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史记札记
【老秦人的故事】7、龙起东方

【老秦人的故事】7、龙起东方

1|曹刿论战



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隰朋、高傒,治理朝政,齐国富强。

但是齐桓公他老想争霸,第二年不听管仲劝阻,向鲁国开战。但是遇到一个人,籍籍无名,是为曹刿。



这一年,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携乾时之战之余威,向齐国大举进兵。鲁庄公应战前夕,曹刿来到鲁庄公这里。曹刿是谁?

属于隐居者。

他要去见鲁庄公,别人就劝,你别去,这种事情都是肉食者谋划的。

曹刿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不可以与之谋。

就问鲁庄公:“你凭什么打赢这场战啊?”

鲁庄公说:寡人能做到三点,

其一、寡人精美的服装,这些东西,分享给别人。

其二、祭祀时,从来不虚报政绩

其三、一切大小案件,尽心尽力为民众办理

曹刿说:国君所言,

其一、精美服装,只是小恩小惠,不可能分给民众,民众为什么帮你打仗?

其二、祭祀时不虚报政绩,那是你应该做的。这点小信,鬼神不会保佑你的

其三、只有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民众才会拥护你。

这里马上就出现一个问题?这是一场战役,战争跟你是否正义,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讲整个战争,比如反法西斯战争,以有道伐无道,法西斯耗不起,战争可以胜利。但是一场战役,德军闪击波兰,德军胜利,说明德军有道?

首先齐桓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就是为了报复公子纠事件,这跟鲁国人民,有关系吗?没有关系,既然没有关系,凭什么人民为你打这场战?

我们对中国历史战争的认识,总是集中于谋略这一块,比如孙膑围魏救赵,西施美人计,实际上战争的执行者应该是士兵,士兵斗志全无,方阵大乱,还打什么战?

士兵哪来的?甭管你是兵民合一还是职业军人,这些人都是由人组成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意愿和斗志,比兵器作用大多了。

但是肯定有人会问,那要聚合民心,但是为什么要说案件?因为法律或者说刑狱,是沟通民众和政府最重要的方式。比如说税收也是一种方式,但是中国的税收就是义务,它也没有什么“无代表不纳税”的这种意识,民众说不上话。只有刑狱,是民众能够申诉的方式。而且,刑狱是要涉及人命的,这种东西,必须慎之又慎。所以说一个君主昏庸无道,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乱杀人、法律不严明。

于是鲁庄公说:“那先生不远万里而来,有没有良策赠与寡人啊?”

曹刿说:“国君你让我和你坐一辆战车,我来帮你”

到了长勺,两军交战。

鲁庄公要击鼓,这是进军的信号。

曹刿说:“不行”

于是鲁军按兵不动。齐军这边,他本来就是进攻方,气势汹汹而来。

齐军擂鼓一次,本来想向鲁军大举进兵,结果鲁军当缩头乌龟,他也只好按兵不动。

齐军擂鼓二次,鲁军继续不出战。

齐军擂鼓三次,齐国军队想着鲁军这回肯定又不出战,结果曹刿下令出兵,大获全胜。

鲁庄公下令趁胜追击,曹刿说:“不行”

他下车观看车辙,登上横木,瞭望敌情。下令,出兵。

齐军看到鲁军追击,望风而逃。

鲁庄公看到齐军大败亏输,很高兴。

他就问曹刿:“先生妙策当真天下无双,但是不知为什么啊?”

曹刿微微一笑,说:“很简单。作战之事一靠民心,二靠士气。第一次击鼓,人人奋勇争先。到了第二次击鼓,人人勇气开始衰竭。到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全部消失。而我们以逸待劳,人人奋勇争先,对抗勇气衰竭的齐军自然大获全胜。至于追击,害怕齐国有埋伏,如果贸然追击,就会被齐军歼灭。我看到他们士兵是军旗也倒了,士兵忘哪跑都有,已经斗志全无。可以确定,齐军此次没想到我军能够歼灭他们,没有设下埋伏。我军追击自然赢了”

这个道理,很明白嘛。比如说死刑犯,用枪毙的方式杀人。如果第一回杀他,枪卡壳了,本来犯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结果没死。第二回,犯人又经历这样的事情。吓都吓死了。








2|乘丘之战

这回齐国吸取教训还联合了宋国。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左传 庄公十年》)

公元前684年,齐军、宋军联合驻扎在鲁国郎地。

鲁国公子偃说:“宋国兵容颓废、衣着不整,不看是来打仗的。国君你不如攻击宋国,把宋军击溃,那么齐军就会撤退。”

庄公不听。

公子偃于是私自出兵攻击宋军,庄公趁势出兵,大败宋军。齐国退却。

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公右歂孙生搏之,宋人请之,宋公靳之,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左传 庄公十一年》)

这场仗,鲁庄公生擒南宫万。只见鲁庄公拿出自己祖传宝箭,“金仆姑”。弯弓搭箭,射伤南宫长万。鲁军将其团团围住,最后生擒。

宋国人请求把南宫长万移送宋国。

但是长勺之战和乘丘之战之后,齐桓公被打醒了,齐国目前还没能力争霸,回到国内痛定思痛,还是听管仲话,好好发展国家。

3|灭亡谭国

你要说齐桓公一点战绩都没有,也不是。

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齐桓公当年没登上国君之位的时候,经过谭国,结果谭国对他很不好。登上国君,诸侯们都来贺喜,结果谭国没有来,于是齐国灭了谭国。

其实这是一个小战役,但是也可以看出小白的性格,不能说瑕疵必报吧,也是情感十分丰富的人。数次攻打鲁国,没经过筹谋,极易冲昏理智。








4|宋室伐鲁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隽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左传 庄公十一年》)

