
被浏览
723,423

57 个回答

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此对语言、语言哲学、自指、递归、循环、逻辑、悖论等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喜欢上了埃舍尔。

此外应该说是这本书导致我对 Meta 这个前缀非常敏感。

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在大二的一个夏天,我蓬头垢面穿着拖鞋短裤t恤从那年同样蓬头垢面穿着拖鞋短裤t恤的毕业生们摆下的书摊面前走过,走马观花地看他们卖的书,无意中发现一张空荡荡的席子上,在几本点缀一样的花花绿绿考研书之间,有这么一本砖头式的灰皮大书。不知道是受了阿兰·图灵,冯·诺依曼还是六祖惠能的指引,我发现自己蹲了下来,开始翻阅它。蹲在那里读完了前言,翻了翻内容,我已经出离惊讶了,于是抬起头端详卖书的那个人。我承认现在我想不起来他的样子,因为很难指望读这种书的人是个美女,而且当时我正在计算兜里有多少钱,这本书又能打多少折。依稀想来,那是个有些腼腆,瘦瘦戴副眼镜,表情呆滞(听起来很像形容我自己),一看就是老实理工科生的家伙。我问他这书多少钱,他显然很是思考了一阵,然后踌躇地说,二十。我很龌龊地怕他变卦,没有多说话,匆匆掏出二十块钱给他,抱着宝贝走了。现在很后悔,我觉得当时应该跟他聊聊,问问他为什么要卖这本书,这种书也可以卖的话,又有什么样的书可以留下。

在之后的两年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指引,不是地图或者菜谱那样实际的,对于生活的指引,而是一种对自我知识结构重组的指引。在这本书之前,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彼此孤立的,虽然可以朦胧地意识到其中许多东西在底层(或者高层,取决于视角)都是有共通之处,但始终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关联。而在这本书之后,我似乎发现了一根线,可以把所有我感兴趣的领域串起来,从一个主题变换到另一个主题的过程不再是一种机械的切换,而是可以找到其中的潜在关系。这种感觉很像看Escher的画 Metamorphosis I, II, III,而最后这些主题可以因由此不断变化的线索有逻辑地连成一个环。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我可以感知到什么东西在这个环之外,即那些超越逻辑的东西。我知道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这不啻一种恩赐。

所以在这个感恩节我花17欧买了这本书,还是感觉比较值的。我希望自己可以像第一次读中文版那样通读它一次,也许可以体会到那些不可避免地lost in translation的部分。
GEB及其他 | Metamorphosis

谢自邀。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很难被归到任何一个类别。不能把它归类为学术著作,因为不会有哪部学术著作会花大量的篇幅来构造“乌龟”,“芝诺”这样玩偶般的虚构人物的对话;也不能认为它是茶余饭后的读物,睡前躺在床上被一块1000多页的砖头砸到脸一点也不会愉快,至少不比被ipad砸到愉快;更不能说它是科普书籍,天啊,你看到任何科技前沿了么,里面最新的内容都是莫约一百年前的了;不能讲它是文艺读物,因为它想讲的终究是逻辑和人工智能好不好;不能讲它是理工科书,书名的三分之二是关于音乐和美术的(剩下的那个三分之一其实也来自艺术之都维也纳)。

所以,正是集异壁的奇特性造就了集异壁的奇特性。 是的,对于这本书,只有递归才是最好的描述。

不管作者绕了多少的远路, 集异壁其实最终只是一个话痨关于数理逻辑的理解。作者写到天昏地暗通篇其实也只是问出了一个问题而已, 自我涉及(递归)到底能不能成为研究人工智能乃至同宇宙本身般复杂的人脑的捷径?然而他也没有找到答案,从始至终。写了1000多页但是仍然找不到答案,可以想象作者当时的苦闷。更能从他之后出版的一系列同类书看得出他的不停探寻,比如,2000年左右还另外出了一本 ”I am a strange loop“,从书名看就能略知一二。从另一方面说,此书的学术价值也就全关乎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但是起码我们知道的一点就是,它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数理逻辑的难以描述的美。(你能想象任何一本关于数学逻辑,或者巴赫的书卖到脱销然后出了一版又一版么?!)

