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印象笔记(Evernote)的「标签」和「笔记本」整理笔记?

笔记本组和标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一样的分组( Evernote 的标签是可以分组的),那么如何协调这两个功能呢?
关注者
4,950
被浏览
712,89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我在“

Evernote的tag功能如何使用最有效?

”中回答过类似问题,细看一下,应该更符合此问题的答案,我就再贴一次吧。

(补充一句:永远不要报有一劳永逸的想法,笔记管理与标签管理决不可能一次(或预先)就做得完美,只有相对适用,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以符合要求,重点应放在清晰使用规则上,而不是想着完美管理的最终方案。目的清晰,懂设置规则,即使需求随时变化也能得心应手加以管理)

------------------------------------------------------------------------------------------------------------------------------------------------

文件分类是纵向结构化的思维,标签管理是为了能做横向联系。

一、文件管理

Evernote虽然是知识收集的容器,可以整理归纳,但重点应放在触发行动上。要不然,Evernote又回到了那种“狂下资料又重来不看,到最后也用不上”的老路上。可通过纵向的文件分类,和横向的标签管理完成。

【文件分类】

“01行动”

00便利贴:和项目开展相关的待办事宜(与生活琐事的待办,与项目无关的工作琐事待办区别开来,这类的todo list,用专门的doit软件管理)

01工作板:需开展的工作项目,只存放项目大纲或行动步骤。(也可链接思维导图格式)

02写字板:工作的灵感,未来有可能开展或细化的项目(简单的几句话,但需定期回顾细化)

03工作室:工作项目开展需要应用的框架、流程、方法论,如项目管理的5大流程和9大知识模块 图,可对应每个项目所需的方法、框架、流程等

04私生活:计划做的个人生活项目,如学习吉他、学习外语,学做意大利菜,某个国家、城市的旅游等。

"02.专案”

与“工作板”中的每一个项目一一对应。这里放着的都是参考资料(或每个项目分支的原始材料)

“03.练习”未来计划要做的事,存放收集的资料等,资料收集足够开展行动时,可将此组中的某个项目移动至“02专案”,并在“工作板”中列出详细的项目开展大纲,继续细化补充项目开展材料。

“04日记”可对应”01行动“的“工作板”和“私生活”,将工作或生活项目中的感悟列入进去。知识管理不光要用于“建立知识资料库”的显性知识,也要补充个人经验相关的隐性知识。

“06生活”可对应”私生活“,是私生活项目开展的原始材料,例如储备的旅游攻略,菜式做法等。

”07封存“可对应”工作板“,是每个项目完成结案后,需储存的项目资料。例如,一份项目结案报告,一份分析报告等。已封存的项目,可相应的删除”工作板“中对应于的某个项目。


二、标签管理

  1. 简单的说,标签的设置的思路,应该是:文件虽然分了类,但各类别之间(或该类别里面)依然有横向联系,故需要设置一组便签来建立这样的横向联系。
  2. 另一个关键点是,文件分类最好是事前做,能有层次的做简单分类即可。即先分类,再往里面放内容。即使调整也不会有大调整,如果后期觉得整个结构化分类的思路是错的,再想重新架构的话那会非常麻烦。而标签的分类设置则可以事中或事后,刚好补充文件分类的弊端。如果想清晰分类,应该应用标签来进行,而非大范围的更改文件分类。

便签设置分两个类别,一是为项目开展而设定,二是为项目开展的资料收集整理所设定。

1、第一种为项目开展而设定,可结合GTD进行。这是用GTD的理念让工作开展发生横向联系,而不用太在乎文件分类,因为你一天的工作就是为了完成这些todolist的项目。(具体参考

怎么同时充分利用 Evernote 和 GTD 类的软件?


2、第二种为项目开展的资料收集整理所设定,可按照归纳和演绎的套路设置。这类标签设置相对复杂点,但掌握基本规则后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任何将大量资料应用于某个具体项目开展的过程,都可以按照归纳和演绎的套路进行。所以标签设置也可按照此思路进行。

例如,我为了写一份”社交网络的商业模式分析, 设计与创新”的报告,专门分类设置了文件“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用来存放相关的资料,但如果我不把资料清晰分类的话,后期的撰写工作将会非常麻烦。而另一个问题也来了,如果我按照文件分类命名的思路,将死得非常惨,一是非常复杂,二是资料收集是随时进行的,我可不想花太多时间在不停新建文件分类上。如何做?

1)归纳----可按共同属性找资料间的横向联系来设置标签。

归纳的过程是将事实和观察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怎样在各种资料的特殊性之间建立横向联系,以方便后期从资料中提炼出一般结论,办法就是找不同资料的共同属性,然后归纳整理出各种材料的特殊属性。

具体办法是:

  • 共同属性用【标签组分类】完成,而特殊属性是用【分类下的标签】标注各种资料,即在资料上留下标签的是辨识这个资料特殊性的关键词。

  • 【标签组分类】只是结构化分类整理,可提前按共同属性设置,类似文件名分类命名,不在资料上直接标注。而【分类下的标签】则是随时添加和调整,可直接标注在各种资料上。

【便签组分类】以“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资料文件为例

”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立足点都在现有各网络社交应用类产品,但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每个产品功能都各有特性,既然是做商业模式的分析,即需要围绕某个企业的产品甚至产品功能来展开,这样才能自成逻辑,也需要将所有网络社交类产品做横向比较。所以办法是依据企业、社交产品、产品功能三个维度来设置”标签组“(有个技巧是:在”标签组“的前面需加上数字或字母,方便录入和查询

【分类下的标签】


2)演绎--可按启发思维(或启发行动)的关键词进行。

演绎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一般性前提中得出具体的,符合逻辑的结论过程,换句话说,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项目开展的资料收集是为了资料划归到一个框架流程中,并应用某个结构化的工具开展。

具体办法是,找到合适的工具用于开展项目,例如,项目管理的5大流程和9大知识模块。还是以”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为例,我是以商业模式画布的9大模块进行撰写,所以这些资料应该都将启发我将资料划归到商业模式的9大模块里。

  • 【标签组】:设定一个框架流程(或结构分析工具),本例是用”商业模式画布“,用于标签分类,不标注 在资料上。
  • 【分类下的标签】:具体的细分模块或思维启发,标注在资料上。


哪位朋友有更好的办法,盼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