公元前683年,宋国因为去年乘丘之战,攻打鲁国。鲁庄公反正够惨的,亲自抵抗宋军,宋国正在摆开阵势,正排队呢,一二三四向左看齐。只见鲁军气势汹汹而来,宋军没有准备,大败亏输。



据《左传 庄公十一年》记载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这年秋天,宋国爆发洪水。鲁庄公派人慰问,说:“洪水来了,我来慰问你”

宋闵公说:“孤(但凡有灾祸,君主自称)对老天不尊敬,导致有如此祸患,还劳烦贵国国君关心,受之不起啊”

臧文仲说:”宋国要兴起了,国君如果能承认自己错误,不推卸责任,这就是明君啊“

结果过了几天,发现不是宋闵公说的,是宋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御说的。

臧孙达:”唉,这个人为什么不当国君啊“

5|齐鲁修好

齐桓公一看,反正鲁国怎么打,都输了。于是希望结交好鲁国,那么怎么结交呢?最好的办法是

冬,齐侯来逆共姬。

周代婚礼是有习俗的,当然现在也有,只不过现在已经非常简单了。周代号称六礼,哪六种呢?叫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国君迎娶女子,如果是天子之女就是王姬,那么诸侯必须亲自迎接,娶王姬跟娶一祖宗差不多。那是去王幾吗?不是的,据《左传 庄公元年》记载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为外,礼也。

诸侯到鲁国来,来迎娶。那这次齐桓公迎娶共姬,是王姬吗?

不是。正因为不是,这个问题就有趣了?既然迎娶不是王姬,齐桓公就没必要亲自来,那为什么此次要来呢。道理很简单,借娶妻为名,两国君主商讨一下,两国罢兵修好之事。

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后面的信息复杂的。

6|南宫弑君

且说南宫长万回到国内。



公元前682年,宋闵公和南宫长万涉猎,结果为了下棋争起来。宋闵公于是说气话,说:”你别忘了,你可是当过鲁国俘虏的。“

南宫长万,听到此言,心怀怨恨。于是在南宫长万杀死宋闵公。宋国大夫仇牧听说,率兵到达诸侯的宫门。南宫长万杀死仇牧,继续杀死华父督。

于是立公子游为君,其余公子都逃到萧国,公子御奔亳(),南宫长万命令他的弟弟南宫牛,围住亳。这年冬天,公子们杀死南宫牛,杀死新君,立公子御为国君,是为宋桓公。

南宫长万听到此事,出奔陈国,宋国人贿赂陈国。陈国人派了一个美女,灌酒,南宫长万喝的酩酊大醉,运到宋国。宋国人把南宫长万剁成肉泥。

宋闵公为什么而死?宋闵公自己评价自己

寡人以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

倒是客观的很。而且《左传》特别有意思,当时宋闵公说出这话,每个人都称赞宋闵公不推卸责任。结果宋闵公就死于推卸责任上,明明这场战争失败跟宋闵公指挥有关,结果把责任全部给了南宫长万。倒是讽刺的很。

而,据《左传》记载

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其中南宫长万的部将,猛获奔卫。而南宫长万是个大孝子,用车拉着自己母亲,一天就到了齐国,这个力气够大的。

而宋国人要求卫国归还猛获,卫国人不给,大夫石祁子:“不要引火烧身,邪恶都是一样的,结交邪恶之人,抛弃友好国家,这不是好主意”,于是归还猛获。







7|北杏之盟

公元前681年,由齐桓公主持,鲁国、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在北杏会盟商量宋国南宫弑君一事,结果遂国不来,导致齐桓公大怒,出兵攻遂。这场会盟,是齐桓公初次会盟,但是搞得非常不成功。

其一、来的除了鲁、宋以外,都是四流小国

其二、遂国不买账,于是齐桓公为了彰显自己霸主的感觉,灭了遂国。

这年冬天,齐桓公为了挽回面子,鲁庄公和齐桓公在柯地结盟,两国媾合。但是一个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就是曹沫。



曹沫,有人认为曹沫和曹刿是一个人,但是太史公在这里,他认为这是两个人。现在普遍认为两人是一个人。

曹沫,十分勇武,曹沫为鲁将,三次败北。鲁庄公害怕,于是献上遂邑向鲁国求和。这次曹沫和鲁庄公前来在柯地会盟。

齐桓公和鲁庄公会盟,结果曹沫拿着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不敢动。

齐桓公就问:“先生,想要什么?不要冲动”

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齐鲁靠的太近,希望你把齐国侵占土地归还鲁国。”

齐桓公摆开地图,把齐国侵占土地划定出来,归还齐国。

结果曹沫看到此事已必,曹沫退到一边,该干嘛干嘛,跟没发生这事情一样。

齐桓公怒,这种盟约我不遵守。

管仲就劝:“不可,这种盟约如果国君你都遵守,那么天下何人不臣服于你。千万不可贪图小利。”

于是齐桓公咬一咬牙,割。把所有土地割给鲁国。这次会盟,最意想不到不是齐国,是鲁庄公,鲁庄公和曹沫根本没有商量过。

到了后世,有人想要效法曹沫之举,结果失败了。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这就是燕太子丹,燕太子丹跟荆轲说,希望你和曹沫劫杀齐桓公一样。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

那为什么,曹沫会成功,而燕太子丹会失败呢?很简单

其一、春秋的战事没有战国激烈,这话怎么理解?因为春秋有小国,而战国基本被消灭了。齐桓公要称霸,必须获得小国支持,小国的能力并非如我们想象那样弱不禁风。郑国就是一个例子,郑国不算大国,但是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形成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而战国时期是灭国战,特别是荆轲刺秦时期,三晋基本被秦吞并,此时想跟曹沫一样,你以为嬴政会跟齐桓公一样答应这个盟约?

