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史记札记
【老秦人的故事】4、小白前事

【老秦人的故事】4、小白前事

1|郑国内乱

上节我们讲到,雄才伟略的郑伯姬寤生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郑国还能否延续庄公开创的基业呢?

郑庄公有三个儿子,前面都说过。一个是齐僖公天天琢磨着要嫁女儿的公子忽,也就是太子。另一个是当年打破犬戎的公子突。还有一个公子子亹。

这三个儿子,可不省心。首先出场的是公子忽。郑庄公很宠幸祭仲,让祭仲当卿。派祭仲去迎娶邓国的女儿,生了太子忽。后来被立为下一任国君,也就是郑昭公。

郑昭公我们从前可以看出,此人真是放荡不羁爱自由啊。为了追求爱情,情愿抛弃齐国这么一个大靠山。

这种性格怎么看,不觉得跟郑庄公那种隐忍的性格一样。


郑庄公后来又娶了宋国的女儿,生了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公子突。结果宋国是个大国,他要插手国君之事,听说祭仲立了公子忽,就诱使他来到宋国接着拘禁起了,就告诉祭仲,”如果你不帮忙立我女儿生的儿子,弄死你。“,然后逼着公子突签订契约,当了国君以后,送给宋国贿赂。祭仲就答应了宋庄公。

接下来的事情,出人意料。

郑昭公一听,什么,要立我的弟弟,郑昭公就逃到卫国,公子突立为国君,这就是郑厉公。

可以讲这么一场风波,必然使郑国元气大伤。郑昭公心里想,悔不该当初,不听祭仲之言,要是当时有了齐国这么一个大靠山,至于现在逃亡吗?

另外这段话疑点颇多,

其一、公子突是被逼着当君主的吗?

其二、为什么祭仲被诱使,公子突一起去?

其三、祭仲为什么背叛公子忽?

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则病,然后有郑国。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公羊传》)

《公羊传》是这么说祭仲,他说祭仲这个人很懂得权变。为什么呢?祭仲到了郐国来视察,结果被宋国人拘禁了。然后就和祭仲说:一定要立公子突”,如果祭仲不答应他们,郑国国君就会死,郑国一定会亡。相反答应他们国君不死,郑国不亡。接着慢慢图谋,公子突还可以被驱逐,公子忽还可以复辟。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祭仲就受了逐君之罪。

什么是权变?权变就是跟常规相对应的,有很大益处的行为。权变是有原则的:

贬损自己,不伤害别人。相反为了自己,伤害别人,君子是不做的。

并且现在宋国国君是谁啊?就是当年郑庄公收养的公子冯,现在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对于鲁国,此时开始转变外交政策。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左传 桓公十二年》)

鲁桓公想和宋国、郑国媾合,于是鲁桓公和宋庄公在句渎之丘结盟。由于不知道宋国是否有诚意媾合,所以又在虚地会盟。冬天又在龟地会盟。宋庄公拒绝媾合,于是鲁桓公和郑厉公在武父结盟。结盟后鲁桓公率领军队攻打宋国。

于是君子说:没有诚信而去结盟,那么祸乱就发生了。

这就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选择了,即使怀疑,也不能表现出来。

当然你以为宋国和郑国会结成友好盟邦?据《左传》记载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

公元前699年,郑国不堪宋国的责求贿赂,所以率领纪国、鲁国和齐国的军队和宋国、卫国、燕国的军队开战。

现在郑国实力还没有衰落到一定程度,就已经遭受这种局面。

郑人来请修好。

郑国接着和鲁国修好。

公元前698年,

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
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会。

郑鲁两国会盟,会上重申了往日的美好。

同年,宋郑两国发生战争

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焚渠门,入及大逵,伐东郊,取牛首,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宋国把郑国的都城的渠门都给烧了,攻击了都城里。攻打东郊,占领了牛首。把郑国太庙的椽子变成宋国卢门的椽子。

