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美学的观点理解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

关注者
715
被浏览
431,717

56 个回答

以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创作背景
·达达主义
·与安格尔的《泉》对比
·艺术史逻辑
·对艺术史的影响


1、创作背景

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磁小便器,匿名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这个小便池是他在商店买的,他只是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由于这是一次公开展览,所以尽管一些艺术家表示抗议和不满,但是都不能阻止杜尚展览自己的作品。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释学喧闹。实际上,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

2、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Dada或Dadaism)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涉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的具体表现。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因此,这场运动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而非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运动”。

达达主义者认为战争与人们过度强调理性有关,因此呼唤非理性、虚无、荒谬、混沌、无目的、无意义,主张依靠直觉创造艺术。

杜尚是达达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他包括《泉》的许多作品被艺术史家划归达达主义范畴,它们是杜尚反美学、反传统、反艺术的观念的体现。

杜尚还有许多达达主义的作品,比如《下楼梯的裸女》

《现成的自行车轮》


在一块大玻璃上进行的创作《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


《L.H.O.O.Q》,也叫《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等等。


3、与安格尔的《泉》对比

安格尔的《泉》


安格尔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艺术要脱离现实。

众所周知,安格尔的名作《泉》,几乎是唯美主义的典范。而杜尚却把同样的命名赋予了“不堪入目”的小便器,从而彻底 粉碎了传统意义的“美”。而且他还宣称,这件作品的外缘曲线和三角形构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别无二致,而它那柔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与古希 腊的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样。 通过这件玩世不恭的作品,杜尚向传统艺术概念发起了极为尖酸刻薄的挑战。

4、艺术史逻辑

有人指责杜尚是剽窃现成的制品,他则辩解道,是否由作者创作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选择了它,并“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

这种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也并不是杜尚首创的。

毕加索是“ready make”这种艺术的先驱者。

5、对艺术史的影响

《泉》表现出的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讽刺了当时的艺术现实。 此前的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起码承认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艺术起码要表现美。而《泉》的出现,则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被否定了。

杜尚是当代艺术的鼻祖,他突破了格林伯格一丝不苟的结构化的武断定义,突破了精美的形式主义和极少主义。

杜尚突破了现代艺术,开启后现代、当代艺术,并且影响了波普艺术(Pop Art),开启了艺术品传达了思想观念的先河。而当代艺术以思想观念为主流,可以说这是二十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史观点。

“无论穆特先生是否亲手制作了《泉》都无关紧要。他进行了选择,把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放在这里,在新的标题与视角下,原本的使用意义也因此消失了……他创造了关于这件物品的新观念。”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这也印证了杜尚是当代艺术的鼻祖。

库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是这种观念艺术的典型代表。

波普艺术代表艺术家受到《泉》的影响创作了《坎贝尔汤罐头》系列。


还有布鲁斯·瑙曼的《喷泉自画像》


在1966年的摄影作品《喷泉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Fountain)中,瑙曼将自己化作喷泉从嘴中射出水柱,这像是对杜尚喷泉的一种思考,艺术家在这里将自己的身体换位为材料运用。

以上内容来自学校通识课西方美术与观念及网络(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如有知识性错误或逻辑问题欢迎指出(以免误导知友,毕竟我不是美术专业==这个我是为期末考试准备的==)

杜尚的核心理念本来就是反“视觉艺术(retinal art)”,即那些愉悦眼睛的艺术品,以及那套千百年来艺术家惯用的创作模式。

所以如果我们要欣赏杜尚的代表作品《泉》,本质上是无法用“美学观点”来理解它的,因为这件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反传统美学。

用杜尚的话来说,他不想再创作愉悦眼睛的作品,而要创作服务于脑袋的作品。

这就是概念艺术的开端。从这一刻起,艺术开始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概念艺术,相比视觉艺术,强调的是概念。举一个例子,艺术是个体在所处环境中的自我表达,那么我,一个打工人,为了表达自己昂扬的奋斗精神,可以画一幅画,里面是金黄色灯光下我面带微笑挺直身板敲键盘的样子。这是视觉艺术。

再举一个例子,我加班加崩溃了,到公司楼下花坛里把键盘砸了,然后把键盘碎片铲起来,放到画廊里的白色展台上,贴上一个作品标签《生活》,啪,一件概念艺术作品就这么诞生了。这件艺术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美学价值,而是概念价值,那些看不懂这件作品但还愿意阅读墙上巨长作品描述的观众会知道,oh,原来这件作品是在表达一个打工人在996时代的反抗精神。

