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产品在没有太多运营资源的情况下自己运转起来?

举个例子,比如滴滴打车初期。如何在没有任何补贴优惠的情况下,让司机和乘客都用滴滴
关注者
552
被浏览
23,915

16 个回答

作为一个纯白手起家的人,我觉得似乎有些东西可以分享一下。

——————————来吧————————

1.学会让别人获得比你多的利益,这个很重要。

2.学会提供双重利益,即即时利益和发展利益。这会让贪便宜的喜欢你,也会让有远见的人喜欢你。

3.学会让别人知道你的利益,任何人都会自作聪明去揣测你怎么盈利,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主动让别人知道,你的盈利方式。这会让你获得更多的信任。

4.学会帮助别人,没有比帮助别人更能获得支持的。不要说别人不需要帮助,没人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比如说出租车,如果愿意,你可以帮助他从每天300元赚到每天500元,怎么帮?想办法呗。没钱,除了动脑子,你还想干嘛?

5.学会互动,互动不是BBS拉人什么的,任何产品都在论坛拉人,你们当论坛是什么?互动是认真倾听别人,认真谈论某一个话题,最后告诉他:“我在做这个APP,你帮我试试呗,看看喜欢不。”而不是直接无脑进去,复制粘贴一条广告:“XX软件帮你解决XX需求···”

6.学会培养,没有哪一个APP是完美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不倒的,但培养出你的忠实粉丝(脑残粉),能帮助你完成最人性化的设计,也能帮助你克服不利舆论,甚至形成独立的水军。

7.学会忍耐。当你不能够像土豪那么出手阔绰时,唯一的方式,就是更多努力。就像是网络游戏,可以用钱买装等,也可以用努力去拼装等。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很多人不是死在了耐心,而是死在了信心上。

8.最后,学会差异。如果你的项目是和别人走相同路线的,请自动忽略我以上说的话。项目的差异,在于人群定位、需求和个性、文化等的不同,你不能像小米玩发烧,你也不能像腾讯玩第一社交,但你可以做他们忽略的。我一直在给创业者们说,市场是一个蛋糕,但前期不要去盯着奶油,有时候草莓和巧克力更好吃。

—————————还有————————

团队是我特别想说的,我曾经就因为缺少一个信赖的团队失败。

我以前一直认为,我要的团队,一定是最高效率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后来,我的团队,最终是最平凡的。谁都不会想到,我的团队,没有研究生,甚至还有大专毕业。但我很荣幸我有这个团队,因为他们都相信我,异常相信我,从而让我打造了一支我认为可以与豪强一战的团队。

真正的团队,不是聚集最强的人,而是磨合、成长成最强的人。如果你不能培养自己的团队,如果你不能让自己的队员成长,如果你不能给他们归属感和荣耀,那么你不是一个合格的BOSS。

当你有了一团队,就算没有大量的资金,但你有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团队,是唯一与金钱对抗的力量。

————————补充线————————

既然是补充的,我就不1234的罗列了,补充一些事而已。

我不推荐做线下活动,其实线下活动的经费普遍算下来,还不如线上活动有效率。毕竟是互联网产品(单纯说滴滴),如果在缺钱的情况下,要想普及重点城市(一线、二线或是三线),无论是哪一线的城市,都要做区域,投资太大,根本玩不起来。

当然,这不是我要补充的,我要补充的,是对上面罗列的东西进行解析。

我们的前提是,有产品(假设很好,如滴滴此类),没钱。

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有如下几样:

①寻求用户;②培养粉丝;③增加市场份额;④打造口碑营销;⑤寻找第一轮投资。做到这一步,前提中的“没钱”,就不存在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问题的结束。

那么既然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接下来,就是要知道怎么做。

我喜欢把任何东西都分为三块:

1.做什么;2.怎么做;3.怎么做好。

很简单很粗暴,但对我而言很实用。

废话不说,开始说怎么做的问题。

首先,用户不会自己上门,你也不能用钓鱼的心态,放点诱饵(比如送五元)之类的就能成为你的用户了。第一批用户很重要,而成为你的用户,他们能得到什么?凭什么成为你的用户?