这场仗也是第一次出现火攻。

可以说这场仗把郑庄公的威名全部打没了。郑国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2|卫国内乱

上面讲了文姜,现在再讲一个女子,叫宣姜。你说为什么这些人都叫姜?是因为他们都是姜姓,前面的那个字,跟随丈夫的谥号。比如郑武公的夫人,叫武姜。卫宣公的夫人叫宣姜。卫庄公的夫人叫庄姜。鲁桓公的夫人,应该叫桓姜,但是因为其文采卓越,所以以文为号,称为文姜。宣姜和文姜都是齐僖公的女儿。

公元前712年,鲁桓公杀死鲁隐公。

公元前710年,宋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和孔父嘉

公元前709年,晋国内乱。

这些都是年表性质的事件,春秋时期因为是大分裂状态,属于怎么讲讲不明的时代,而且《史记》是纪传体,就更讲不清楚了。所以《史记》在讲事件之前,都会给一个年表,来确定时间。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那一年。

我们讲过公子州吁被石碏大义灭亲干掉了,接着迎立卫宣公为国君。但是卫宣公还不如公子州吁。

卫宣公爱夫人夷姜。据《左传 桓公十六年》记载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

这个夷姜本来是卫庄公的妾,卫宣公就和夷姜不清不楚了。夷姜按辈分是卫宣公的母亲,生了急子。然后把孩子托付给右公子教导他。卫宣公为急子娶了一个妻子,是齐国人。看到儿子的妻子特别漂亮,就纳入自己的后宫。卫宣公为了与这个儿媳妇淫乐,于是建了一座新台。据《诗经 新台》记载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首诗大意就是说:多么漂亮的女孩子,本想嫁个美少女,结果来了一个鸡胸老头子。

卫宣公真是老当益壮,宣姜和宣公生了两个孩子,公子寿,公子朔。把寿托付给左公子。宣姜就想夺夷姜的位子,夷姜自杀。宣姜和公子朔就诬陷急子。诬陷什么呢?叫

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

就是卫宣公心虚,因为听说太子总是说自己爸爸夺了自己的妻子。其实卫宣公当年夺妻之时,恶的种子就种下了,一定会开花结果。

卫宣公打算杀了急子,叫他去齐国,然后派人杀死急子。公子寿听说了这件事情,很不忍心,就通知了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急子说:”如果父亲要我命,我给他就是,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没有父亲,那我就逃到哪里“,公子寿一看哥哥不跑。

于是等公子急要去齐国送死,公子寿和公子急喝酒唱和,送行。在酒宴上,公子寿灌公子急酒,把公子急灌得酩酊大醉,这个时候,公子寿假扮他哥哥,送死。公子寿走前,吟唱诗歌

于是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其诗曰:“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新序·节士 》)

卫宣公派来的人,就杀死公子寿。公子急酒醒,看到弟弟不见了,急急忙忙跑到齐国,碰到弟弟尸体,跟杀手说:”你要杀的是我,干嘛杀死我弟弟,既然如此,杀死我吧“,他又杀死公子急。

左、右二公子就怨恨公子朔。后来公子朔成为国君,是为卫惠公。

公元前696年,左、右二公子,立公子黔牟,卫惠公逃往齐国。

《诗经 二子同舟》记载公子寿和公子急酒宴之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这个事件,既有伦常的沦丧,又有兄弟之间,这种情感。其实公子急听说了父亲要杀自己,是可以跑的。因为什么都大不过生命,为了孝,付出自己生命,到底是不是一种孝,值得商榷。

卫宣公乱伦,听从宣姜有错吗?宣姜想要杀死他的公子急有错吗?公子急想要顺从父亲,有错吗?公子寿想要忠于哥哥,有错吗?公子朔想要当国君,有错吗?杀手杀死公子急和公子朔有错吗?