其二、鲁国和齐国实力没有那么悬殊吧。前面我们都看到齐桓公两次伐鲁,都失败了。

其三、鲁国是什么国家?属于姬姓诸侯国的翘楚,如果得罪鲁国,你还尊王攘夷?尊的是什么王?

其四、齐国现在很强大吗?至少看不出来,鲁国要是铁了心要攻占被侵占土地,难道攻不下来?



宋国背弃盟会,这就说明这场盟会基本属于形式上的。而且这场盟会说实话不是诸侯第一次结盟,第一次结盟是楚国的沈鹿大会。那为什么宋国不来呢?因为宋国的爵位是公爵,而齐国只是侯爵,况且此时的齐桓公的实力不强,宋桓公一看我是公爵,你是侯爵,凭什么你是老大啊?

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
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
宋人背北杏之会。
(《左传 庄公十三年》)




8|齐国攻宋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

公元前680年,齐桓公看到宋国这么不给面子。于是召集诸侯伐宋,齐国希望周朝派兵来。其实周朝能派多少兵?主要是做个姿态,就是周室支持我。

于是齐桓公就向周室派出使节,那是在名义上尊奉周室,给钱自然免不了的。现在的周天子权威下降还是次要的,关键没钱啊。

于是周室意思意思,派出了少量的兵。自觉的把自己降格成联合国。

冬,会于鄄,宋服故也。

宋桓公一看,如果打下去,那么吃亏都是宋国,罢兵和谈。

处理完这事,齐桓公开始召集诸侯在鄄地会盟,讨论什么事情呢?




9|厉公复位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杀齐襄公。公元前682年,宋国人长万杀了他们的国君宋泯公。郑国祭仲死。郑国祭仲一死,自然郑厉公,又回来了。




厉公听说祭仲死了,非常开心,厉公积极谋划回国。

据《左传 庄公十四年》记载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公元前680年,郑厉公劫持郑国大夫傅瑕,威逼他帮助他复位。

傅瑕说:“我愿意跟你结盟,你放了我”

厉公与他结盟,傅瑕于是杀死郑君,接厉公回国。

郑国大街小巷就传说,起初,在郑国都城南门下,有两条蛇,一条在门外,一条在门里,一直斗啊斗啊,最后门外的蛇咬死了门里的蛇。就暗指郑厉公在国外复辟成功。

鲁庄公听说两条蛇的故事,就问大夫申繻,“世界上真的有妖孽吗?”

申繻说:“妖孽是有气焰决定的,妖孽是由于人才兴起的,一个人没有间隙可以乘,妖孽怎么会起来呢?但是如果人丢弃了常道,妖孽就起来了,所以是有妖孽的。”

郑厉公复位第一个杀的就是傅瑕。为什么呢?一方面就是傅瑕杀死前任领导,不敢用。

派人跟原繁(郑庄公的兄弟)说:“傅瑕对国君存有二心,我杀了他。帮助我,只要承诺没有二心,我都重用。我很敬重伯父,但是伯父为什么都没有想过我?我在国外,伯父没有告知国内情况,我在国内伯父不来依附于我,我真的感到遗憾。”

原繁说:“先君郑桓公命我来此掌管宗庙石室。看到国君跟走马灯一样换,我也是痛心疾首。但是所上来的都是先君之子,我又怎么不遵奉呢?上来的君主都具有政治合法性,如果国君在国内,我却思念着你,这不是存有二心吗?存有二心这是天大的罪过。策划你归国之人,难道不是二心吗?庄公还有儿子,如果人人都结党营私,国家怎么办?下臣还听你这个国君的命令了吗?”,自缢而死。

我们就很奇怪了。郑厉公对忠心之人也杀,是对不忠心之人也杀,为什么呢?很简单,郑厉公要的是忠心于自己,不是郑国。他又没有他爸那样的人格魅力,郑庄公克段于鄢最后也没有杀死共叔段,还是放了他了。

那郑厉公为什么要求臣子忠于自己呢?不幸就在这,郑厉公为什么被逐出郑国?因为祭仲,祭仲隐忍,想要郑昭公复位。背弃了他。所以在国外流亡这么多年,这种伤痛难以弥补。

其实杀死傅瑕,我们还可以接受,杀死郑庄公几个兄弟也可以接受。但是杀死原繁,就难以接受了,因为原繁已经6-70岁了,已经不可能左右政局了,如果郑厉公能放了他,在政局中不太可能出现什么波澜,而且郑厉公也不会有这样的名声。

但是郑厉公这种经历,大起大落,导致人多疑的性格。

但是尽管如此,朝堂之上,还是很多人欢迎他的,因为郑厉公算是郑庄公几个儿子里,有能力的一位了。


10|桓公始霸

公元前680年,单伯(周王代表)、齐国、宋国、卫国、郑国在鄄地会见,为了宋国顺服之事。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公元前679年,齐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再次在鄄地见面,这是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标志。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齐始霸也。

那为什么这次会盟,可以视为称霸的开始。

我们看齐桓公几次召开会盟,

第一次,北杏之盟,宋国背盟,遂国压根不来,基本失败。

第二次,柯地之盟,被曹沫逼得割地,基本失败。

第三次,一次鄄地之盟,单伯主持,失败。

所以这次会盟,齐桓公撸袖子,自己主持盟会,召集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这些大国或者姬姓诸侯国,但是鲁国没来,确实是个遗憾。

这里提一下,春秋五霸有多少种说法吗?将近八种说法,除了齐桓公、晋文公以外,其他霸主排列组合。

11|讨伐郑国

夏,夫人姜氏如齐。

公元前680年,文姜去齐国。文姜这次回去,肯定不是去找齐襄公,干嘛呢?为了给儿子鲁庄公调和齐鲁关系。

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这一年,宋、齐、邾伐郳。看起来齐桓公已经有了老大的感觉,开始召集诸侯攻打郳,宋国充当急先锋。但是

郑人,侵宋。郑人间之而侵宋。

郑厉公派人,在宋国在前线部队攻打郳,打宋国。那郑厉公为什么要这么干?很简单,郑厉公看不起齐桓公,因为鄄地之盟,没有明确纲领,也没有约束的条例,这也能是盟会?况且当年宋庄公逼迫郑国给钱,这笔账还没算呢?