好吧,回到问题。我想讲下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和我的理解。

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比上面的几位都要大。大到看完后我去采访了本书作者, 道格拉斯侯世达教授。先按下不表,说说内容。

巴赫,伟大的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 以精美的赋格曲,卡农和严格的对位技巧著称于世。埃舍尔,荷兰画家(好的,又是荷兰),画极红而人近无名,可谓荷兰的金海星。他极为善于营造一股逻辑诡异而奇幻的意境。

作为两个相差了三百年的人, 巴赫和埃舍尔的作品有一个完美的结构相似性,”无穷上升“。

巴赫赋格的无穷上升

埃舍尔画的无穷上升

他们的无穷上升都是基于同一点的,自我重复,以至于自我涉及。而巴赫和埃舍尔不能想到的是, 正是自我涉及这个概念,几近摧毁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数学。大卫希尔伯特,康托,冯诺依曼(其实他应该有可能提出哥德尔定理,不过约翰君兴趣爱好太广,看到玩玩票就走了),这些天才们在其上呕心沥血,终究不能解其妙。直至不世出的哥德尔横空出世,提出不完备定理, 众人才彻底绝望。

就像人们所说,之后的,就全是历史了。图灵机,停机问题,计算理论,蓬勃发展。以至于近期的人工智能。

停机问题的一个变种

神奇的人工智能看似一个遥遥无期的梦,但是侯世达教授猜想,形式系统的自我涉及能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捷径,因为人脑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涉及,但是我们没有停机。于是就有了集异壁这本书。

再讲讲和他的谈话。时间过了很久了,现在我肯定激动不起来了,当时两天没睡着。

2011年的10月, 侯世达正好来我所在读的学校作一个关于IBM Watson的演讲(当年Watson刚赢了一个叫Jeopardy的show)。作为一个刚考完midterm的本科生,我当时正好比较闲,就临时成立一个中国学生会,一共会员3人,给侯世达教授发了一封邮件,预约了一间教室,请他谈谈对此书的理解以及写成后自己心态的变化(集异壁出版在1979年,提笔已经是40年前的事了,所以侯世达教授自己也说现在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老年人对年轻时侯世达的理解)。因为我本身是学物理的, 所以之前还要做很多准备。不过谈话很顺利,和他谈了将近两个小时。

侯世达教授

我把当时访谈的部分script放在了

这里

。在此我节选一些有趣的问题。教授本人非常风趣,他说如果他有机会,他会问Watson的第一个问题是奥巴马总统是否有质数位朋友。我觉得本质上他和Stallman是一类人,没事都会写写““GNU's Not Unix!"或者 "EMACSMakes Any Computer Slow"的递归。

Q&A

Q:Hi, Professor Hofstadter. We know that you are here at U of I to give a speech about IBM computer system “Watson”. Is that your recent research orientation?

A: No, I have to say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rying to be aware of what is going on in world of computer modes of thinking and I ‘ve always wanted to know whether things that gives a lot of press merit that press or not. I’ve taught courses over the years. I taught a course called Hype versus Hope, you know in Artificial Intelligience, in that course we tried to figure out the extent to which whether a lot of highly-touted program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or not. I’ve been interested in this question and I organized some symposia on this topic over the years. But I wouldn’t call that my major part of my research. It’s more been a kind of worry on my part. I’ve always been worried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ience unpsychologically realistic. We’ve managed to do things that seems very “human”, but we do it in a “cheap” technology and I don’t like that idea and I’ve always trying to find out..

Q:So you mean there are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our brain really works and how they try to simulate the brain?

A: I wouldn’t say that simulate the brain, but programs try to do some of the activities. So in the case of Watson, they tried to get Watson to be able to respond to questions written in English about as they called it “trivial”. Some of the claims made are that this is the deep natur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I think there is nothing like that. That is not true. That’s what my talk was about. I am just trying to give people a prospective much more skeptical then the press.

Q:Do you think we can realize the dream of Artificial Intelligience?

A: I don’t foward to, it troubles me. But I think in principle it’s possible that computers or devices… I don’t like the word “computers: because it seems to me there going to have to be things that have a lot of autonomy, but whatever they are, it seems to me that in the long run, devices, I wouldn’t call them computers. I don’t like the word “robot” either, it has certain connotations. Robots make you think of a big metallic objects that goes in a row.(with hands waving)

我的GEB

其实讲此书的细节,里面构造的各种精妙的逻辑系统,可大谈三天三夜,不过我还是吃饭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