首先,卫宣公肯定是错,错于名不正言不顺。公子急也是有错,何必顺从父亲呢?而宣姜,必须要让自己儿子登上国君之位,否则性命难保。公子寿为了哥哥,慷慨赴死,让母亲伤心有没有错?公子朔、卫宣公、宣姜三人竟然想杀死公子急有没有错?

这就是礼崩乐坏了,所谓礼崩乐坏就是血缘政治解体。血缘政治非常看重血缘二字,假想当年周武王、周成王分封诸侯,结果一看名单,都是乱伦的产物,怎么分封?

当然宣姜听到儿子死了,死去活来。宣姜后来命运也极其悲惨。


公元前697年

周桓王二十三年 晋侯缗十年(晋武公十九年) 秦武公元年

鲁桓公十五年 齐襄公元年 郑厉公四年

楚武王四十四年 宋庄公十四年 卫惠公三年






3|人尽可夫


公元前697年,祭仲把持朝政,厉公知道此事不好,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祭仲。雍纠之妻是祭仲的女儿。那郑厉公心真大。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他的母亲说:”父亲只要一个,丈夫还可再嫁“,这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来源,现在就贬义化了。

其实各位可以想想,如果把父亲和丈夫摆在一起,选哪个?接着可以追问很多种情况。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在我们生活不可能发生。但是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于是祭仲就知道了,于是反杀,女婿就被干掉了。厉公无可奈何,于是就只能把气撒到雍纠身上,说:”跟女人谋划,怪不得死“。

我们发现这两个人都没有遗传郑庄公优良的基因,雍纠跟女人谋划要死,你把这件事情给雍纠,你难道不是识人不当吗?郑庄公二十二年杀掉他的弟弟,怎么两个儿子一点也不像他。

于是厉公就跑了,祭仲迎立昭公回来,当了国君。


同年,鲁国、宋国、卫国、陈国四国国君会见,谋划攻打郑国,准备护送郑厉公回国。我们知道郑昭公搞政治是个白痴,但是领军打仗可是一把好手。诸侯们没有取胜。

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

第二年,即公元前696年,诸侯们再次谋划攻打郑国。

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
夏,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之礼也。

鲁桓公伐郑,举行祭告宴请群臣。


秋天,郑厉公用栎邑人杀了他们的大夫单伯。就在这住下来。诸侯们听说郑厉公出奔,就来讨伐郑国。有人就不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讨伐郑国?很简单嘛,郑厉公后面有宋国这个靠山,而郑昭公有谁啊。

没有打过郑国,可以看出公子忽,虽然任性了一点,但是战争还是一把好手。如果此事就这么着了,郑国休养生息,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

宋国就给了郑厉公很多兵,让他在这里自守。郑昭公也没法对自己弟弟下手。


公元前695年,从昭公要当太子的时候,郑庄公想要用高渠弥。高渠弥是谁呢?当年,郑庄公打周桓王的时候,伴随郑庄公中军的就是高渠弥,因为此战,郑庄公就很信任他。但是公子忽就是不喜欢他,屡次中伤他,一直到了昭公即位。

高渠弥就害怕,他怎么办呢?

公元前695年,十月十二日,高渠弥和昭公一起去射猎。我就不明白,郑昭公既然不喜欢他,干嘛带着他。高渠弥就射杀郑昭公。更有意思的,射杀国君,不应该当场拿下吗?结果没有,高渠弥和祭仲商量不能请厉公。为什么呢?因为祭仲肯定不允许啊,郑厉公回来,非杀我不可。

就立了郑庄公第三个儿子公子亹(wěi)当国君,无谥号,为什么无谥号呢?