齐桓公一看郑厉公这么干,要是小弟都护不住,还当什么老大?齐桓公召集诸侯攻郑。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公元前679年,也就是转过年来,宋、齐、卫伐郑。

12|楚国崛起

前面讲了楚国的开始,到了楚武王征随。左转【老秦人的故事】3、天问楚国。所以我们要重新把目光转到楚国。



楚武王子,楚文王即位,开始迁都到郢。郢地就开始北上的信号。



楚文王继续他父亲的事业,因为此时的楚国南部基本平定,必须向北争取生存空间。但是我们讲过江汉诸姬,死死封锁伏牛山、秦岭这一带。楚武王一生攻打随国,打下来一个缺口。并且由于随地有丰富的铜矿,楚人的战斗力上升显著。这回楚文王即位以后,立马攻打申国。

为什么攻打申国呢?



因为申国处于南阳盆地,离中原就非常近了,如果打下申国,中原就在楚人面前,甚至周王所处的洛邑也无险可守。我们讲平王迁都,到洛邑也是周室衰落的原因。在《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大汉刚刚建国,对于都城定于哪里,君臣之间有番讨论,

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

所以周秦汉唐都在西安做都城,因为西安是

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况且攻下申国,申国处于南阳盆地,那么楚国一旦占据南阳盆地。南阳盆地其北是海拔1000米的伏牛山、以南是大巴山,刚好处于黄土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上。高大的秦岭山脉阻挡了以北的风沙,而大巴山隔绝了南方的潮湿空气。没有洪水、台风、沙尘暴、酷热、严寒等灾难。所以如果楚国控制这块地,那么向北可以通向中原,南方有广大平原做支撑,高大峻岭做依靠,甚至可以向东牵制吴越。

天下之势尽在楚矣。申为南阳,天下之膂,光武所发迹处。是时齐桓未兴,楚横行南服,由丹阳迁郭,取荆州以立根基。武王旋取罗、部,为鄢郭之地,定襄阳以为门户;至灭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然其始要,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平王东迁,即切切焉。戌申与吕、许,岂独内德申侯为之遣戍,亦防维固圉之计,有不获已。逮桓王、庄王六、七十年之久,楚之侵扰日甚,卒为所灭。自后灭吕、灭息、灭邓,南阳、汝宁之地悉为楚有。如河决鱼烂,不可底止,遂平步以窥周疆矣。(顾栋高语)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馀,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馀,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左传 庄公六年》)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国。我们知道邓曼就是邓国人。

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外甥”

于是设酒招待他。

骓甥,聃甥,养甥,请求杀楚文王。邓侯不答应。

三个人说:“完了,亡邓国者就是此人,现在不除,必成祸患。”

邓侯说:“杀了我外甥,别人怎么看我,都会厌弃我。”

三个人说:“如果国君不听我们,社稷就会倾倒的”

不听。

攻打申国那一年,楚文王攻打邓国。公元前678年,再次攻打,灭亡邓国。



所以打申国,必须假道邓国。而邓国刚好是楚国南北方沟通的一个桥梁,所以要么联合邓国,要么必须吃掉邓国。否则楚国即使吃掉了申国,中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据《左传 庄公十年》记载

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蔡哀侯从陈国娶了一个女子,是为蔡妫。息侯也从陈国娶了一个女子,是为息妫。息妫出嫁经过蔡国,蔡侯就对她言语轻薄,说:“她是我小姨”

息侯大怒,请求楚文王说:“假装攻打我,我向蔡侯求教,他来援救,你去攻打他”,楚文王照办,俘虏蔡哀候回来。

九月,楚国大败蔡国,哀侯俘虏到楚国。蔡人立其子,是为蔡穆侯。这里有个问题。

这场战是楚国逐步东进的第一步。逐步把政治势力深入淮河流域。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左传 庄公十四年》)

蔡哀侯不改自己乱说话的习惯,向楚王夸耀,自己小姨子多么漂亮。

楚王一听,是吗,我去看看。

于是楚文王到息国,杀了息侯,灭了息国。把息夫人带到楚国,生了堵敖和成王,从没有主动说过话。

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息夫人说:“我一个女子,侍奉两个丈夫,我还能说什么呢?”

楚王一看,既然灭了息国,顺便攻打蔡国。但是攻下蔡国,楚国并没有吞并,为什么呢?因为蔡国离宋国、许国等中原国家太近,如果攻下蔡国,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楚国有的受了。

息国的位置也很好,如果攻下息国,东进的脚步加快不说。重要的是,可以把进兵东进再北上,攻打中原国家。许国、宋国、陈国就在楚人眼中了。



现在的楚国已经是南有大片平原依靠,向东可以触碰到大海,向北可以触碰到中原,向西有巴国做联盟。

于是中原国家联合起来,齐桓公召集二次鄄地会盟,对抗楚国。

公元前678年,楚国开始对付中原国家,拿谁开刀?

