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印象笔记(Evernote)的「标签」和「笔记本」整理笔记?

笔记本组和标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一样的分组( Evernote 的标签是可以分组的),那么如何协调这两个功能呢?
关注者
4,950
被浏览
712,895

51 个回答

2013年9月我认真思索,为自己创造了一套笔记本、标签使用系统,经过一年的实践验证,到现在感觉非常好用,所以拿来与大家分享。关于【笔记本】的部分,其他知乎前辈的回答已经非常充分了,我就不多说,下面主要讲讲【标签】的运用部分——建立高效的标签系统。

有一点我想提前强调:

  • 每人情况不同,我分享的是思路,而不是最终结果!
  • 要建立灵活的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为服从现实而不断改进,乃至重新建立!

一:建立自己的《标签基本使用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签系统的灵活除了带来“方便”也很容易造成“混乱”。我想这也是令很多朋友头疼的地方。我的做法是以实用为原则,混乱中建立秩序

为什么要提前建立秩序?很多人喜欢简单粗暴的给条目加标签,不加思索地把自己想当然的关键词就作为了标签。久而久之,标签列表变得非常之凌乱,我们来看看会产生哪些后果:


(1)歧义标签

  • “小米”同时标注《我与王小米出游记》、《小米的绝妙吃法》和《小米手机简析》几条毫不相干的笔记

(2)标签使用含糊

  • “服装”标签可能标注《优衣库23条经营理念》,也可能标注《本年度秋季最流行搭配》
  • “电商”标签可能标注《马云谈如何踢足球》,也可能标注《马云谈淘宝战略》

(3)同义词标签

  • 同时出现 “Uniqlo 优衣库” “ 优衣库 Uniqlo”
  • 同时出现 “大锤” “王大锤”
  • 同时出现 “乔布斯” “Jobs”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一列举,然后思考建立适用于自己的标签使用原则,比如我的原则很简单:

1.名称类的标签,能用中文的就不要使用英文;
2.能全称的,就不用简称;
3.就文章本身内容使用标签:绝不用“电商”标注《马云谈如何踢足球》。

可以把给自己制定的使用原则用一条笔记记下,根据需求可以随时修改。

有了《标签基本使用原则》可以消除一部分混乱了,但是距离“好用”“高效”还远远不够,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歧义标签】的例子还是无法解决,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有没有一个通用而且简单的方法?我的思路是,从几个不同的“纬度”来标注一条笔记



二:基本属性纬度

之所以叫基本纬度是因为这一累标签具有“通用性”,在使用这一类标签的时候,我建议采取“固定格式”,为的是逻辑清晰易于管理。这一大类标签分为几个小类:

1.地点:[@北京]

假如一条笔记描述了某个位置,我们用[@XX]来标注。或者仅仅是你在老家保定写了一条日记,你也可以[@保定]。有人问,有必要使用加“@”这种固定的格式吗?当然,当你在印象笔记手机APP上输入一个@时,你常用的地点标签会依此排开,再用手点就可以了,很方便——逻辑清晰、易于管理。其它的固定格式也是这个道理,不再解释。


2.场景[饭馆][书店][酒吧]……

这类标签一定程度上是辅助地点纬度使用,但不限于此。这类标签的用途非常赞,比如你曾经在网上收藏了几篇介绍上海特色餐馆的文章,时间已久想不起来,这时候只要搜索[@上海][饭馆],立马呈现眼前,耳边传来小伙伴们的赞赏声“你真是个百事通啊~”。

3.评分系统[###][####][#####]

这三个标签是用来标注一篇文章质量、有用程度、重要程度用的。我自己简单的分为了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这三种级别。这三个标签不是什么时候都出现,仅在自己认为文章值得回顾或者不得不回顾的时候使用。建议你经常回顾标示重要性的文章,并且根据掌握情况更改他的评分标签。


4.媒体[book:逻辑学导论][movie:冷山][song:最後の一葉][album:シラユキ]

我用来标注读书笔记、影评、歌词等等,当然一篇文章引用了某书的一段话我也会用[book:xxx]标签。有人疑惑,为什么要用[book:xxx]这种格式,直接用书名号不就得了。原因是这类标签特别容易出现歧义,使用固定的格式为的是逻辑清晰和易于管理。举个例子,《北回归线》这本小说其实跟“北回归线”这个名词没有关系的,我看到[book:北回归线] 这个标签的时候,我知道不会检索到相关的名词解释。其它的固定格式也是这个道理,不再解释。


5.人物:[人名]或者[people:人名]

根据我的经验发现,给笔记加入人物标签真的非常实用,点击标签[people:大锤],与他的一次出行、他空间截的照片、他说过的话立刻呈现在眼前。这样“大锤”这个人与“大锤手机”就不混淆了。

6.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子项目]

这是为补充标签系统的不足而存在的。比如我在筹划一家淘宝店铺上线的时候,涉及到摄影、电脑技术、市场分析、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点。为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我把这些不同领域的东西我是放在不同的笔记本里,当他们需要组合使用的时候,统统给他们打上项目纬度标签,非常方便调用。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活动项目标签,我用[##Doing]标签标注我临时需要的笔记,当处理完后再删掉这个标签。

