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笑来 9 月 19 日的知乎 Live《我的读书经验》?

关注者
1,130
被浏览
65,541

46 个回答

昨天晚上听了李笑来的Live,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不认同的地方也非常多。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和Live的观点不同,我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李笑来先生提出了一个比喻:“你怎么能靠期待捡硬币成为百万富翁呢?”我在这里反问,那如果光靠“卖煎饼”能成为百万富翁吗?

我本人非常佩服李笑来,他在几年前比特币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就买入了大量的比特币,到目前翻了数十倍,恐怕早已财富自由。但是在读书上,如果说碎片化阅读是捡硬币,那么空出一个小时时间阅读在我看来也就是卖煎饼。我可以自豪地分享给大家的是,我非常珍惜碎片化的时间,并且都用来阅读那些相对易读的书籍,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一年里我在地铁上、公交车上、排队以及其他的时间里大约能读完10本书。也就是说大概每天15分钟这个水平,但是我身边的许多人连一个月都看不了一本书。

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李笑来先生所指的大约是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但是能否从中获得黄金,还是要看碎片的质量。如果微信公众号的质量非常出色,你本身就可以看到崭新的领域。比如说在某电影公众号上推荐过美国史上最伟大电影TOP100以及英国史上最伟大电影TOP100,某些金融公众号上有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点评与案例等等。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本身就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

另外一点就是读书的目的,李笑来认为读书是为了改变生活,这我非常同意,但是他的选书方法太过于功利。无法改变生活的书,他认为至少短期难以将生活改观的书,就索性不读,还不如去钻研学术文献。李笑来先生因此还对很多名著不以为意,但我认为读书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 The man who never reads lives only one.”读书本身能够让我们见识这个世界的广阔,感受到古今中外来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命历程,前人留下的伟大的艺术与美。仅仅如此,读书便已经非常有意义。此外,读书本身是一个快乐的事情。查理·芒格作为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曾经说过:“我生命中一半的快乐,是通过书籍与艺术中获得的”。

李笑来先生还有很多见解我并不认同,比如说他采用默读法,逐字精读,甚至大声朗读。这在诗歌与学术论文阅读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阅读小说中这样的方法并不好,对于文字的记忆甚至会影响你对于全篇的理解,出现过目就忘的情况。倒不如轻松阅读,试图让自己沉浸在作者的世界观中。此外比如说不做读书笔记,采用全文检索的方法,这也值得商榷。

总的来说李笑来先生提出了几个观点我认为非常有助益:电子阅读比实体阅读要好;读书与社交活动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读下别人的书评;一本好书要反复阅读;学会写作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其他观点我自己有所保留,总的来说这场Live还算值得一听。

写了一篇总结:

全文链接:

不到1块钱买来的李笑来老师的读书经验 - 向阳乔木 - 知乎专栏

更新:

有个不认同的地方:

看书不写读书笔记,靠全文检索阅读。(自己认为还是要写下来、讲出来更适合自己)

接收观点后的行动计划:

1. 一直都没看完《失控》、《金字塔原理》这两本书,读起来很不顺畅。计划今年过年前硬着头皮读完这两本书。

2. 读完书后很少看书评,计划以后每看完一本书就去豆瓣上找书评看看。本周计划看《疯狂实验史》的书评。

3. 尝试“只字不差”的阅读万维刚和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上的每篇文章,并写一句话评论。

---------

首先声明自己是李笑来老师的拥趸。

最近这一年时间跟李笑来老师学习了很多东西,理解纠正了很多混乱不清的概念,对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做了一些小补丁升级。


几周前听说老师要在知乎Live上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于是第一时间报名,花费0.99元。

虽然一些观点之前听他多次提到,但昨天分享的收获依然颇多。

下面内容理论部分违背李笑来老师关于“分享”的概念定义,但为了整理思路,加深自己的学习理解,还是违背原则贴出来。

内容中多数是自己的转述和再加工,可能与李笑来老师实际分享内容不一致,如果引起歧义,请谅解。

李笑来老师的读书路径与境界更新

老师总结了自己的5个读书阶段,整体趋势是“泛”-“精”-“泛”。

我听起来有点像禅机里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阶段

没有目的的广泛阅读,不挑书。

初期,读书目的很难明确,而且也最好不要太明确。过于明确目的会让你失去阅读的意外惊喜。

不挑书,广泛阅读的好处:

  1. 阅读成了和吃饭一样的需求。
  2. 经常会有意外惊喜,获取到原本不可能获得的知识。
  3. 一不小心积累了足够的“里程”。(“驾驶经验”比“驾驶技巧”更重要)

第二阶段

大量阅读后开始挑书读,而且从来不找人要书单,开始大量读非虚构类书籍。

挑书的原则

  1. 能帮助认清现实并有助于思考未来。
  2. 选择有“繁殖能力”的知识。例如一些冷知识只是信息,没有繁殖能力。

挑书方法见:选书的基本原则

挑书的偏好

  • 非虚构
  • 英文原版
  • 心理学
  • 经济学
  • 策略学
  • 脑科学

补充资料:英文原版书浓缩版网站

为什么不找人要书单?