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秋,楚伐,及栎,为不礼故也(《庄公 十六年》)

郑厉公复位,没有告诉楚国。楚文王一看,拿你开刀,攻打郑国。

13|齐郑关系

1、郑国

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则强锄,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君子谓强锄不能卫其足。(《左传 庄公十六年》)

郑厉公报复当年雍纠之乱的参与者(左转【老秦人的故事】4、小白前事,3)

杀死公子阙,砍掉强锄两条腿。公父定叔逃亡到卫国。过来三年才让他回来,郑厉公说:“不能让共叔段没有后代”

所以为什么郑厉公谥号为厉,

杀戮无辜曰厉(《逸周书 谥法解》)

不思考为什么当年会失败,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

2、幽地结盟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公元前678年,郑国先被各个诸侯打,后来又被楚文王打。媾合吧。

以齐桓公为主持,宋、陈、卫、郑、许、滑、滕一起媾合于幽。

这回郑厉公就不想上次那么不听话了,齐桓公为了这次盟约,那是煞费苦心啊。为什么签订,就是告诉中原王朝,楚国人来了,我们不能内斗了,你们应该在我的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我的身边,对抗楚国,为建立春秋新秩序而努力。

楚国一看,人家都联合起来了,我们跑吧,慢慢来,别着急。

3、矛盾激化

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郑不朝也。

第二年,刚刚签订盟约,郑厉公不来朝觐齐桓公,齐桓公大怒,拘捕了郑詹。这可了不起,当年郑庄公攻打宋国,也是借口宋国不朝觐天子。现在不朝觐诸侯,也要受罚?








14|鬻拳谏王

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还及湫,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皇,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话说有一次楚国大夫劝谏楚文王,结果楚文王不听,鬻拳拿起随身佩刀,齐刷刷地把自己双腿砍断,楚文王大为震惊,于是不得已纳谏,楚文王非常敬重鬻拳,就让他去在楚国的城门,看守。后代子孙为太伯。

当年楚武王在位时期攻下权国,让斗缗管理,结果此人叛变,楚武王不得已杀了他。把劝地人民全部前往那处(地名),让阎敖统治。到了楚文王即位,和巴人一起伐申,楚国人野蛮的行径把巴人吓一跳,于是巴人背叛楚国,调集军队攻打那处,攻下来。本来那处的长官是阎敖,阎敖游泳逃回来,楚国人最瞧不起战败之人,于是杀了他,他的部族作乱。巴人趁机伐楚。

楚文王亲自领兵攻打巴人,大败亏输。回国,到了城门,城门看守就是鬻拳,楚文王怎么喊叫,鬻拳就是不开门。意思就是你竟然败给巴人,太丢脸了,你不如赢得一场战争再来。不得已楚文王挥师攻打黄国,黄国国力弱,很快被攻下来,但是楚文王因此有病,回国期间,病发而死。尸体运到国内,鬻拳大哭不已,自杀死于君王旁边。

可以讲楚国为什么能强盛?道理就在这,鬻拳遵守制度。楚国人因为没有受到中原文明的洗礼,反而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军事民主。权利在贵族和臣下手里。反而是中原文明以正统自居,人性却下滑的厉害。越是落后的文明,他的文明内在向上力更强。鬻拳的行为不能用忠义去解释,更多的跟楚国人性格刚烈有关。






15|周室悲歌



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蒍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
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
冬,立子颓。
(《左传 庄公十九年》)

我们很久不关注周王了,周室自从平王迁都以后,分别经历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
十五年,庄王崩,子厘王胡齐立。厘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这事情就发生在厘王时期,话说厘王的父亲,周庄王时期宠爱他的一个妾,生了王子颓。爱屋及乌,于是也十分宠爱王子颓,让周大夫蒍国做他的老师。

到了惠王成为周王,周惠王同学做起了房地产生意,他把蒍国变成了动物园。然后惠王占有大夫边伯的房子。夺取了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收回膳夫的俸禄,于是这五个人就发动叛乱,依靠苏氏。苏氏是谁呢?就是当年周王把他家的十二块地交换郑庄公的四块地,于是苏氏怀恨在心,此次联合这五位大臣,尊奉王子颓攻打惠王,失败。

逃到温地,当年就是郑庄公割麦子的地方。苏子侍奉王子颓逃到卫国。于是卫国、燕国军队攻打成周,冬天立王子颓为周天子。

郑厉公听到这个消息,一拍大腿,太好了,周室内乱,正是我的表演时间。

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左传 二十年》)

那怎么表演呢?一方是正统的天子,一方是王子颓,选边站吧。郑厉公坚定站在周室这一边,那为什么站在这一边呢?不知道,郑厉公怎么看不像是个忠臣,大概认为王子颓那边卫国、燕国都下注了,只能试试冷门股了。

郑厉公出面调解,要求王子颓把王位还给周惠王,那肯定不听啊。但是郑厉公这是明白的,王子颓完全是被推上王位的,要想动王子颓,先要把羽翼减掉。

于是郑厉公抓住燕仲父(燕国的国君)、带着周惠王回国,让他住在自己原来待着地方,栎邑。这张牌打得太好了,谁敢说这个举动不对,就是弑君犯上。

秋天周惠王和郑厉公到了邬地,到了成周,取了周的宝器回去。

冬天,王子颓宴请五个大夫,奏乐,六代的歌舞。

郑厉公听到此事,大做文章。跟虢叔说:“寡人听说,悲哀、欢乐不是合适的时候,就会出灾祸。现在王子颓观赏歌舞,不知疲倦,这是以灾祸而高兴。古来的国君司寇行刑杀人,国君都要减少用膳,哪里敢以灾祸而高兴呢?篡夺王位,还有什么灾祸比这更大吗?面临灾祸,却忘记忧患,忧患一定降临到他身上。何不让天子复位?”