4|齐鲁关系

我们讲了郑庄公,号称春秋小霸。当然下一个霸主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在这期间的历史,我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公元前699年,齐僖公同母弟夷仲四,其子公孙无知,齐僖公非常喜爱这个侄子,让他衣服饮食跟太子一样。这个人以后还会讲到、按下不表。


第二年,即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卒,太子诸儿(名字,叫诸儿,不是一群孩子的意思)立为国君,是为襄公。到这里我们在【老秦人的故事】庄公小霸,讲过的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这三位都已经去世,这个联盟自动消失。这个联盟有前期、有后期。前期是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这三位属于大佬级别,互相是平等的关系,虽然鲁隐公稍微弱点,但是鲁隐公这个人厚道,特别是郑庄公表面上人五人六的,但是郑伯克段于鄢几千年都被人记着,他就愿意亲近鲁隐公这种老实人。但是后期,鲁隐公被鲁桓公取代,就不是这个理了,因为鲁桓公虽然是鲁隐公的弟弟,但是实际上从年龄上,小了一点,所以鲁桓公在这个联盟,份量就不重。

鲁桓公尴尬的位置在哪呢?甭说齐僖公,就是齐襄公,看鲁桓公,都不拿正眼看他。

据《左传 桓公六年》记载

夏,会于成,纪来谘谋齐难也。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

当时还是齐僖公在位,齐国要吞并纪国,纪国就希望投靠到鲁国那里。公元前706年,纪国向鲁国商讨齐国,这年冬天,纪国来鲁国,说得到周王命令,向齐国求和,鲁桓公说不能。当然鲁桓公也不是啥事都没干,他面对齐国,也是非常复杂,他知道唇亡齿寒,因为齐、鲁、纪在山东半岛是三国鼎立的,如果齐国吞并了纪国,鲁国位置就很尴尬了,于是公元前699年,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

郑国联合纪国、鲁国和齐国、宋国、卫国、燕国战争。一举终结了齐僖公的霸业。

到了公元前695年,齐、鲁、纪三国结盟,调和齐、纪关系。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春秋 桓公十七年》)

但是,这一年,

据《左传 桓公十七年》 记载

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齐鲁两军在边界奚开战,于是齐国人侵犯鲁国的边界,边界长官来报,鲁桓公说:“边界的事情,谨慎点就行了,并预防发生意外,姑且设法,发现敌情就迎战,何必请示呢?”

鲁国就这样,也没给齐国外交部发布严正声明。而原来的结盟自然就瓦解了。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带着自己齐国的妻子文姜去了齐国。为了调停去年,边界冲突。

结果发生了不可预料的事情。

据《左传 桓公十八年》记载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带着自己的第一夫人文姜去齐国,结果申繻说:“你要去自己去,不能带着文姜,夫人出去抛头露面,像什么话。”,鲁桓公一看至于嘛。

就带着妻子去了齐国,齐襄公和鲁桓公在泺(luò)地相会,哪知道文姜和齐襄公好上了,都好到床上了,两人弄玉偷香。你没有听错,一国第一夫人跟他国国君好上了,这是笑话不说。第二,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是齐僖公的太子,那文姜和齐襄公什么关系?

兄妹关系,这属于禁断之恋。而且这不是文姜现在才喜欢哥哥的,没嫁给鲁桓公之前,就喜欢上了。

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史记》)

我们不得不佩服郑国公子忽的深谋远虑,当年齐僖公原来是想把文姜嫁给他的,都拒绝了。

《诗经 国风·齐风·敝笱 》记载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什么意思呢?破鱼笼子坏了,鱼儿随便游啊,齐侯妹子回到齐国去了。

鲁桓公就知道此事了,这个内心的感觉就不好揣测了。就说了文姜,文姜一看丈夫说自己,就跑到哥哥那里诉苦。

齐襄公一看,我的女人,也敢骂她,怎么呢?
这年,夏季,齐襄公招待鲁桓公。齐襄公让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然后死亡。

这件事情,反正怎么评价?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当然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作为八卦而存在的,因为死的是鲁国国君,而第一夫人又不知道怎么回事。鲁国怎么处理这个外交事件呢?