于是,你需要用足够的诚意并加以利益,给予这群人存在感和价值。人其实很简单,存在感和价值感一旦膨胀,谁都觉得有尊严。别让人以为你占他的便宜,相反,你要让别人以为他占了你的便宜,这样就能拥有第一批客户。比如说,某免费通话软件,内测期间多次跳票,直到现在依然有人在等待,因为免费就是他所获得的利益。他通过某免费通话软件,可以节约每个月好几十的话费。

用户找到了,接着就是培养成粉丝。

用户和粉丝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用户单纯是使用者的关系,一旦遇到更好的,就会离你而去。但粉丝却不仅仅做你的产品,更多是对你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就可以把无数用户培养成水军和脑残粉(抱歉,请允许我这么说,找不到更好的词语了。在这里完全是褒义词,如果一定要误解,喷我吧。)

粉丝会带来很多好处,尤其是口碑营销和粉丝经济。人家小米从始至终就玩这个,现在人人都在跟着学,人人都学不精。但不代表不能做,恰恰相反,最起码说现在这个年月,小米的粉丝经济和口碑营销绝对是最优秀的。

通过这样的途径,你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增长了。不过不要和土豪比,土豪们可以一掷千金,一瞬间完成市场份额的超越。任何一个新产品,只要足够有钱,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最多的份额。只是后期,这么膨胀的份额他能不能消化,就是他的本事了,其实我恰恰不认为砸钱好。任何产品都需要大众接受,就算砸钱一次性吸引了好几亿人使用,但用下来大家觉得不好,自然会放弃(类似微信电话本),原因有二,①太过于膨胀,无法消化;②没有及时把用户转化为粉丝。

牛吹得有点歪了,扶正了继续说。(这绝壁是我回答得最多的一篇,因为我是从失败者走过来,太TM知根知底了。)

有了市场份额,你就有了底气,什么底气?融资的底气!滴滴不是一日建成的,人家融资都融了好几次。从几百万到几十亿,经历了三还是四次(忘了,懒得百度了)的融资。

拿下融资,恭喜你,事儿办好了。不过别得意,这只是刚出新手模式而已。对,没错,仅仅是刚出新手模式。接下来的玩法,就是你的了,一步错,全盘错;一局丢,满局输。

好了,回答到这儿,能全部看完的都是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有各种心的人了,我为你们点赞,我的赞,你们随意。

谢邀。

刚好手头有经历过2个产品运营渠道资源从零到一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公司(或产品)在初创阶段会面对的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初期能够接触的运营资源极其有限,因此需要对运营渠道进行拓展,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因此我们将重点定位于“需要在挖掘产品其他运营渠道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冷启动”。并将问题从“了解自身产品属性”,“实现产品(运营)冷启动”,以及“拓展挖掘其他运营渠道”三方面进行拆解,希望最终能够解答问题。



一、 了解自身产品属性


前面的朋友在回答中提到了像找媒体网站的编辑对产品进行介绍,开展市场和用户调研,持续优化核心产品,积累种子用户进行运营等各式各样的运营渠道。


但是我认为,运营产品的方式和渠道千奇百怪,但一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属性及推广目的,从而找到成功率最高的运营渠道和运营资源

(在这个阶段肯定是把精力放在效率最高的运营资源上,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产品分为很多种(工具类,娱乐类,业务类,社交类),但是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产品认知模型,即认知门槛×信任门槛,用它来定位不同的产品,方面我们明确不同的运营渠道。


最开始放结论,后面再讲为什么

1. 低信任×低认知 = 渠道推广(任何能够增大曝光的渠道即可)
2. 低信任×高认知 = 内容推广(如软文,重内容形式的广告等)
3. 高信任×低认知 = 利益推广(主流以“分享”形式展现用户可得的收益)
4. 高信任×高认知 = 线下活动(如展会,地推等)


1. 低信任×低认知

大部门的非付费产品和工具类产品都属于这个层次,因为认知门槛很低和低信任度的原因,导致不需要对用户进行教导,只要能够获得大量的曝光,就能够获得用户。


比如下图中的今日头条,通过打地铁广告的形式很容易就获得大量用户。

↑ 今日头条APP


2. 低信任×高认知

在这个认知纬度中,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全新品类”作为产品的基本属性,产品大多脱胎于生活中常见的传统产品而且在产品的功能,模式或者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对于这一类产品,内容是最好的获客方式,通过内容的形式对产品进行解释,从而引导用户进行了解,最终获得大量用户。