郑厉公说的这话倒是一套一套的,看来在外面流浪那么多年,倒是没有白费。郑厉公在实力和舆论上把握了先机。

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原伯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公元前673年,郑厉公和虢公会面,共同商量攻打王城。郑厉公侍奉周惠王从圉门进入,虢叔从北门进入。杀了王子颓和五个大夫。郑厉公设宴招待惠王,六代的乐舞不缺(郑厉公骂王子颓这点),惠王赐予疆土,自虎牢(制地)以东之地。

原庄公说:“郑厉公前面骂王子颓,结果后来又效法他,看来有灾祸啊”,五月,郑厉公卒。

郑厉公这一生够坎坷的,被逼为君,又被赶下来,在外流落十多年,再次复辟。在被逼下台之前,政治手腕确实不如郑庄公,但是回来以后,进步显著。郑厉公如果不死,还可以跟齐桓公比划比划,说不定历史就改写了。



郑厉公死后,其子即位,是为郑文公。

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

周惠王复辟成功,首功应是郑厉公。结果周惠王巡视虢公的地方,虢公为惠王在玤,建立一个行宫。于是惠王赐给他酒泉之地。

郑厉公设享利招待惠王,惠王把王后的鞶鉴(就是用镜子装饰的衣带)给了他。给了虢公青铜酒杯。

这两个东西,孰优孰劣一眼明之,酒器是礼器。而镜子只是日常用品,还不是周王的。

郑文公于是怨恨周王。

周室活该要死。且不说此次行动郑厉公居功至伟,就是郑国和虢国哪个强大,都不清楚吗?

16|齐国霸业

1、齐陈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人杀死太子御寇,陈公子田完和颛孙出奔齐国。颛孙又逃到鲁国。齐桓公让公子完做卿,公子完说:“客居的小臣,受到齐君的宽恕,免除我的罪过,这是君王的恩惠,我所得已经太多了。怎么玷污这样的高位。所以冒死上告。《诗》说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于是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公子完宴请齐桓公喝酒,桓公喝得很高兴。齐桓公说:“点上灯火继续喝”

公子完说:“臣下只知道白天陪酒,晚上不知道陪酒,不敢侍奉您”

齐桓公很高兴,这个陈国的公子很有仁义嘛。

这个公子完可不是平常人,为什么呢?



公子完出生之时,周太史过陈国,卜个卦吧。用《周易》卜卦,发现卦象从观卦变成否卦,结果是此子利于做君王的上宾。可能是说他会成为国君?也可能是到其他国家去发家?也有可能是不应验在他身上,而是他子孙身上。如果是其他国家,那必然是姜姓。两样事物不可能同时强大,有可能是陈国衰败后,他这一支会兴盛起来。

接着公子完就在齐国安家落户了,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

懿氏为自己女儿找丈夫,发现陈完这个年轻人不错,卜个卦吧。发现这个卦象,结果是吉利。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

第五代子孙就会和正卿同列。八代以后取代齐国。果真八代以后田氏代齐,这是后话。

齐桓公引狼入室,他哪里想到这匹狼八代取代齐国。

2、齐鲁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 庄公二十三年》)

鲁庄公这年去齐国看祭祀社神,曹刿劝谏庄公。

他说:“不能去看,礼,是来整齐百姓的。所以会见是上下级的法则(鲁国是公爵国,齐国是侯爵国)。朝觐天子时纠正爵位的排列的仪式,遵循长幼的次序。征伐是用来诛戮对上不听命令的。诸侯朝拜天子,天子视察四方诸侯,是熟悉会见、朝觐的礼法。如果不是这样,国君就不会有举动。国君的一举一动都要被记载下来,记载不合法度之事,后世子孙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说这么多话,干嘛呢?其实你真以为庄公去见什么祭祀啊。实际上,前一年还发生一件事。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其实鲁庄公是见他妈妈的最后一面啊。所以《谷梁传》说

《谷梁》:“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无事不出竟。”

鲁庄公不听劝谏,执意去齐国。

夏,公如齐逆女。

转过年去,公元前670年,齐女哀姜和鲁庄公结婚。鲁庄公跟前面的君主一样,亲自迎娶哀姜,于礼不合。当然历史永远会重演,这个姜女跟以前的人一样,又会闹出不小的风波。

3、结盟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公元前667年,这次结盟,陈、郑都顺服了。

4、齐卫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公元前667年,周惠王命令齐桓公出兵伐卫,因为当时卫国立王子颓。

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于是第二年,齐桓公伐卫,卫国大败,以王命谴责他们,攻取财货回国。

这也标志了,齐桓公的政治势力开始被周王室承认了。




17|子元之祸

话说在中原地带,争霸的齐桓公正在享受他的霸业的同时,南边的楚国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跟一个女人有关,她就是前面讲的息妫。这息妫的楚国丈夫楚文王是死了,但是息妫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楚成王虽然弑君夺位,但是羽翼未丰,国政全部落到了令尹子元头上。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楚国令尹想要诱惑息夫人,在他宫旁建造房子,跳《万》舞。咱们也不知道《万》舞怎么能诱惑息夫人,大概就是一群男的光着膀子在火旁跳舞。反正跳的息夫人是心痒难耐。

息夫人就出来哭着说:“先君编排这个舞蹈,是演习战备。现在令尹不去上阵杀敌,在未亡人旁边跳这种舞,是何意思啊?”

子元说:“哎呀,女人都不忘记上阵,我却忘记了。”

子元是真的忘记了?前面讲“蛊”字,好戏还在后头呢?

