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有什么背后故事?

嗯,点进注册页面的时候相当喜欢这种设计风格。 简书
关注者
2,924
被浏览
760,072

99 个回答

我们现在和简书在一个地方办公,距离近到基本上我在自己工位上拉手雷,他们就全军覆没了。

对他们团队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富帅,一水的iMac,还有各种送书活动。@林立 也是个十足文艺青年+geek。这点从人的风格就能看出网站的风格。

「简书」是一家什么样子的网站?

网站很漂亮。

简书有两个大的版块:简书社和简书笔记。前者是文章的分享部分,主要靠专题推荐、好文推荐和文集推荐来做文章的分类推荐,并且有Timeline去推送好友动态;后者是给写手专门准备的写作平台,还专门提供了一个预览模式和写作模式,其中还有富文本编辑和Markdown两种编辑器供用户使用,基本上在我知道简书后就逐步抛弃了Mou。

有什么背后故事吗?

团队貌似只有7人,其中有一个妹子,就在@林立 背后。这算背后的故事吧?

网站整体来说还属于比较早期,内容确实不是很丰富,但也绝对不乏高质量的文章,很像早期的知乎,靠着一些高质量用户保证早期质量的同时小步快跑。

最后附图一张,路飞背后就是他们:

作为不成器的前文艺青年,我去过简书,也在简书写过一段时间的文章。

我觉得简书这个APP相当于今日头条的反面,如果说今日头条是靠人工智能来推荐文章、视频、图集的话,简书就是完全靠编辑个人喜好来推荐文章、图片。

简书的审核推荐机制是,各个专题的编辑将文章推荐给所谓的首席审稿官,然后由首席审稿官来决定是否推荐一篇稿子。

所以,本质上,简书是一个集传统编辑审核制,论坛版主制大成的这么一款产品,各个专题的编辑,总编辑自己的阅读水准,阅读品味决定了简书这款APP中哪些文章可以得到推荐,或者收入电子书。

那么,究竟是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还是简书的编辑推荐制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呢?

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



这就是简书这款APP给我的推荐页面,主要是一些春花秋月,儿女情长,大学生活,励志鸡汤,散发着一股浓烈的矫情劲儿,然而非常可惜,其中没有一篇文章是我愿意看的。

显然这所谓的编辑推荐制完全没有抓住我的心。

我们再来看看今日头条给我的推荐。

有的人认为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推荐比较LOW,其实也不尽然,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的喜好,如果你喜欢在今日头条看比较LOW的信息,它当然会源源不断地推荐这方面的信息给你喽。

比如我,我自己非常喜欢看一些历史,科技,时政,以及医学相关的内容,所以今日头条主要推荐了这方面的信息给我。当然质量不一。



毫无疑问,这种推荐方式的确抓住了我的兴趣点。

问题在于,许多文章的深度不够,深度不够的话,会使得读者对这款APP的依赖大大下降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抓住读者兴趣点,也比较有深度的推荐方式呢?

有的,那就是知乎的推荐模式。

知乎也是没有编辑推荐这种说法的,但是知乎的首页却几乎都是我想看的文章,而且颇有深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运用的是大V推荐制,和关注人推荐制。

你关注的人,往往是一些和你感兴趣的人,那么他们喜欢看的文章,点赞的文章,点赞的问题,或许也会打动你的心。

这种推荐方法,有很高的价值,我们来看看知乎给我的推荐首页:



确实,知乎推荐的,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且颇有深度。

但是,知乎也有问题,就是许多非常好的文章,回答,如果不被大V或者你关注的人挖掘出来,你就很难发现它们。

哪些点赞狂多的回答,往往都是抖机灵。

所以,是不是会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呢?比如由智能推荐,和你关注的人推荐,两种推荐方式并举?

或者这就是今日头条现在正在探索的,人工智能推荐制,和“向粉丝推荐”双规制吧。

总的来说,简书,今日头条,知乎三种推荐方式中,最没有前途的就是简书的推荐方式。

因为,它其实就是传统的编辑推荐制。

而且编辑限于他自己的学识水平,阅历,个人喜好,会对读者的喜好出现偏差。

这些编辑,可能会以为他们的读者就是喜欢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嘻嘻哈哈,插科打诨,其实,他们的读者未必喜欢这些。

而且从简书的首页推荐看,虽然简书的编辑官们看似高冷,但骨子里是渴望贩卖热销文章的,只是他们出的书,卖相不尽如人意而已。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他们会对读者的判断是千人一面的。

我曾经给他们投过稿件,他们很快拒稿了,给我的回复是:

简书面向的读者大部分是80、90、00后的年轻人,语言要活泼有趣些才好。

我自己看了看其他平台的粉丝分析工具,发现喜欢我写的中医系列的朋友主力军恰恰就是80,90后:


而且许多读者给我反馈,让我保持这种比较严肃的文风。实际上我自己每天捧读的《 汉方诊疗三十年 》、《伤寒杂病论》就是非常严肃的著作啊。

可见,虽然是80后,90后,彼此是不同的。

你想象中的那个80后,90后,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80后,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