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国家机关办事这么难?

为什么去政府部门,或者国家机关办个事这么难?按说工作人员素质应该是有的。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性的问题?
关注者
9,130
被浏览
3,974,70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大家说得都很对,我再补充一个——怕担责
窗口等办事人员都是基础岗位,权限是极小的,但因为存在“首问责任制”,追究责任起来,是直接责任。就是办事的人问到你了,你就得回答,答对干成了是应当;答错了,办错了,如果有投诉,麻烦事一堆。所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办事人员就只敢严格按章办事,哪怕超出一点点权限,也不敢随便说话。
现在录音、投诉那么方便,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改变了原来的机关作风,但在制度建设上,又没有及时的跟进,特别是缺少激励制度,导致基层办事人员普遍存在怕说错,怕办错事的心理。
比如,遇到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直接说不知道,请找相关部门。你再问哪个是责任部门,答曰我只清楚本部门的职责。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踢足球。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不是经常接触的部门,大部分公务猿根本就不怎么清楚各部门职责。(包括最熟悉各部门职责分工的两办领导及工作人员)比如噪音的管理,生产、制造、工地等噪音由环保部门监管,大排档之类的由城管负责,生活噪音又是公安部门出面解决……
再比如,接受某种审批,如果缺少资料,就实行“一次性告知”,补充资料,下次资料齐全,立即办理。这是顺利的情况,如果申请人资格不符合呢?特别是只接受审批的范围限于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时,而申请人以个人名义申办的审批呢?作为办事人员,明知道申请人可以用合作企业、社会组织的证件来申请,但你敢指导吗?万一活动发生踩踏事件,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申请人无法承担后果,然后她告诉媒体是xx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她可以这么做的……那位好心指导的办事人员估计就惨了。

做事,就一定要担责,这个没有人会有异议。但责任和权限是对等的。单一地放大公职人员的责任,使其承担上与其职位完全不相匹配的责任,而缺乏人性化的鼓励制度,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所以上级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大的意义不说,就指导办事这种小事,也具有实际意义。可惜保障、鼓励机制还没具体化。
所幸,高层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2016年政府报告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这是分隔线——————————————————
下面是知友的回复
Sizz Flair
回复 二猫

当面给人家是不收的,人家也不傻,不给办事就跟你说“缺材料”,其实材料指的就是钱,而且钱只能夹在材料里面,拍摄也拍不到

Sizz Flair
回复 一步莲华(作者)


我不删除,我也不想助长歪风,但是,一个举报下来,等回复要多久,每天的举报那么多,就算每个都重视,一个个排下来,几个月能到我?就拿我办的生育服务证来说吧,等几个月,孩子都生了,我跟他较劲,结果孩子上不了户口怎么办?就拿我刚刚回复 @二猫 的答案来说,我没有那个时间成本去耗这个事情,而且,越小的地方,越偏的地方,不是你一个举报或者一个帖子能改变的。你是理想主义者,我承认我也希望如此,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你能这样说,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等你经历过,你会发现,现实很残酷。

有没有不屈于现实的人?有,但是你看看几个成功了。有没有成功的?有,赵作海,念斌,呼格,这都是媒体披露的。有多少没有披露的拍死了,你可曾想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的东西我都懂,可是现实呢?我相信你笔杆子的力量,但是你能改变什么吗?
————————

——写了3个案例数千字又删掉,其实我只想说,只要我们不蹲下,没有任何人能坐在我们头上。或许这句话没什么用,但拒绝的人多了,吃拿卡要的难度就增加了,代价也就更大了。如此一来,歪风邪气就会失去土壤。

就个人感受而言,随着法治制度的完善,法治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大部分新任公务员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作后挨的糖衣炮弹少之又少,大部分同仁已经让公务猿这个职业回归到正常的职业范畴里来了,但几十年的负面影响还深深地印在群众的脑子里。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慢慢改善,特别是需要全社会人士的帮助、理解,以及必要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