这年秋天,令尹子元倾全国之力,北上伐郑。攻进了郑国的桔柣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率领前锋部队,后面跟着斗班,王孙游,王孙喜。

楚国军队,进入纯门,发现郑国内城的闸门没有放下来,楚国说了几句话,急急忙忙退出郭城。我们也不知道楚国人发现了什么事情,最有可能就是郑国人诱敌深入,埋伏起来。搞城市游击战。

子元说:“郑国有人才”

诸侯军急急忙忙来救援郑国,楚军已经跑了。

郑国人准备逃往桐丘,刺探军情的人说,楚国的帐篷上有乌鸦。什么意思呢?有乌鸦说明帐篷已经没人了,否则鸟是最容易受惊的动物。

看来郑国人现在一味逃跑,反正以后,楚国想进攻中原,第一站郑国。

郑国一看,被人打了,心里不痛快,打打弱国吧。

夏,郑人侵许。(《春秋 庄公二十九年》)

但是楚国这边还生气呢,我出动六百乘的战车,搞得现在什么没捞着。特别是子元,子元本来想博美人一笑,息妫不是说我不能打仗吗?我去揍郑国,结果惨淡收场。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

子元越想越气,得了,我直接挨着息妫一起睡,搞持久战。子元把家搬到了王宫,斗射师劝谏,子元态度很明确,谁劝我我都不听,把这个人拘捕。

一住,住了两年,《左传》也没记载息妫有没有失节的表现,大概没有。

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申公、斗班二人本来就对子元乱政之事耿耿于怀,现在又做出如此有悖伦常之事,杀死子元。毁家纾难,平息楚国灾难。

一个息妫,连续导致两个国家灭亡,一个大臣死亡。后代文人都愿意把国破家亡怪在女人身上,但实际上息国、蔡国是战略考虑,而子元专权乱政该有此报。

后人有诗云: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当然息妫还有很多轶事,比如桃花夫人的美誉,湖北至今还有桃花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前面讲斗谷于菟成为下一任令尹,你说他们名字咋都这么奇怪,因为这是楚地方言,此人还有一个名字,那是大大地有名,叫子文。子文的角色跟管仲一样,辅佐楚成王,为楚国的强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18|北戎犯燕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话说,子元被杀这一年,齐国和鲁国会见,两国领导人就燕国之事面见了一下,因为燕国招到山戎的进犯。

燕国是后来的战国七雄,我们对燕国的认识,大概就限于荆轲刺秦。燕国处于北方,是姬姓诸侯国之一,基本上燕国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就是默默无闻,比秦国还惨。秦国好歹春秋还有一个秦穆公。而《史记 燕召公世家》春秋部分,就是两部分构成,一是君主世系,二是其他国家发生的大事。

这回燕国发生大事了,他遭到山戎的攻击了,其实燕国处于现在河北、北京一带,靠近北方高原。

于是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就是笼络姬姓诸侯国,没有天子承认,这个霸主可不好当。而鲁国的先祖周公和燕国的先祖召公都是西周的重臣,自然鲁国作为姬姓诸侯的代言人,也要管一管。





公元前663年,燕国告急。齐桓公救燕国,伐山戎,到了孤竹(地名)返回。

传说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是为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朋和桓公伐孤竹,齐军春天出发,冬天回来。最后迷路。

管仲说:可以用老马,老马识途

于是放开老马,终于找到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

隰朋说:蚂蚁在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背面。蚁穴如果有一寸高,那么地形八尺有水。

于是挖掘,果然有水。

可以讲如果没有这二位,齐桓公就栽在这里了。

燕庄公非常感谢,亲自送齐桓公入齐境。

桓公说:“你不是天子相送不能出国界,我不可以让你失礼。”,拿出地图,把燕召公原来到的齐国地方全部割给燕国,燕召公都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得了大片领土。

齐桓公告诉燕君,《史记》用“命”字,多有周天子的感觉。叫他内修国政,纳贡给周,好像西周早期的样子。诸侯听到这个新闻,都跟从齐桓公。

但是土地是周天子分封下去的,你怎么能随意就想割就割,这是礼崩乐坏的表现。

接着齐桓公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齐桓公来把山戎俘虏送给鲁国。鲁国人说,齐桓公这是失礼的,应该给周王,怎么能给鲁国呢?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19|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做了三十二年国君,确实是比前两任长,但是确实感觉大限已到。

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

齐桓公位管仲建了一座城。

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宋公请先,见于齐侯,夏,遇于梁丘。

齐桓公为楚国攻打郑国之事,这好像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吧。召集诸侯,宋桓公先求见齐桓公。于是在梁丘非正式会见。

反正齐桓公是春风得意。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酖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话说有一天,鲁庄公在高处眺望,忽然见到一个女子名叫孟任,眼睛就盯着孟任。于是鲁庄公兴冲冲地跑过去,孟任也是奇女子,不理他。

庄公问,能不能做他夫人。庄公拿出随身佩刀,唰地一声,割破胳膊。孟任看到庄公此举,也割破胳膊,与庄公盟誓。

这样庄公就有了夫人,生了公子般,还有一个女儿。

一次求雨的祭祀中,庄公的女儿去看,结果圉人荦调戏她,于是哥哥公子般让人鞭打圉人荦。

庄公也去看圉人荦,看到此人力气很大,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南宫长万弑君一事。跟人说:“不如杀掉他,否则鞭打他会让他心存怨恨的。”

鲁庄公得病即将去世。又到了讨论继承人的时候。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叔牙、季友、庆父

这年,先向叔牙问,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庄公想庆父是我弟弟,他怎么能立为君呢?

