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眼见即为事实/确认偏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的例子?

update:这里所说的眼见即为事实,等同于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证实偏差、肯证偏误、验证性偏见),英文Confirmation bias . 有很…
关注者
25
被浏览
14,759

2 个回答

1、什么是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者观念之后,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和否定不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来贬低和他们观点相左的观点。

典型

  • 五六十年代的人唱红歌,歌颂毛主席,喜欢那个时代的一切事物。年轻人一反驳就勃然大怒。
  • 迷信某个球星,明星。到处搜集关于他的消息,当负面新闻出来后,打死都不相信,甚至对持否定意见的人反唇相讥。


2、证实偏差产生的心理机制

机制1、肯定检验策略

检验策略强调的是个体为了避免由假设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模糊性,自认为实现了认知闭合的需要。也就是脑子中摒弃了那些不确定性。不管这结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只要是“确定”的就可以。

典型:律师的先定观点,再去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警察对待可疑的人,不会去证伪,只会认定,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

机制2、认知失调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个体为了避免因为认知失调而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去采取证实偏差的态度。通俗讲就是随大流,乌合之众。

所有人类都有一种避免认识不一致的倾向。当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不舒适,不愉快的感觉。这种情况下,个体会通过改变原有信念或者否认新认知来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内心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哪怕这个是错误的。

机制3、错误规避

为了规避因为错误导致的进一步失误,直接鸵鸟心态,不再去判断对错。偏执的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值得的。

通过错误的标准去为人处世,可能是一种自己认为对的有效规避错误的方法。但是实际上也未必就一定准确。只是足够实用。


3、证实偏差的影响因素

  • 锚定效应
    最初接触的信息,总是在最后的决策中给予过多的关注。围着这这个最初的信息来展开自己的决策判断。就像一个锚一样。
  • 认知闭合需要
    在不确定或者模糊情景下,个体通过夺取,冻结两个阶段实现认知闭合。在夺取阶段,个人没有明确的认知闭合目标,需要通过信息搜索形成对目标事物的常识性判断和假设,在冻结阶段需要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最终判断。
    案例:
    公司高层战略会议上,干部需要对领导处于夺取还是冻结阶段要十分的明确。在夺取阶段需要各抒己见,争取自己的意见可以左右领导的最终决策,但是一旦领导处于冻结阶段,领导已经处于肯定检验策略和认知失调,这个时候聪明的部下就不要再去顶风作案,何况你说了也白搭。不如仔细聆听,认真思辨,贯彻落实领导的方针。
  • 经验匮乏
    经验比较匮乏的容易被信息所误导,尤其在经验丰富的人面前。更加不容易坚定自己的信念。
  • 信念的坚持
    强大的信念容易形成执念。不管你的观念是对还是错。都很容易产生证实偏差。



4、防止证实偏差的三种方式

(目前是三种,之后可能会更多)

方法1、证伪思维:反过来思考问题

只有拥有了证伪思维,多想对方观点中的谬误和疏漏点,识别人家是不是要把你带到沟里,或者夹带了私心。

方法2、多元思维: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查理芒格很崇尚多元思维,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观察的角度越多,也就越全面,你对他的认知也就越真实。这要比单一思维要的多。也能有效的识别证实偏差。

方法3、科学实验:随机对照组双盲实验

科学是一套证实体系的工具,比如用随机对照组双盲实验,以及统计分析等,它用一个严格的规则将我们所见的各种样本进行归纳和演绎,从而得到合理的结论。

182、为什么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偏误之父?
147 播放
发布于 2024-02-18 20:17· 3 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