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新兴的女性移动社区(如新氧、美啦美妆、辣妈帮)都在用类似论坛的形式,而没有采用类知乎的形式?

觉得知乎这种形式更容易激励用户贡献内容,命题作文比开放容易,问答也好做人肉运营。另外内容也好整理展现。所以好奇为什么垂直社区没用这种形态。
关注者
1,510
被浏览
101,639

57 个回答

作为新氧创始人,11年PM经验的产品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个产品选型的问题。

当你在构建一个产品时,你其实是在构建一个规则

比如百度希望构建的规则是按每个网页对于搜索者的价值进行排序,价值越高的排序越靠前,但正如你所知,医疗行业特别是整形行业是百度的大金主,所以基本上你搜整形类关键词,这个规则就变成了“谁给钱多谁靠前”,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规则。

另一类医疗产品如好大夫、春雨医生的产品形态是医患问答的形式。一个患者提问,很多医生回答,患者可以从多个回答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我们分析一下,这种问答产品隐含的规则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谁回答问题多,谁的曝光就多”。

这不是一个好规则吗?奉献越多的人得到越多的回报,很公平,也能带动社区整体活跃度的不断提升。

但不要忘了,“整形美容”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医疗行为,这就让我们在做产品选型时不得不考虑更多。

讲个故事,小明从医院院校毕业五年了,在一家公立医院的整形科室工作,科室有一位主任医师,两位副主任医师,小明之前工作不满五年,职称是住院医师,不能独立做手术,只能给其他医生当医助。今年刚刚晋升了主治医师职称,可以独立做手术了。小明信心满满,决定今年一定要好好干,给自己的事业开个好头!

但是患者从哪儿来?公立医院是不缺患者,但每个科室的患者是主任分配,通常都是优先主任来做,其次才是分给副主任,主任、副主任都做不过来的,才会分给主治医师轮流去做。(整形外科医生的奖金是跟手术挂钩的,大约是每台手术金额的20%~40%,做得越多收入越高)

小明想,以我的资历,等医院的分配是分不到我这儿多少患者的。不过没关系,咱们年轻人,网络玩得溜啊,各种网站、App下载一边,挨个注册,回答问题,凭咱的专业知识,高涨的热情,亲民的语言,个人品牌打造是分分钟的事儿啊。那从网络上来直接找我的患者,当然就是我来做,别人总不能跟我抢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小明的努力下,很快就在几个医患问答平台上小有名气,大家都觉得这个医生不错,回答问题非常有耐心,讲解得非常细致透彻,又亲切,人长得又帅……,慢慢也有越来越多患者慕名而来指定找小明做整形手术。

效果怎么样呢?

整形外科手术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熟能生巧在这里当然也适用,今天北京双眼皮做得最好的八大处的XXX医生,当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据说也是做十个坏八个。

所以结果你知道了,小明是个好医生,但毕竟经验不足,很多患者可能没有那么满意,自然而然就会在网络平台上发泄他们的愤怒,慢慢的大家就觉得在这种平台上找医生不靠谱啊,这里最活跃的那些医生手术质量不行啊,就光会说……

所以以活跃度来决定曝光度的这种规则,在医疗行业可能不太行得通,而这恰恰是很多问答平台背后的逻辑。

至于新氧是如何做产品选型的,新氧要构建的是什么规则?跟这个问题无关,有人感兴趣我再回答吧,谢谢。

不分析用户和需求就直接跳到产品形态,统统都是耍流氓╮(╯▽╰)╭

简单调研一下可以发现,不光是问题中这些移动社区,大多数(垂直)社区,基本都是论坛的架构。Why?

用户在社区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类:

  1. 表达自己
  2. 寻求帮助
  3. 寻求认同
  4. 帮助他人
  5. 沟通互动
  6. 消费内容

在论坛里,只需要发帖/回帖两个操作,就可以满足以上所有需求,多么简单!论坛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XD

  1. 表达自己:发帖、回帖
  2. 寻求帮助:发帖、回帖
  3. 寻求认同:发帖、回帖
  4. 帮助他人:发帖、回帖
  5. 沟通互动:回帖
  6. 消费内容:看回帖量高的帖子

对比知乎,要满足这些需求,需要提问、回答、评论、赞同、反对、关注,门槛一点都不低。

  1. 表达自己:回答、评论
  2. 寻求帮助:提问
  3. 寻求认同:回答、赞同、反对
  4. 帮助他人:回答、评论
  5. 沟通互动:评论
  6. 消费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人

以上的对比略简单粗暴,不过结论很明显,对于列出来的这些用户需求,论坛满足起来简单,用户更容易上手。

那为啥知乎要做成这个样子,产品经理 XXX 了吗?【对不起同行总是容易相黑orz……

当然不是。一方面论坛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 只靠回复进行内容过滤,手段单一
  • 人数过多后信噪比下降,用户找有价值内容不易
  • 内容容易圈子化、水化
  • 内容生产者容易和圈子一起流失

论坛用自己的方法(版主干预、垂直化、新陈代谢……)来缓解/解决这些问题。知乎的各种机制,也是在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用户对内容的要求不一样。闲逛还是寻找高质量内容?更注重内容时效性还是内容质量?闲聊还是认真探讨?这些都会影响具体的社区机制和最终的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