又问季友,季友说:“那自然是国君你的儿子公子般了,如果谁不服,臣以死保护公子般”

庄公说:“方才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啊。”

季友于是派人以庄公名义,让针巫氏用毒死他。

说:“喝了吧,你的后代可以在鲁国享有名禄,否则,无后于鲁”

叔牙一饮而尽,死。鲁国立其子为叔孙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次于党氏。

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成季奔陈,立闵公。

这年,鲁庄公病死,不容易啊,前两任都是被干掉的。公子般做了国君,庆父派人刺杀了公子般。

季友逃亡到陈国,立闵公为国君。当年据说季友出生之时,有人为其占卜

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友亡,则鲁不昌

这样就完了。当然没有。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左传 闵公元年》)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鲁闵公何齐桓公结盟,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派人召回季友。

那有人问庆父既然弑君了,那干嘛不直接篡位啊?

很简单,如果直接篡位,诸侯怎么看,这直接告诉世界是我弑君的。有多少人支持这是个问题。

那么鲁闵公是谁的儿子呢?是鲁庄公跟叔姜的儿子。这个叔姜是哀姜陪嫁过来的,因为当时流行媵妾制,就是随正妻陪嫁过来的女子,一般就是亲姐妹。

哀姜是齐国的公主,于是当年鲁庄公非礼去亲自迎接。哀姜嫁过来是公元前670年(看15),而哀姜没有生育,她的妹妹生了鲁闵公。假设当年就怀孕,那么鲁闵公应该在公元前669-668年之间出生,而鲁闵公元年是公元前661年,也就是鲁闵公最大大不过十岁。

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左传 闵公二年》)

原来庆父和哀姜通奸,鲁庄公带了绿帽子。这最大可能性就是鲁庄公压根不喜欢哀姜,摄于齐国,没办法娶了一个齐国的公主,他一直喜欢的是孟任。

哀姜想立庆父,但是摄于压力,和庆父商量。

所以庆父真够绝的,找一个十岁的孩子即位。最搞笑的是前面还跟齐桓公会盟,这会盟啥?

鲁闵公跟齐桓公提出要季友回国,但是十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最有可能就是有人操控。季友回国对庆父没有好处,只有可能是齐桓公自己提出或者是季友在后面操控。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巳,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公元前661年,冬天。齐国的仲孙湫来鲁国慰问。

仲孙湫回到国内跟齐桓公说

不去庆父,鲁难未巳

就是说庆父还在鲁国,如果不断根,那么乱政之事还会发生。

齐桓公问:“那怎么才能除掉他?”

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

跟多行不义必自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桓公问:“能不能直接除掉鲁国?”

回答说:“不可以,因为周礼尽在鲁国,如果动了鲁国,如同把根拔掉,那么这个政治动荡,是齐国承受不了的。“

他的意思就是说鲁国是姬姓诸侯国的老大,如果动了鲁国,姬姓诸侯国连带周天子都跟齐桓公没完,这个政治动荡没法承受。

这个道理很明白嘛,就算是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疯子,前面还有大段时间是干吗?跟西方国家博弈,要个奥地利行不行啊?吞并捷克行不行啊?他能直接推翻凡尔赛体系吗?不可能,周礼就是当时的凡尔赛体系,摇摇欲坠,就是倒不下来。

仲孙说:“怎么才能称霸?

一、亲近讲礼仪的国家,就是尊王的表示

二、离间内部离心离德的国家,这是调和国际矛盾

三、灭亡昏暗暴乱的国家

望国君用这三种方法,称霸。

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
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
(《左传 闵公二年》)

当初鲁闵公的保傅夺卜齮田。鲁闵公没有禁止。

于是庆父派人暗杀了鲁闵公。那为什么又暗杀了鲁闵公?因为齐桓公把季友召回来了,如果季友召回来,那么庆父想要在后面操纵就变得十分困难。庆父有恃无恐就是因为哀姜是他后台,而且齐桓公把季友召回来,说明齐桓公不支持庆父。也有可能是齐桓公是想鲁国乱起来,好渔翁得利。

前面仲孙告诉齐桓公的意思,帮助鲁国平乱,这样在以后的外交上可以占有先机。既然第一张牌打出去了,只能继续支持季友这一方。

季友带领鲁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申逃到邾国。庆父逃到莒国。季友逃跑好解释,因为不想公子申也被干掉。再者齐桓公正在盯着,如果鲁庄公儿子都死绝了,齐桓公正好以诛杀庆父为名,吞并鲁国。所以必须保存这一点种子。

但是庆父为什么要逃?只能说国内国际的政治势力对他越来越失去民心,连杀两个君主,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君呢?于是季友回国,立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鲁国贿赂莒国要求把庆父送回来,庆父被送回来。庆父派公子鱼请求赦免其罪,公子鱼哭的回来,

庆父说:“天命如此,公子鱼的哭声昭示我的死亡啊”,于是自杀。

而哀姜知道庆父杀死鲁闵公,所以他逃到邾国,齐国人索取哀姜,杀死她。鲁僖公希望哀姜的尸体回到鲁国,把她安葬了。

这样一来,这场庆父之乱算是平定了,这场动乱中,季友居功至伟。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我们讲过季友出生之时,卜卦的人说这个孩子是男孩,而且在君王之右,他是公室的辅弼之臣。季氏灭亡,鲁国不再昌盛。

继续卜卦,得到《大有》变成乾卦,预示着,

同复于父,敬如君所

生下来,在他的手心上有个友字,故以为名。

这样季友这一支就是鲁国的季孙氏,庆父这一支就是孟孙氏,叔牙这一支就是叔孙氏。这三大贵族合称三桓,其后把持朝政。

庆父这一支,后代有一个人大名鼎鼎,就是亚圣孟子。




编辑于 2017-12-31 10:14