7.愿望与计划(GTD) 事情[~to do] 地点[~to go] 物品[~to buy]

我会给我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想买的东西加上这个标签,这些事情我现在不必做,当我闲下来想找些事情的时候,这类标签就大派用场啦!当然,你大可以用[~ToDo]这种格式去构建自己的GTD系统,因我我已经脱离了严格的GTD系统,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8.标记系统纬度[##需要回顾][memo]

[##需要回顾]这个标签是从项目纬度进化来的,当我在复习曾经笔记时发现又些需要加深记忆的,我会打上这个标签。当我认为笔记不需要特意回顾后再删掉这个标签。

[memo]这个标签是我自己的小习惯,相当于给一篇笔记“加星”了,如果笔记里有我写过的话,我会统统打上这个标签。而且,打这个四个字母的手感非常的好~


三:细分的内容纬度


笔记的内容门类繁多,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没有一套固定的系统,这里我分享两个思路。

  • 为每个笔记本设计一套内容标签系统:比如我为我的【空间与家居 】这个笔记本就设计了[卧室、书房、客厅、厨房]这些标签;


  • 网络文章使用其自有的标签:现在很多网页都有自己的标签,可以作为参考。

一个好的标签系统,是适用于未来的、可以不断发展的,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这也是我之前求索的问题,现在有了眉目并在继续探索中,分享一下我的使用习惯,希望能带来一些帮助

我对Evernote的定位是我的SecondBrain,基于此,我利用笔记本与标签对我的SecondBrain进行了结构化,具体思路就是:

  1. 用笔记本系统建立以目标区分的类,笔记本系统能使存储结构化,是静的,方便主动翻阅
  2. 用标签系统标记笔记的动态属性,标签系统能使复用更便捷,是动的,方便被动搜索.

关于笔记本系统的使用,上一张图胜过万语千言:

我用笔记本体系将我的SecondBrain分成了6大块,它们依次是:

0 - InBox 信息输入区

1 - Idea&? 灵感记忆区

2 - ToDo 任务管理区

3 - 工作状况 工作区

4 - 自我提升 学习区

5 - 用心生活 生活区

其中前三个区域所有碎片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最终都要落实到后面三个笔记本组内存储

--------------------------------------------------------------------我是SecondBrain里的一道神奇的分割线,通过区分笔记本体系与标签体系,SecondBrain里的时空在旋转-------------------------------------------------------------------------

关于标签系统,我现在主要标3类标签,以下按重要性列举:

a.进度:这种标签是我使用标签体系的重中之重,先说一下怎么打:

  1. 未经整理直接存储的笔记标记为「raw」,复习编辑过一次的替换标记为filter1,依次替换为filter2…,可以定稿的笔记标记为「bingo」,这么做的意义就是方便整理,加强复用
  2. 由于我每天安排了固定的时间(入睡前半个小时)整理笔记,有时候一天输入的笔记较多,并不一定全部要整理的清清爽爽的,这样会加重FirstBrain负荷,所以依紧要性决定是否为笔记标注「!」,标注有「!」的笔记则优先整理
  3. 有时候一条从网上截取下来的信息会有内容更新,比如,知乎上关注的新问题,当我需要跟进这些更新内容时,我会为进度标签加上「++」

综上,我的进度标签经常是这样的一些:

「!raw++」「!raw」「raw++」「raw」

「!filter1++」「!filter1」「filte1r++」「filter1」

……

「bingo」

当然,这三者可另排序,也可以分开使用,还可视自己的需要不标注「!」或「++」…毕竟evernote只是一个工具,根据为它的定位去使用才能体现使用它的意义,若为工具所累还不如不用

b.主题:即关注的焦点,比如我的主题标签里出现频次较高的“微博运营”,“javascript”…,主题标签主要是查找相关文档(evernote本身搜索功能很给力,所以这个就显得有点鸡肋),明确关注点(标签组在此处大有可为),结合笔记本系统进行分类深化——其实主题标签的核心意义在于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c.感受:比如“嗤”,“赞”,“醒”,“乱”…,这种标签能够引起情境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复习,和减少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精神清醒又比较闲的时候你可以查阅一下标为“乱”的笔记,情绪低落时可以查阅标为“嗤”的笔记…;

(此外,以前我记一种来源标签:比如“知乎”,“微博”,“爱范儿”,“百度文库”…(“原创”可不记),但evernote能自动记忆链接,当我把这类标签中具有提醒更新意义的符号「-」整合到进度标签后,这种标签就被我彻底废弃了)

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其他的属性,不过不建议每条笔记都打3条以上的标签,因为这样会增加记笔记时的焦虑感,像我现在形成了记标签时只想着“进度-主题-感受”这样一个顺序,标签就顺理成章不假思索地记下了,却为以后的复用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抛了个砖,希望大家用这块砖砸我,以让我更清醒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