  1. 读得书多了自然有自己的选书能力。(选出版社、选作者等)
  2. 向别人索要书单会降低自己的挑书能力。

第三阶段

看书变少,主要读国外的学术文献。

学术文献与其他读物的区别在于作者的态度:作者专注于自己专业内容的自洽表述,读得懂读不懂是读者的事。这类内容很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认为本科教育结束后应该花大部分时间读专业学术文献,很多说法从前沿学术文献看是过时且坑人的,比如“学习关键期”理论。

第四阶段

在自己电脑建立电子图书馆,检索阅读。

大量阅读建立了印象,在需要时候,靠关键字检索查找阅读。


关于如何搭建Epub全文检索书库,之前老师也写有文章分享,方法见:如何在 MacOS Spotlight 里全文检索 epub 书库

第五阶段

40岁后又开始泛读,阅读目的性没那么强,主要希望了解真实的世界。

老师说他开始抽空阅读网络小说《死人经》,希望了解大量读者背后的想法。(看过,非常棒的武侠小说,推荐!)

甚至他会读很多人不喜、不屑的咪蒙的文章。

了解真实的世界不只靠阅读,老师也曾深入分析陌陌、快手等APP。

什么地方都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不因一时好恶,错过广阔世界的精彩。

阅读的目的

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变生活,还有就是习得新的技能。

老师举了几个知识改变生活的例子:

  1. 和老婆激烈争吵,后来阅读研究发现是女性经期激素水平变化会人让脾气暴躁,使用调节激素的药物可缓解,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
  2. 高中学完概率常识后对买彩票行为的感到羞愧,简直是对智商的侮辱。
  3. 自己是通过阅读学会的游泳,口头教会罗永浩游泳。

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有难度的知识通常都是递归结构。比如就像一本书:第一章依赖于第五章的理解。

对于好书,只字不差、反复地阅读非常重要。(非虚构书籍)

引申阅读:阅读只有一种,那就是精读

没有任何规定说书只能看一遍吧?就像一些烧脑的电影也一样,有时需要反复看才能看懂,比如穆赫兰道、当太阳照常升起、低俗小说、盗梦空间、禁闭岛等等。

一本书如果必要,哪怕读不懂也要读完。

就像迷宫中反复行走试错一样,要相信大脑的成长能力。

既然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变生活,那就必须要践行用起来才可能。

关于用,李笑来为大家准备的资料和文章如下:

《人人都能用英语》

什么是践行?那是二十年后才可以说的事儿……

为什么要写在得到APP上写《通过财富自由之路》专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的工具:写作。

很多人连“只字不差”的阅读都做不到,更何况写作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在写作过程中会逼迫自己思考、主动去找资料分析和理解。要想写得好,首先需要只字不差地阅读,细致入微的思考。有写作目标的人才会更有目标地去阅读。写多了甚至可以获得“像作者一样阅读”的能力,有“看门道”的快感。不会写作的人,阅读快感也会减少,阅读效率也会降低。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能写出来教会别人,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查看书评

阅读他人书评之后,可以获得别人视角看到的作品,弥补自身视角的不足从,发现自己遗漏的地方。

甚至交流书评都可以成为提升自己社交能力的工具。


一些有意思的观点(非原句)

问: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你见过靠捡硬币成为富翁的吗?每天花固定时间阅读才是正道。本质上讲:一个人的总价值基本上相当于他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时长再乘以那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问:阅读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吗?

观察下自然界就知道,这样“矫情”是会被进化淘汰的,培养出在嘈杂的地方专注阅读的能力很有竞争优势。

问:“笑来老师,你一直说的读书需要深入思考,但是我觉得我还不太会深入思考,也不知道如何深入思考,这应该怎么办?”

“深入”指不停的问自己更为深入的问题,当学会了一个知识后去反复思考自己以前做错了什么,将来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推荐一本书《正确的提问》。一般来说“思考方式”就是给自己提正确的问题,并尝试回答那个问题。

版权所有:

Live 作者:李笑来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1日 - 01时10分

知乎 Live链接:知乎 Live - 热门问答

版权信息:Live 内容版权归作者以及知乎所有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