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章《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对你有哪些启示?

文章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c_xoeqfEozviKga6kLOj_A 本文作者知乎:@胡呜昂
关注者
6,198
被浏览
3,255,471

1,038 个回答

谢邀。


文章内容我就不评论了(为什么不评论之后你会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很长的、带有非常多个人细节与体验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有趣之处在于,转发、传播并认为它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的,多是大批尚未毕业或刚刚开始工作的人;而无论是在我所在的一些微信群中,还是在这里的知乎答题者中,凡是年龄较长、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人,几乎都对这篇文章持批判态度,认为过于矫情的占了多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白了,作者遇到过的那些问题,哪个工作经验不超过五年的人没有遇上过呢?对于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来说,这篇文章里的起承转合,高潮迭起,不过都是日常工作里随时可能碰到的事儿罢了。

当然,也要理解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们。还记得你自己刚去实习的时候吗?反正那时候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带教老师没让我坐我都不敢坐,让我去打印个东西,我发现纸上多了点脏污都会纠结半天“再打一份时间怕来不及,拿这份过去会不会不能用”,写篇简单的200字小稿子我能憋一个下午,就怕哪个用词不恰当……这时候要是让我写工作日记,我大概每篇都能写上两千字,包含今天的工作、自己的纠结、对工作的感悟等等。

工作三年后你让我写工作日记的话,我想大概会是:“今天,晴,无事,跑了个杀人案。领导傻逼。”(就这么个意思,并不是领导真的傻逼)


我喜欢写作,那么就以写作来举个例子吧。前阵子和一个年轻的写作者聊天,他给我看了自己写作的东西,说“别人说我写东西絮叨”。

这位写作者的文笔、思想都很不错,但文字确实……絮叨了点。他说,自己一直想表达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但往往写着写着就high了,于是收不住。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早几年我也是这样的,才华喷涌的时候自觉字字珠玑,哪一句都不想省去,恨不得把自己思考的心路历程全都写下来。

自high式的表达(不限于写作),更容易出于年轻人之手。年轻人的生活圈子相对小一些、单纯一些,也善意一些,无论你想表达多少东西,总有与你相类的人(比如同学)愿意去看,去给出积极的评论。

后来我成了一个记者。我发现,记者要做的,是用事实而非情绪、感受去传递信息。重要的一点是,事实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并非事无巨细或刻意挑选,而是与真相相关的那一部分。读者不会在乎记者的心情和想法,读者只需要获得信息——记者想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是的,如果读者不要看你写的东西,你就算文字中藏百花锦绣也无意义。说白了,你心里在想什么,不值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表现出了什么。所以,现在我极度痛恨自己文字中可能出现的啰嗦唠叨,也理解了海明威所说的:

“我发现一旦我开始写得深思熟虑,像人们介绍或展示东西那样,我就能砍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容词,而从第一句真实的、简洁的陈述句写起。”

有人可能不服气了:我的心路历程那么棒,为什么不能写出来让读者受到震撼呢?读者不喜欢,是读者不对。

宝贝儿,既然你的心路历程那么棒,那就让自己写得更好一些,不用把自己剖白得那么明显也能震撼人心,不是更好吗?


与写作相类的是表达。

在进入社会后,遇到的陌生人更多,恶意者更多,忙的人也更多。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心路历程,在乎的只会是结果。所以,你的表达应该把重点放在结果,而非情绪上。

因为做雇主品牌的关系,我现在有一半的工作和HR在一块儿。在HR们看来,简历上的内容大凡可分为四个等级:

我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地做了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我成功做到了这个,超过了80%的同学/同事;
我做了某个项目,使项目组/公司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客户数量增加;
那个你们听过的XXX,是我做的。

普通的应届生往往是第一种,罗列一通自己拿到的各种小奖,恨不得连街道歌唱比赛三等奖都写上;

厉害的应届生或职场新人往往是第二种,能够用“我击败了80%的用户”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老练的职场人往往是第三种,他们知道“我做过什么”不重要,“我做的东西很厉害”才重要;

真正的大牛是第四种,他们的简历往往只要一页纸。


所以,作为一个工作了几年的人,我有一句话想告诉年轻朋友们(请容忍我的说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人会关心你的情绪与记忆细节(这一点也不残酷,因为你也不会去关心他人),为了节省我们大家的时间,请直接表达有价值的那部分。至于什么有价值?你自己说了不算,你想影响的人说了算。

对于中老年朋友们,我也有一句话要说——年轻人容易把什么都看得太轻或太重,这不是他们的错,反而十分合理。如果他们让你觉得很搞笑,请不要嘲笑,而应该像我一样主动传授一些人生的经验,即使你很可能会被他们视作陈腐的傻瓜。

建议学生知友们,以认真的态度,而不是搞新闻、加戏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这篇文章的作者,倒是适合写网文,这个角度也没错,也许是个好的工作方向。

以下和文章作者本身没有关系(通过一篇文章 judge 一个人也不好),只是这个话题说起。

千万不要「作」。见过很多天资、原本的条件都不错的人,初入职场的第一步,就体现出了「作」,之后为自己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行为买单。应该将创新精神,用在具体的工作里。

自己有多优秀,真的有很多人会在意么?错过一些机会,可能就是错过了,无论你是什么原因,什么理由。在每个人自己的故事里,自己都是主角,戏都很多,而在真实的世界,没有太多人会在乎。

有时候,人家就是客气一下。而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对方连人带话都放到文章里,不然,在职场中,谁都要想想要不要和你有交集。

学生看这类文章,寻找共情,其实不如磨好自己的剑,无论你是什么学校和专业,至少在互联网行业,你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

昨天和

@张亮-Leo♂

同学线下见面聊,说到他在招人,对方说「我不是科班出身…」,他会立刻说「没有人是科班出身」(指运营)。其实很多互联网的职位,真的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自己的学校背景一开始还有点用,工作一两年,意义都不大了,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大概是最公平的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