对齐国外交部发出严正声明?齐鲁边界大战一触即发?如果是那样,楚国或成为最大赢家。

鲁国做法真有绝的。

鲁国人告诉齐国说:“鲁桓公畏惧你的威严,本来想重申往日的友好。不幸,在贵国死了,又不知道追究谁的过错,在诸侯面前已经没法做人了,你杀了杀鲁桓公的公子彭生就算了”,齐国人就杀了彭生。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这篇文章,闪烁其词,前面讲无所归究,后面杀彭生。没辙,小国跟大国怎么讲理。

鲁桓公死后,姬同即位,是为鲁庄公。

这个姬同是文姜和鲁桓公的儿子。为什么叫姬同呢?

公元前706年,姬同出生,跟鲁桓公同一天出生,生日可以一起过了。那么起名字吧。

鲁桓公就问大夫申繻(就是告诉鲁桓公不要带文姜的那位大夫),申繻就开始长篇大论地讲

他说:“名,有五种,有信、义、象、假、类。用出生的情况命名为信。用祥瑞命名为义。用相类似的字命名为象。用万物的名字命名是家,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命名是类。”然后有很多禁忌,比如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不以国名,不以官职,不以山川,不以疾病,不以牲畜,不以器币。为什么呢?因为要避讳,用国名命名,就要废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要废除官名。用山川之名,就要废除山川的名字。用牲畜,就要废除祭祀。用礼器,就要废除礼仪。所以大的事物,不能命名。

鲁桓公一看大夫讲了这么多,就不耐烦的说:“这孩子跟我同一天生,那么就叫同好了。”用的就是类。

当时取名字,没有后世那么严谨,用现在眼光去看当时,是很不严谨的事情。

这样姬同即位,是为鲁庄公。文姜肯定不能回鲁国了。但关系就很奇怪,一方面还是鲁桓公夫人,但在齐国。《左传》接着就很狗仔了,天天记载文姜和齐襄公通奸。

公元前692年,夫人文姜和齐襄公暗地相会。

公元前687年,夫人文姜和齐襄公相会于防,是齐襄公的意思。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没辙,鲁国又不能跟齐国说什么,只能这样聊以发泄。



5|襄公弑君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齐僖公儿子)大会诸侯于首止。公子亹代表郑国出发,高渠弥当时做助手,祭仲假称有病,不去。为什么呢?原来公子亹和齐襄公以前斗殴,互相结仇,等到会盟的时候,祭仲就叫公子亹不要去,但是公子亹说:”齐国强大,厉公居住在栎邑,如果不前往,这会让他率领诸侯来攻打我国,送厉公来首都。“

从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两个信息。

其一、郑国国力大不如前,郑庄公死于公元前701年,七年过去,郑国迅速衰落,直接原因就是郑庄公这三个儿子争权。

其二、厉公在栎邑看来实力越来越大,而郑国中央实力偏弱

公子亹来到会盟地点,没有向齐襄公谢罪,齐襄公大怒,就埋伏士兵杀了公子亹。可以讲齐国现在再也不怕郑国。

高渠弥回国(《左传》记载此人被齐襄公车裂),就和祭仲谋划,迎立公子亹的弟弟公子婴(应该是郑庄公第四个儿子),这就是公子婴。现在已经第四任政府了,郑国都快成流亡政府了。

这年,齐襄公让彭生杀了鲁桓公(一段轰轰烈烈的狗血剧)。


6|王子克事件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崩,周庄王即位。

周公黑肩要杀掉庄王,立王子克。辛伯报告庄王,于是庄王和辛伯杀死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到燕国。

那为什么呢?

