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对于译本解释说:“研究世俗学问,情欲一天比一天增多;学习大道,情欲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有点疑问。 --- 还看到一种…
关注者
1,085
被浏览
364,816

366 个回答

先建一个基础的概念空间: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

然后我们还是回到字面的意思:

学习(或者说研究),得到的信息就会增加。为道,就是贴近大众的想法,就要抛弃自己的观点、概念,手上拿着的信息就要减少。用大众的观点不断削减我自己的观点,我就贴近“众人之所欲”,然后我就可以实现无为(无为的解释:

无为到底是一种什么为? - in nek 的回答

)了。

比如,我负责组织一个春游,比较了几个附近的旅游点,我觉得可以去游长城,星期天早上在清华门口集中,可以包一辆车,要3000块包一天,每人出100块……等等。这些是我做的分析,我做的攻略。我查必应知道友盟租车可以提供这种服务,我研究过相关攻略还知道得买保险,还从老妈那里知道要带保济丸,风油精……这叫为学日益,因为信息在不断增加。然后我把计划提出来,有人就说了,“不用包车,大家都有车,自己开车就好了”。有人说“不好,这样不好组织,也危险”。这时我就说:“对,你们都对,你们互相K一下?”。等他们K够了,包车还是开车,就有结论了。然后开始K出钱,说不定还要互K一下去哪里……这样,我的个人观点越来越少,虽然我有不少学问,但那些不是我的欲,我的欲是“去春游散散心”,你们的观点只要可行,我都可以接受,关键是底线在哪里。所以,损之又损,我就拿到大家的底线了,这就接近无为了。看起来最后做的是大家想出来的主意,其实干的是我想干的事情,不是我出来说这个事情,你们还宅在家里玩手机刷知乎呢。

- Kenneth Lee

追求学问,越来越多,比如知识、理论,因为这些是对世界的分析性把握;

追求道,却越来越少,因为道是对世界整体、本源的更高体验,它就是全部、整体,也就是一,道家称为“抱一”,所以越来越少,乃至于达到不动意识的境界,不动意识,就能体验到与天下万物合一。


四十七、四十八两章讲了老子的方法:即静坐内观,清空意识,以便体验更高的意识维度。这种方法,即道教内观。它与佛教的禅定、印度教冥想的方法内核是一样的,都是减少乃至达到停止日常意识、意念,进入某种恍惚的、特殊的意识状态,达成与万物合一的神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