比如下图中的共享单车,用户在看到他们最初并不了解“什么是共享单车”,但毕竟产品原型是基于“自行车”,使用户在看到相关的品宣文案广告后就很容易上手。

90 后老司机也有选择困难症,摩拜 Lite 和 ofo 单车深度对比


3. 高信任×低认知

常见的金融类新产品,都处在这个领域,如京东金融,借贷宝等。较低的认知门槛使得用户很容易就明白产品原理,这方面同时就带来了“较低分享门槛”的好处,用户在向自己好友推广的时候不用费太多脑筋就可以以自身背书的形式引流新用户。


记得在2014年初,借贷宝通过“拉好友注册自己赚钱(低认知门槛)”的制度快速扩大自身用户体量,全国各处都可以看到借贷宝的推广团队,以用户拉用户注册绑卡来获取各类礼品的形式,直接完成了原始的用户积累。

↑ 甚至还有注册送现金的形式(图源,百度图片)


4. 高信任×高认知

一些大型的to b 类产品都处于高信任和高认知的门槛,因为自身产品面对的用户有限,因此会将有限的资源都放在最有可能成交订单的区域,一般都会以展会、地推的方式拓展用户。


201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专题报道_汽车_专题-政府采购信息网


通过以上的产品认知模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确定位,从而在最有可能转化用户和订单的区域发力,在这一个区域进行发力,才最有可能性获得成功,毕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嘛~



二、 实现产品(运营)冷启动


在实现了对自身产品了解的过程之后,我们需要仔细的考虑一下如何实现自身产品的冷启动了。


在冷启动的阶段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缺钱、缺人、缺名气、缺资源)而使运营资源十分有限,当你想查一下相关的资料才发现会被“广告、营销、媒体、品牌”之类的名词打的落花流水。


但其实把市面上常见的冷启动案例进行梳理后,可以得出如下四步走的流程:

  • 洞察目标群体需求;
  • 制作面对特定群体需要的传播信息;
  • 寻找合适的媒体渠道来做传播;
  • 选择渠道里合适的“传播节点”把内容传播出去。


我找到了一些常见的互联网产品在冷启动阶段的案例,希望能够引起你的思考:

所以冷启动的方式无非也是如下几种,即:


此外需要切记的一点是,自己要先尝试,才有可能实现运营资源的冷启动!


你不可能在连应用市场上架的步骤都没有完成就希望用户能够自己来下载你的APP,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

还是拿APP推广举例,安卓有超过30家的应用商店渠道,而其中又有大量的应用商店有免费的推广可以申请,只要你想,一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推荐位来推广产品,此外现在还有这么多的自媒体平台和社区,多注册一些平台刷文章和广告,也能够帮助提升产品关键字权重。


最笨的方法,找老板亲自带队执行,亲力亲为,当产品没有用户的时候,老板也是心里很虚的。



三、拓展挖掘其他运营渠道


终于完成了上面了解自身产品属性和产品(运营)冷启动两个步骤,到这个阶段你应该已经验证了自身产品,同时拥有一定的运营资源。但是怎么以自身手头的运营资源为基础,获得更多的运营资源呢?


常规的初创产品曝光路数如下:

  1. 争取创业媒体的曝光:36氪,next,创业邦,快鲤鱼,i黑马,IT 桔子,startup news,猎云网等;
  2. 参加各类创业聚会,分享,宣传自己的项目;
  3. 举办创业聚会,号召目标人群过来参加分享,同时安利自己的产品。


此外还需要你时刻记得growth hacker的三点指导精神,用来辅助你之后的每一次决策:

  1. 基础好:产品本身足够好,用户使用过第一次之后,还愿意使用第二次,甚至是替换原有产品使用;
  2. 传播性:最好的是产品本身自带传播属性,如人与人聊天会使用,并且频次很高,从而在目标人群中,有较高被提及的机会。次好则是产品能体现出用户的某项特质,因此ta愿意分享出去;
  3. 非恶性:很多时候,我们讲究产品要击中人性,而人性恶的一面会被利用,然后使得产品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比如“无秘”。这样的增长短期内让人眼红,长期则让人厌恶,无法持续。


但是最终请你切记下面这一点!

第一,运营不是哪吒,没有三头六臂,不给钱不给人但又要办事就是耍流氓;

第二,运营的基础工作不少,眼高手低忽略运营的基础工作,不结合产品好和运营的世界情况,一味的认为这个简单,那个不难也是耍流氓;

第三,在运营的过程中,合作的伙伴独断专行,不听你的建议和反馈,最终没有完成目标的时候反而推卸责任给运营,这他喵的还是耍流氓。



【传送门,我的其他运营答案】

知乎用户:产品运营,如何做出一份优秀数据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