周桓王当年非常喜欢王子克,把他嘱咐给周公黑肩。

辛伯劝谏:媵妾和王后一样,庶子和嫡子一样,二卿一起掌权,大城和国都一样,这就是祸乱的根源。

周公黑肩不同意。

虽然没有废长立幼,但是也产生了这种祸乱。君主一般都喜欢小儿子,因为小儿子一般都是被宠幸的女人生的,而嫡子都是王后生的。王后非常可能就是政治婚姻的产物。爱屋及乌,都喜欢小儿子。

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左传 桓公十八年》)














7|讨伐卫国


我们讲过,左右天子看到卫惠公是这么上台的,就很怨恨他。公元前696年,作乱,惠公逃到齐国,因为齐国是他的母舅家。公子黔牟立为君。


公元前688年,齐襄公率领诸侯讨伐卫国。据《左传 庄公六年》记载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公元前688年,卫惠公回到卫国,把公子黔牟逐出卫国,到了成周,杀了左、右公子,即位为国君。也就是十三年后再一次复辟。

接着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齐国为了笼络鲁庄公,把卫国的宝物全部给了鲁国。当然是文姜的功劳了。齐鲁关系开始改善。

公元前686年,齐鲁联盟,开始攻打郕国,郕国投降。

鲁国的仲庆父对庄公说:”不如趁火打劫,攻打齐国“

鲁庄公说:”不可,我们要韬光养晦,修养德行,等待时机“,鲁国军队回国。

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左传 庄公六年》)










8|襄公身死

公元前690年,攻伐纪国,纪国灭国。

在山东半岛上有三个大国,分别是齐国、鲁国和纪国。

纪国是一个很被人忽视的国家,实际上国力不弱。而且齐国和纪国是有矛盾的,不仅仅是齐国争霸中原,需要削弱鲁国和纪国。从祖先开始就有矛盾,为什么呢?这就跟一个事件有关,叫周烹齐哀公。据《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

周夷王时期就是西周倒数第四位君主(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纪侯说齐哀公的坏话,于是周夷王活活把齐哀公煮了。

《竹书纪年》记载

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召集天下诸侯,看烹齐哀公的戏。

自然这样一来,齐、纪两国就接下来仇怨。但是一直没有报,为什么呢?纪国国力太强,暂时动不了。

《公羊传》说齐国报仇之事,如下

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

九代还要复仇吗?即使百代也要。

于是齐国开始意图削弱纪国,齐僖公时期,齐国意图吞并纪国,纪国通过鲁国,暂且的躲过一劫。但是因为鲁国和齐国后来因为边界之事,鲁桓公又死于齐地,齐鲁关系恶化,纪国就有一天没一天了,最后被齐国吞并。

(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左传 桓公三年》)
(公元前690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左传 桓公四年》)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弑。为什么被杀呢?人性呗。

原来齐襄公派两个人连称、管至父,去镇守葵丘,跟两人约定好瓜种下去,你们去镇守,等到瓜落下来,你们回来交班。两人欣然领命而去,过来一年,瓜落了。都可以吃了,两人一边吃瓜,忽然想起了,国君怎么没有派人来交班?于是给齐襄公打个报告,”领导冒号“,结果齐襄公跟两人说,不行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交班。这两人就怒了,领导怎么能不信守承认。

当时齐襄公和公孙无知有矛盾。什么矛盾呢?公孙无知我们曾经提过是齐僖公的侄子,齐僖公很喜欢这个侄子,让他的出行饮食都和太子一样,就是跟齐襄公一样。

齐襄公当然很不满意,襄公即位第一年,齐襄公就开始把他的衣服饮食的等级开始降。公孙无知就怨恨齐襄公,为什么要降公孙无知的等级呢。齐襄公说,因为你小时侯打架,把我打赢了。

襄公元年,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鬬,及立,绌无知秩服,无知怨。(《齐太公世家》)

二人就联合公孙无知作乱,连称刚好有个堂妹在齐襄公后宫,不受宠幸。三人指使她去刺探齐襄公,并答应,事成之后,此女子成为公孙无知的夫人。这年,齐襄公去射猎,旁边的人喊”彭生,彭生“,只见齐襄公赶紧弯钩搭箭,射向”彭生“。为什么他要射彭生?因为彭生知道他的丑事,他无故杀死彭生,心中有愧。此时才发现所谓”彭生“只是一头野猪。于是野猪嚎叫,惊吓襄公,襄公落下战车,把腿摔伤了,还把鞋子弄掉了。于是襄公就责令一个叫茀去找鞋,没找到,把茀鞭打了三百鞭,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襄公现在是”天真无鞋“了。