当然更多人会选择直接皱眉走掉,然后感慨现在的艺术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这都要感谢杜尚,当年他也是这样让艺术圈皱眉的。

1917年,纽约,一家名为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的组织宣布举办一场画展,这场年度画展的目标是支持先锋艺术,任何人只需要支付六美元的会员费用,就可以提交和展出作品。当时杜尚也是这家机构的创始人之一,接下来他干了一件很鸡贼的事。

杜尚搬来了一座最最最平凡的小便池,然后把小便池调转90度摆放,并在它的陶瓷表面签上假名“R. Mutt”,一件“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

杜尚在没有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提交了这件名为《泉》的作品。

然后众所周知,小便池被画展组委会拒绝了。组委会坚称《泉》不是艺术,紧接着杜尚就跳出来,说这个组织根本就没有它宣传的那样开放啊,然后立马退出了该组织。

在杜尚一流的炒作下,组委会的举动也惹怒了当时的“达达”艺术家。

这里多说几句,二十世纪初的欧美艺术圈是百家争鸣的状态,各种艺术流派同时存在,交织发展。就拿杜尚来说,他就或深或浅接触过“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等流派。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摄影技术的出现,科学科技的进步,都让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相机的出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艺术家们突然发现自己不再需要把人物和风景画得像了,他们必须重新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莫奈用朦胧的色块捕捉工业城市里转瞬即逝的瞬间 —— 这是印象派。

塞尚挑战传统的透视法,用颜色表达空间 —— 这是后印象派。

毕加索用多个视角看一个物体,画出看上去支离破碎的人物和景色 —— 这是立体主义。

......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看东西”的更多可能,而这些可能都是机器无法做到的,也让艺术家们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以及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流派中,达达主义诞生于一战时期(1914-1918),达达主义艺术家反对逻辑,理智,战争,还有一切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关的美学,这群艺术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着看似荒唐的表达。

只要是反传统的,就是达达的。

可以看到,达达主义的理念非常宽泛,所以在那个艺术流派交叉纵横的时代,达达很快又细分出了新的支流, 或又再次汇入其他各大流派。

与其说达达是一种艺术风格,倒不如说是一种反抗精神。达达主义的理念就是反传统艺术(anti-art)。达达希望打破传统,建立全新的艺术概念与文化。

回到杜尚。画展组委会拒绝展出小便池的消息在达达艺术家间,乃至欧美艺术圈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泉》在艺术史的长河里,就这样化为了代表概念艺术开端的标志性作品。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早在《泉》以前,打破传统的思潮已经四处流淌,无数流派与尚未被后人归纳为流派的艺术家,都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思考艺术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的眼睛之于机器有什么不同?自己置身于这个时代,为何还能被称为艺术家?

无论如何,这是艺术史上的关键时刻。第一次,艺术家们推翻艺术几千年来的古老定义,即:一件作品只有经过艺术家的手,它才算作是一件艺术品。

《泉》代表着一种颠覆性的崭新理念:只要艺术家选择一件作品成为艺术,那么它就是一件艺术品。

艺术家的意志高于双手。艺术家的概念凌驾于视觉。

“艺术家的选择就可以让一件平凡的物品上升为高贵的艺术品。”杜尚如是说。围绕这个概念,杜尚还把除了小便池以外的许多日常用品搬上展台,以此来挑战传统艺术理念。

比如在《3 Standard Stoppages》这件作品中,杜尚准备了三根一米长的线,将它们沾上颜料,分别从一米高的地方松手,让线自由落体到地面的油画布上。然后再将这三根随机的线条制作成通常用于“规范”距离的一米长尺子。

杜尚一直对“运气”的概念很感兴趣。艺术家的选择即是运气,由艺术家抛出的三根线,最终化作三把形状截然不同的尺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艺术家有意或无意的选择,本身就赋予作品意义和独特性。

今天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当你把一颗苹果放在舞台上,邀请观众注视它,那么此刻它也就成了艺术。场面一下子在艺术家面前打开了,也可以说是艺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万物皆可艺术。

然而当这样的观念终于开始趋于“传统”的时候,下一波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就会出现。不断表达对现状的感受与不舒适,不断去推翻前人留下的传统,才是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