此时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三人听说齐襄公受伤了,正是动手的好机会,率领部众攻向齐国宫廷。刚好碰到茀,茀说:”你们如果惊动了襄公,那么动手就不容易了,不如让我进入“,三人面有怀疑之色,茀解下衣带,背后是血淋淋的伤痕,三人信服,让他先入。

茀进入,看见襄公,通报了三人叛逆的行为,襄公大惊,问其计,于是茀把襄公藏起来。而外面的人等候多时,心中一想,不好,于是闯进宫门。茀和侍卫抵抗,不利,被杀。叛军就搜查,发现一只脚在门下,于是看见襄公,杀死襄公。公孙无知被立为齐君。


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在雍林游玩。雍林人有人怨恨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告诉齐国大夫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我去诛杀他为襄公报仇。请大夫立其他公子“

于是齐国大夫们,环顾朝堂之上,没有公子了。为什么没有公子呢,因为齐襄公这个人荒淫不用说了,要是放现在,非打断骨头不可。而且数次欺骗大臣(比如连称和管至父),大臣人人自危。齐襄公在位期间,内政不修,但是外交倒是弄得有声有色。杀死鲁桓公,鲁国倒了霉。齐襄公两次伐郑,又杀死郑国郑子亹,搞得郑国迅速衰落。又灭了纪国。又把卫惠公扶持上位。他荒淫不说,他还逼着别人也这样。

卫惠公刚刚立没多久,卫惠公深感自己统治不稳,怎么办呢?齐襄公就让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叫公子顽和宣姜烝(晚辈和长辈通奸),不肯,强迫他,生了五个孩子。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左传》)

这五个孩子,后来在卫、齐关系中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齐襄公在国内确实不得人心,但是在整个国际关系上,为齐国奠定了称霸的资本。可是齐襄公在国内搞得这套,和文姜又不清不楚,史家就算想为尊者讳,也没机会。




9|小白登位

当初齐襄公,政令无常,公子们纷纷逃往外国,其中公子小白被鲍叔牙保护到了莒国

而他的哥哥公子纠被管仲召忽去了鲁国,因为其母是鲁国人。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左传 庄公八年》)

这个是很有见地的,首先逃难要挑地方,不能太远不能太近。太远第一信息传不过来,第二就算传过来,后发则制于人。也不能太近,太近靠近齐国,如果被齐国灭了,那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管仲提议公子纠去鲁国,鲁国东方大国,齐国吞不了他,何况鲁国的文姜跟齐国还有关系。

公子小白去莒国,莒国看起来是一个小国,实际上实力很强,东夷国家最强。所以鲁国和莒国实力够,而且离齐国近。顺便两位公子在齐国内部可以插手政局。


公子小白自小跟齐国大夫高傒关系很好,于是齐国无主,齐国大夫高、国(国子 、 高子 。天子所命,为 齐 守臣,皆上卿也。)先通风报信告诉小白,小白一听,备车,赶紧走。而公子纠这边听到公孙无知死,也马不停蹄向国都赶。但是因为小白是先走的,公子纠就叫自己的老师管仲,去暗杀小白。管仲到了公子小白这边,拉弓射箭射中了小白,鲜血直流,管仲一看,小白已死,就回来告诉公子纠。这样公子纠的车队速度就变慢了。而小白是假死,刚好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命令手下,赶紧加快速度赶向齐国。这样小白先入,是为齐桓公。

公子小白能骗倒管仲,这本身大得很那。其实公子纠也不应该是昏庸之主,有管仲辅佐,后有鲁国做靠山,也是很有本事的人。而公子小白有国、高两大家族支持,也是很有竞争力。


编辑于 2017-12-31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